APP下载

“三实德育”研究及实践

2020-01-07刘华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德育中职班级

刘华

我国教育非常重视德育,数千年的传统教育历程,近百年的现代教育实践,近四十年的全面改革开放,积累了大量德育理论、经验、方法、案例,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构建“三实德育”体系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可借用、可参考资源。

一、“以实为基”的体系内容

作为德育工作者或者德育本身,首先要真实,“三实德育”从内容到措施再到结果都强调真实,真实地做,做真实的事,结真实的果,相应地就是要避免假,避免说假话、作假事、造假果。其次是扎实,避免虚假,防止走过场、做形式、跑流程。只有沉下身来、静下心来,把事情一个一个做实、做深、做到位,才能育好人,有实效。再就是详实,要求具体、丰富、细致,防止空洞。“三实德育”特别强调三个方面,一是注重细节,就是要踏踏实实做过程,要求亲身参与做、实实在在做、认真细致做;二是注重操作性,就是要能执行、能开展,要求方案要详实、要具体、要接地气;三是注重典型性,选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项目开展活动。

“三实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颐养实心”“推崇实行”“促进实得”三个部分,每部分内容都包括内容实、行为、收获三方面。

在内容方面,“实心”追求的是育心灵之德,使内心充实,在大爱教育理念下分为明道兴邦-向阳、明理利群-向群、明德修己-向上三个方面,为了避免空虚、说教,我们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主题和内容,主题如寝室、家庭、班级、家乡等,内容如家书家训、典型案例、校园文化等,都是身边看得见、真实、具体的。实行是行动育人,行为养成。在大爱育人的主题下,分为融入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共建集体-校园实践活动、匡正言行-个人实践活动三个方面,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班级建设、寝室文化建设、日常行为训练等。

在措施方面,“实心”的措施是阅读,分自主阅读、班级诵读、周会诵读三个层面。“实心”的教育方式很多,讲道理、主题班会、参观、讲座等;“实行”的措施主要是行动,以行动育人。心外显于行,行形成于训,固化成德,围绕社会实践活动、校园实践活动、个人实践活动设计了九大行为训练项目,分别是自主管理、行为训练、文化建设、日记手账、培育特长、生涯规划、社团活动、公益活动、调查活动;“实得”就是实实在在地收获、成长、结果。我们选择了作品评比、朗诵(演讲)评比、手账评比、先进评选、特长展示、技艺比赛、集体荣誉、综合评价、成长档案等九种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实得。

在收获方面,评价励德追求实实在在的评价,与前面“实心”“实行”内容、活动对应,形成了完整任务链条,遵循了从思想教育到行为教育到结果评价的基本逻辑,体现了“言必行、行必果”的价值追求;行为显德一是坚持阅读的行为习惯,二是手账的行为习惯,三是行为训练;技艺养德设计了多个平台,包括一个专业部一个技艺特色活动、特长展示、技艺比赛(文明风采周、技艺展示周)等。

二、“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

在“三实德育”教育体系中,我们坚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德育教育活动,并遵循以下规律。

(一)遵循成長规律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因此“三实德育”教育要遵循以下成长规律:

1.心理认知规律:中职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比,灌输、说教的作用在减小,自我感知、体验、领悟的作用在增大。那么在选择教育方式的时候就应该少说教、少讲大道理,多让学生自悟、自省。因此,在“实心”中选择的是阅读方式,以阅读颐养实心,让学生自读、自悟。

2.行为养成规律:中职生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弱。因此,从行为训练入手开展德育工作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同时,中职生的行为反复性很大,难以巩固成习惯。因此,行为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巩固的。

3.人的本质规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成长是在社会关系中成长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德就是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品行表现。所以德育工作一定要基于人的社会关系来开展。

(二)尊重现有基础

1.尊重学习基础

如在安排阅读篇目时,将阅读数量降低了很多,三年60篇。普通高中规定阅读量是课本的5倍以上,虽然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要求的,但仍然可以作为参照。中职生本身的知识储备、阅读习惯都有欠缺,因此不宜在数量上要求太多,而应该在行为坚持、习惯养成上下功夫。

2.尊重家庭基础

中职生的家庭环境总体看有很多共同点,分析清楚了可以做到有效施策。比如,针对留守学生多的情况,开展家书、问候活动,促进交流沟通;针对家乡多为乡镇的情况,开展乡情调查活动,促进认识、理解家乡;针对职教学生终身发展情况,开展生涯规划活动,促进自我发展;针对学习任务不重的情况,开展自主管理活动,促进综合素质提升。具体实施中,还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学生个体情况开展德育活动,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遵循教育规律

在“三实德育”活动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教育规律:

1.生成规律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德育。在“三实德育”教育体系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学生自己为主设计的,自主阅读、自主管理、自我训练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的德育不如强烈的外界刺激(如报告会、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激动人心的主题班会)来得猛烈、立竿见影,但遵循了教育的基本规律,让德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细雨润物,更持久,更有效。

2.实践规律

实践出真知,“三实德育”体系设计了学生个人实践活动、校园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个人走向集体,从学校走向社会。这些实践活动有个人动手,有集体训练,有社会活动,与实际生活、学习紧密联系,与现实社会、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实践活动的“实”主要体现真实,“践”主要体现行动,因此实践活动很注重过程,学生必须要去做、去参与才能完成,将德育理念融入行动之中,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3.循序渐进规律

循序渐进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在“三实德育”里,循序体现在顺序安排上,从心到行到得是事物发展顺序,从个人到集体到社会是范围扩展顺序,从阅读到行动到评价是教学活动顺序,这些顺序反映的是规律,不可改变。渐进体现在层次提升上,先自读,再班级诵读,然后学校诵读,是步步提升;先认识自我,再简单生涯规划,然后详细生涯规划,是层层递进;先育心灵之德,再育行为之德,然后汇聚成德,是由局部到整体;先向上,再向群,然后向阳,是由个体到群体。让德育由低到高、由局部到整体,逐渐收获,逐渐提升,循环向上,这就是我们的初衷。不追求轰轰烈烈,只追求实实在在;不追求立竿见影,只追求润物无声。

三、“以爱育人”的实践活动

在“三实德育”教育体系中,以爱育人是“三实德育”的主题。在“三实德育”“实心”“实行”“实得”的这三个基本内容中,我们构建了“三实德育”的行动体系:九爱、九行、九得,并在其中加入了向阳、向群、向上三原则。阳代表党和国家,群代表学校、班级这些集体,上代表个人进取、上进。向就是向着、朝向、面向。向阳、向群、向上是鼓励学生的努力方向,一切美好的、积极的、善良的都应该是德育的内容。

1.九爱为核心

“三实德育”在实心上设计了“九爱”:爱家庭、爱自己、爱未来(的自己),爱学校、爱班级、爱寝室,爱国家、爱共产党、爱家乡。这“九爱”由己及人,由人及国,范围逐步扩大,贯穿于“实心”“实行”“实得”全过程,是整个体系的核心,统揽了所有德育活动。“九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涵盖了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层次区分、内容区分,但又相互衔接,是一个有机整体。

2.九行做训练

除了养心,还要行动。“三實德育”在实行上设计了“九行”:自主管理、行为训练、文化建设、日记手账、培育特长、生涯规划、社团活动、公益活动、调查活动。每项活动都不是泛泛的要求,而是精心挑选、设计的有具体指向和实在内容。社团活动、公益活动、调查活动针对的是爱国家、爱共产党、爱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自主管理、行为训练、文化建设针对的是爱学校、爱班级、爱寝室的校园实践活动,日记手账、培育特长、生涯规划针对的是爱家庭、爱自己、爱未来的个人实践活动。通过持久的行为实践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三实德育”非常重视项目的持久开展,就是为了确保行为养成的实效。

3.九得是考评

为了让学生报国之德、齐家之德、立身之德的收获、成长、结果显现出来,我们选择了九种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实得。九得分别是作品评比、朗诵(演讲)评比、手账评比、先进评选、特长展示、技艺比赛、集体荣誉、综合评价、成长档案。这些基本上都是有具体内容的、实实在在的、具有客观性的评价方式,并且基本涵盖了德育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通过评价体现“言必行、行必果”的价值追求,鼓励学生的德育行为;通过阅读、手账、行为训练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通过“一部一特”(一个专业部一个技艺特色)活动、特长展示、技艺比赛(文明风采周、技艺展示周)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健康快乐的精神风貌,从而实现德育效果。

四、结语

中职学生是我国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和智力支撑。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的出发点之一,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三实德育”教育体系是我们经过实践活动总结而来,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达到德育目的。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德育中职班级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班级“无课日”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