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韧性: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主观应对路径探析

2020-01-07陈璟陈天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8期
关键词:韧性主观效能

陈璟 陈天宇

[摘           要]  心理韧性已成为国际心理学界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它侧重于解释个体在危机事件中积极适应及自我调整,进而恢复、反弹并得到成长和新生的过程。在厘清心理韧性的概念及内在机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普遍较大的现状,从主观层面提出应对策略,通过激发积极情绪、采取合理归因、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主观幸福感等路径提高其压弹能力,进而增强其压力承受能力及挫折反弹能力。研究结论对高校青年教师压力耐受性的提高和逆境恢复能力的增强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心理韧性;青年教师;心理压力;主观应对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218-02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高校青年教师因压力过大产生负面情绪直接导致负面事件屡见不鲜。对此,很多研究者从客观层面呼吁政府应通过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应通过开展教师心理援助计划、搭建心理干预平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减轻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笔者认为从主观层面实施应对策略更具有建设性意义:不但可以有效应对并化解压力,还可促进青年教师人格的发展及心理成长。基于此,从心理韧性的视角提出主观应对策略,这对提高青年教师的压力承受性及抗挫折能力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二、基于心理韧性的压力主观应对策略

对resilience的研究起源于国外,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nt-hon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resilience已成为国际心理学界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概念。

对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压力,心理韧性强的人不仅能够勇于承受,还可以对压力进行有效化解。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认为心理韧性所涵盖的行为、思想和行动是任何人都可以习得并加以发展的。心理韧性的内在机制表明:危险性因素使心理韧性得到抑制或部分抑制,保护性因素则不同程度地促进心理韧性的发展。个体层面的保护性因素包含合理认知、积极情绪、控制点、自我效能等。基于上述心理韧性理论,可以通过对保护性因素的积极干预来提升心理韧性,从而有效应对压力。

(一)改变不良认知,善与压力共处,重新激发积极情绪

Ralph Brown的研究认为:积极的情绪使个人更有弹性[1]。面对压力,个体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而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则认为:这些情绪困扰或情绪障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个体对压力事件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因此,既然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固有的部分,而我们也暂且无法改变压力事件已经发生的事实,我们不如改变以往对压力的不合理认知,找到压力中蕴含的积极意义,学会与压力共处,从而激发信心、希望等积极情绪,这样就能更好地认识并了解压力,从压力中获取能量,变压力为前进动力,从而在压力中日益强大、愈发睿智。

(二)采取合理归因,平衡内因外因,不断增强命运掌控感

美国社会学习理论家Rotter根据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不同的解释将个体分为不同类别:若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称为内控者。反之,则称为外控者。而Anderson在1972年艾格尼丝飓风之后对美国经理人进行了一项为期三年半的纵向研究也发现,那些拥有内部控制点的管理者感受到的压力较小。因为他们采用更多的问题导向的应对行为,较少的防御性情绪导向的应对行为如退缩、敌意或攻击[2]。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避免把自己的行为后果归因为机遇、命运或是他人力量的影响,这可能使我们放弃自己对生活的责任,代之以无助、被动的方式面对生活。与此同时,倘若我们把自己的行为后果归因为自己的努力程度、行为观念及人格特征等,我们就会相信自己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并控制事态的发展,因此在面对困难或失败时我们就愿意付出更多努力,尝试更多解决方案。

凡事过犹不及。在归因时,如果把所有的失败都归结于自己的努力不够,虽然可以激励自己不断去努力争取,但也有可能使人神经衰弱、身心俱疲;假如把所有的成功都归结于自己的努力,难免会陷于自大自傲中,停滞不前。人的一生中,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刚柔相济,才能灵活变通。所以,在归因时应当避免极端,使内控和外控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3]。

(三)分解工作目标,增加成功体验,逐步提升自我效能感

高自我效能感是個体层面关键的保护性因素。自我效能理论由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个人的行为动机。教师在工作中克服困难并获得成功会建立自我效能感,而这种自我效能感又会促使教师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得强而有毅力,这将增强他们的效能感,从而产生更强的心理韧性。所以,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始终与教师心理韧性的提高相互作用。班杜拉指出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和提高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无论面对何种压力,如果能够将压力事件科学合理地分解为不同的子目标,通过逐步完成子目标增加成功把握工作和生活的体验,提升自信心和胜任力,这将会逐步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心理韧性。

(四)正确阐释幸福,保持积极心态,持续增强主观幸福感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崛起,主观幸福感引起研究者极大的兴趣。Seydi Ahmet Satic认为,韧性和主观幸福感有正相关关[4]。心理学家岳晓东也认为心理韧性可以通过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来实现[5]。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被定义为对生活的满足,经历长期的愉悦感和感受到较少的负面情绪。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即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即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成分。

学者朱利娜在谈论教师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解释幸福时,曾引用心理学家金盛华的观点:用“加法”“得到”幸福,即设定自己的低起点甚至零起点,然后用“得到”的视角和方向来诠释生活的结果,理性地认识到人本来一无所有,已得到的既有自己的努力,也有命运的赐予。这种加法解释体系,是用更深刻的理性去面对实际生活的各种得失与挑战,既使人容易满足又使人可以坦然面对失去。而许多人所选择的人生解释体系的特点是“减法”,即先预设自己应该得到什么的未来状态,然后在实际没有得到的时候便体验失败。这种解释体系常常使人缺少面对失去的心理缓冲,从而总在失去和挫败的负面情绪中挣扎[6]。可见,用“加法”来解释幸福更容易使人保持良好的心态,体验到幸福,从而降低压力的感受性。

(五)主动寻求帮助,依靠社会支持,多渠道有效化解压力

本文虽然主张高校青年教师从主观层次来应对压力,但并不赞同以一己之力在无法应对压力时仍然苦撑硬熬,适时地、恰当地求助,寻求社会支持才是个体在重压之下的明智之选。学者邱秀芳、刘兵的研究也发现:压力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面对压力事件,退避、自责等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会阻碍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而使用求助、解决问题等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则有助于其主观幸福感和良好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7]。一般而言,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的有效完成离不开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包括三个因素:家庭的支持、朋友的支持以及重要他人的支持。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产生着显着的积极影响。Flora Xuhua He等人在研究社会支持时曾引用心理学家Rutter的观点:社会支持有助于恢复弹性,缓解压力并增强积极的心理健康[8]。综上所述,恰当求助和寻求支持,不仅可以更快化解压力,还将提高个体心理韧性,从而积极影响个体的心态转向及心理健康程度的提升。

三、结论

从主观层面提升心理韧性将有助于青年教师练好承受压力、抵抗压力的基本功,保持积极的心理适应,从而成功地渡过各种逆境及心理危机,最终使高校教师队伍质量及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得以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Ralph Brown. Building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s resili-ence:Lessons from psycholog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2015(14):115-124.

[2]C.R.Anderson.Locus of control,coping behaviors,and perfo-rmance in a stress setting:A longitudinal study J[J].Appl.Psychol,1977,62(4):446-451.

[3]陶丽.自助者,天助也:朱利安·罗特的控制点理论[J].基础教育,2008(5):64.

[4]Seydi Ahmet Satic. Psychological vulnerability,resilie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mediating role of hop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6(102): 68-73.

[5]岳晓东.压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新方向[C].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111.

[6]朱利娜,徐海生.關于教师幸福的误解及教师幸福的追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3,26(10):68.

[7]邱秀芳,刘兵.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其相互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10):1343.

[8]Flora Xuhua He,Bev Turnbull, Marilynne N. Kirshbaum,Brian Phillips,Piyanee Klainin-Yobas. Assessing stress,protective factor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18(68):4-12.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韧性主观效能
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韧性城市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主题:建设韧性城市 助推城市发展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后印象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轻车”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