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自然资源 提升幼儿创造力研究
2020-01-07钱津
钱津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也是我们实现“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幼儿园美术活动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乐于参与的活动。依托自然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美术活动,是实现“活教育”的重要方式。因此,笔者产生了“如何依托自然资源提升幼儿美术创造力”的问题,并经实践与探索,以中班美术活动为载体,以自然资源为素材,总结出三个方面。
一、营造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境,唤起创造欲望
营造一种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自然资源的环境,可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和展示的平台,还为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提供了艺术空间。在室内环境中,教师可以在美工区中,专门开辟一个角落,设为自然资源展示区,投入自然资源,例如树叶、羽毛、石头、松果、沙子等,只要是来自自然界、非人为的、天然的,其原始状态下就有价值的货物,都可以放在美工区展示,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同时,在室内幼儿活动区域,都可以用自然资源加工成装饰品,布置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自然资源带来的审美体验,提升其审美能力。
《3~6岁儿童学習与发展指南》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因此,我们还可以将美术活动转移到户外去开展,在自由自在的大自然中,让幼儿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自然资源,自然界中的万物形态都映入幼儿眼帘,一切美好的事物均装入幼儿心中。在自然环境中,幼儿就会主动自主地寻找和尝试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资源,探索各种创作方法,用不同的资源进行美术创作,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二、提供美术活动的多种渠道,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开发创造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引发与众不同的思考,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幼儿园美术活动也不单纯只有绘画,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美术活动,例如以捏泥、手工、拓印、雕塑等多种形式,表现和创造出创意的美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在中班美术活动“多彩的树林”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自然资源(各种脉络清晰的树叶),激发幼儿思考,树叶怎样才能变出一片片美丽的树林。幼儿积极动手动脑,有的使用树叶拓印出树林,有的用粘贴的方式表现出树林,整个活动运用多种艺术方式激发幼儿在创作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创设多感官的美术活动环节,积累创作经验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通过多感官的渗透与调动,能够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提升,激发幼儿的美术活动兴趣,提升幼儿的美术创作经验。笔者以中班美术活动“多彩的树林”为素材,从三个环节切入。
(一)充分感受与体验,给予创作的线索
教师在幼儿创作前要给予幼儿创作什么和怎样创作的线索,帮助幼儿明确当前的任务和怎么做的策略,使幼儿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创作。例如:在幼儿创作之前,教师要提出独特性的要求:“今天,我们用树叶来画出一幅漂亮的树林画,你创造出的树林一定是非常特别的哦!”教师可借助情境性的语言给予幼儿创作的线索,激发幼儿不断围绕线索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出自己对秋天树林的认识和情感。
(二)大胆表现与创造,提供适宜的指导
在创作过程中,针对不同幼儿的需求,给予适时的指导,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大部分幼儿由于有了充分的感知经验和有关创作线索的引导,都能够自信地进入自主创作状态,但也有一些幼儿需要教师提供特别的关注和指导。例如:当幼儿的画面上只有孤零零的几片树叶,画面和色彩都非常单调时,教师便指导幼儿在空旷的画面上,增加一些树叶,可以长在树枝上,也可以飘落下来……在这样个性化的指导下,每个幼儿最后呈现的画面都非常特别,具有独特性。当然,每个幼儿在作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的帮助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三)集体欣赏与评价,感受作品独特性
幼儿作品的欣赏和评价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切忌只评价某些幼儿的作品,切忌只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评价,而是要展示全体幼儿的画作,倾听和尊重全体幼儿的观点和感受。例如:引导幼儿说说哪棵树最独特?什么地方独特?……教师要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然后进行适当的总结评价,提升幼儿的创作经验。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中的创造力,体验每个人作品的独特,从而更加自信地创作。
我们在以上三个环节中,都聚焦于“独特性”的引导,因此,每个幼儿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对树林的认识、体验和对美的感受,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同时,幼儿感受了创作的愉悦和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和主动性。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是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我们通过营造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境,提供美术活动的多种渠道,创设多感官的美术活动环节,唤起幼儿的创作欲望,让幼儿插上创造的翅膀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