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转型的影响路径

2020-01-07王萍张亚欣张金锁

人口与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农户

王萍 张亚欣 张金锁

摘要:利用陕西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软科学研究基地等2018年专项调查数据并采用Tobit模型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活能源转型的影响路径。结果发现人均务工收入增加对生物质能源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商品能源有显著正向影响,务工人数及非农就业负担对生物质能源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商品能源有显著负向影响。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活能源转型的影响路径为非农就业(尤其人均务工收入)能够直接推动农户生活能源转型,另外人均务工收入通过非农就业负担或务工人数影响农户生活能源转型。结果揭示乡村振兴战略下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活能源转型以经济因素为中心产生影响;非农就业能够推动农户生活能源向绿色可持续能源转型;科学引导非农就业及低碳用能亟待加强。

关键词:非农就业;农户;生物质能源;商品能源;影响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20)06-0121-12

一、引言

能源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能源贫困的成因错综复杂,表现形式多样,能源贫困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国际能源署(IEA)认为,能源贫困人群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由于难以支付、难以获得等原因无法获取电力或其他现代化清洁能源服务,主要依赖传统生物质能或其他固体燃料进行炊事和取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供给。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节能减排的深入和扩大,农村能源将在整个国家能源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农村大量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就业和回流对提升农村经济水平产生积极影响,这也增大了农户生活能源消费需求量且改变了能源消费结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农村地区人口为5.64亿人,占比约为40.42%,第三次农业普查报告第四号数据显示,在农户使用的生活能源中,主要使用电的13503万户,占比为58.6%;主要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11347万户,占比为49.3%;主要使用柴草的10177万户,占比为44.2%;主要使用煤的5506万户,占比为23.9%;主要使用沼气的156万户,占比为0.7%;使用其他能源的126万户,占比为0.5%;主要使用太阳能的56万户,占比为0.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存在不合理的用能结构,这致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对农村居民的健康十分不利。而西部农村地区生活能源粗放,柴草和煤较其他能源占比最高,用能结构明显不合理。农户过度使用秸秆和柴薪等生物质能源的能源消费模式存在能源转化率低及高碳高排放等问题,中国农村这种高碳化和非清洁化的生活用能消费结构导致土壤侵蚀,农业生产力下降以及潜在的严重生态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须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并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消费体系,因此我国农户的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也将不断向低碳消费转型。目前,非农就业与农户生活能源消费逐渐被学者们关注,但研究主要聚焦于分析农户生活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对细分的非农就业与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的系统研究尚匮乏,因此,本文旨在展开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活能源由生物质能源为主向商品能源为主转型影响的系统分析并探索其影响路径。

二、文献回顾及问题提出

非农就业与农户生活能源的相关性研究广受关注,这些研究尤其得益于理论上的重要发展以及许多调查数据已经可用于分析。本文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首先,众多学者认为务工收入能够抑制农户生物质能源消费并促进商品能源消费,但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非农就业抑制了区域经济差距扩大化趋势,城市的积极性远高于农村,大量农户涌入城市寻找工作,这为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经济增长的机会,人均务工收入对农户部分生活能源需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逐渐向非农行业转移,而经济水平、人口等多重因素又影响着能源需求,农村地区经济水平和劳动力价格的提升增加了农户对高质商品能源和新型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这对农户生物质能源消费起到抑制作用,且人均务工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地改善了农户的经济状况,农户的消费水平和观念得到相应提升,进而对电力等绿色可持续商品能源消费量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另有研究发现某些非农业部门的增长与农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进而间接影響了农户生活能源消费选择,但由于贫困地区农户缺乏资产,非农就业对减贫的直接贡献被忽略了,故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并不会因为对农户非低碳能源消费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综上,务工收入对农户生活能源的影响观点尚不一致,本文认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务工收入作为绝大多数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对提升农户整体生活水平有积极作用,因此推理人均务工收入能够显著推动农户生活能源向绿色商品能源转型。

其次,务工人数增加对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转型的积极影响的研究结论尚存分歧。务工人数增加使得家庭常住人口减少进而降低了农户生活能源消费总量,且转移人数越多则农户消费观念变化越快,农户则越倾向于选择电力及液化气等清洁的商品能源,但是也有相反观点认为务工人数增加后家中留守人员优先使用农业余料形成自给自足的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的模式。综上,本文认为务工人数过多使得留守成员主要为老人或儿童,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并且具有传统观念的老人作为家中炊事能源的主要决策者,选择绿色低碳商品能源的几率小,因此推理务工人数过度增加能够显著抑制农户由生物质能源为主向绿色商品能源为主转型。

再次,绝大多数研究表明非农就业负担越大,农户生活能源越倾向于生物质能源。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将提升农户选择商品能源的使用几率而降低生物质能源消费量,但不断加重的生活压力正在削弱务工收入等因素对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因此非农就业负担可能会直接影响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转型。综上,本文认为生活压力是影响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压力大的农户家庭会更倾向于生物质能源消费,务工人员作为家中主要的经济源头承担的压力则更重,因此推理非农就业负担能够显著抑制农户生活能源向绿色商品能源为主转型。

(2)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活能源消费比例影响的回归结果。表3呈现了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活能源消费比例影响的回归结果。模型7至模型9表明非农就业及控制变量对农户生物质能源消费比例影响的逐步回归结果,模型8在模型7基础上加人家庭人口经济特征后,人均务工收入增加显著降低了生物质能源消费比例(β= -0.021*),务工人数和非农就业负担对生物质能源消费比例的正向影响显著加强(β=0.087*和0.048*),模型9在模型8基础上加入其他因素(资源可获得性和区域因素)后,人均务工收入对生物质能源消费比例负向影响变为不显著,而务工人数和非农就业负担对生物质能源消费比例的正向影响显著加强(β=0.114***和0.063***);模型10至模型12表明非农就业及控制变量对农户商品能源消费比例影响的逐步回归结果,模型11在模型10基础上加入家庭人口经济特征后显著性由人均务工收入转移到非农就业负担且为负(β=-0.021**),模型12在模型11基础上加入其他因素(资源可获得性和区域因素)后人均务工收入对商品能源消费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β=0.016**),非农就业负担对商品能源消费比例的负向影响显著加强(β=-0.039***)。此外,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均其他收入增加均显著降低了生物质能源消费比例而提升了商品能源消费比例,区域不同导致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不同。

3.讨论

本文利用陕西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及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安科技大学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生活能源”2018年专项调查数据,从非农就业的人均务工收入、务工人数和非农就业负担分别对农户生活能源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路径进行了研究。总体上讲,人均务工收入与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转型呈正向关系,而务工人数及非农就业负担与农户生活能源转型呈负向关系;同时,本文还研究了其他相关因素对农户生活能源向绿色可持续的商品能源转型的影响。

(1)针对模型1至模型12的回归结果,本文认为人均务工收入递增显著提升了商品能源消费量,表明人均务工收入越高的农户越注重生活质量从而放弃生物质能源转而选择高质商品能源,并且随着液化气等商品能源推广和出于对健康环保等因素考虑,农户会选择商品能源代替生物质能源,而控制家庭人口经济特征和其他因素(资源可获得性和区域因素)后人均务工收入对生物质能源消费比例的负向影响显著消失,而对商品能源消费正向影响加强,表明人均务工收入对生物质能源消费比例的负向影响被人均农业收入替代;务工人数递增显著提升了生物质能源消费,对商品能源消费量及比例的作用则反之,表明非农就业通过提升农户经济水平促进农户生活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型,但外出务工的家庭成员过多导致滞留在家中的成员大多为老人或者儿童,这反而不利于生活能源转型,而控制家庭人口经济特征后务工人数对生物质能源的正向影响显著加强,而对商品能源消费量的影响由正向变为显著负向,表明务工人数对商品能源消费比例的负向影响被户主受教育程度和人均其他收入替代;非农就业负担递增显著提升了生物质能源,对商品能源作用则反之,表明非农就业整体具有推动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转型的作用,但由于生活成本和能源价格等因素制约,非农就业人员的压力也增大,故经济因素成为直接影响路径中农户选择生活能源的主导因素;控制家庭人口经济特征和其他因素(资源可获得性和区域因素)后非农就业负担对生物质能源消费的正向影响和对商品能源消费的负向影响均显著加强,表明人均务工收入对商品能源消费量的影响被人均耕地面积所替代。值得注意的是,在未加人家庭人口经济特征和其他因素(资源可获得性和区域因素)时,务工人数对商品能源消费量的影响方向为正,而对其比例的影响方向相反且显著,这是由于比例是在量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分析非农就业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由于总量和比例数量级的差异,在此过程中呈现相反结果。由此发现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活能源由生物质能源为主向商品能源为主转型的直接影响路径。

(2)针对人均务工收入与非农就业负担对农户生活能源影响的单因素与双因素回归结果,鉴于篇幅本文未在回归结果中赘述。本文认为,在非农就业负担对农户生活能源单因素回归基础上加入人均务工收入后,非农就业负担对农户生物质能源消费的正向影响减弱直至消失,而对商品能源消费的负向影响加强,这说明非农就业负担的显著影响力被人均务工收入所解释,体现了人均务工收入对非农就业负担之间存在替换作用,由此可以发现人均务工收入通过非农就业负担影响农户生活能源由生物质能源为主向商品能源为主转型的间接影响路径。

(3)针对人均务工收入与务工人数对农户生活能源影响的单因素与双因素回归结果(鉴于篇幅本文未在回归结果中赘述),本文认为,在务工人数对农户生活能源单因素回归基础上加人人均务工收入后,务工人数对农户生物质能源的正向影响和对农户商品能源消费的负向影响同时加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说明由于务工收入作为农户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刺激家中越来越多的成员转向非农就业,而此时家中大多为留守老人或儿童,他们的空闲时间多且认知水平低从而在能源消费方面选择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生物质能源。本文由此发现人均务工收入通过务工人数影响农户生活能源,促使其由生物质能源为主向商品能源为主转型的间接影响路径。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非农就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已经深刻影响到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的选择与行为,本文利用专项调查数据对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活能源由生物质能源为主向商品能源为主转型的影响路径进行了研究。

农户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的生活能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农户家庭在生活能源方面主要表现为商品能源等绿色能源的需求迅速地增加;农户生活能源结构呈现生物质能源消费显著地减少且液化气等绿色商品能源消费显著增加的明显转变,目前可持续商品能源逐步替代传统生物质能成为农户生活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赚钱增收为主要目的非农就业直接提升了农户家庭经济水平,从而推动农户生活能源由生物质能源为主向商品能源为主的绿色可持续转型,但务工人数和非农就业负担却不一定对这一过程产生正向影响。

本文发现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活能源转型的影响路径为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活能源由生物质能源为主向商品能源为主的绿色可持续转型具有直接影响,另外,人均务工收入通过非农就业负担或务工人数影响农户生活能源由生物质能源为主向商品能源为主的绿色可持续转型。由此可见收入水平提升对农户生活能源向绿色可持续能源转型的意义重大,但过于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又会带来环境污染等多重问题。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方面,政府应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合理引导农户进行适度的非农就业以提升农户家庭经济水平并鼓励人才回流农村,形成良好的城乡互动机制,让农业生产更有效率并使农民跳出单一的农业生产活动,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的同时注重经济发展过快引起的其他问题,从而改善“能源贫困”现状,逐步向绿色可持续能源过渡。

另一方面,非农就业、户主受教育程度均影响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表明非农就业也影响农户生活能源消费偏好及环保意识,故应开展培训以加强农戶环境保护和注重身体健康意识,加强农户生物质能源消费的监管力度,从而加强其对燃烧传统生物质能源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以及对我国环境污染状况如“雾霾”等现状的充分认知和重视,提高其环保意识,从而充分认识到选择绿色能源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促使其向绿色可持续能源选择的转变。

本文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转型的影响是否通过其他路径间接影响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转型仍须在未来研究中进行探讨;本文的实证数据仅来自陕西省农村,尽管该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环境与我国西北地区绝大部分地区相似,但是由于存在资源禀赋等因素,是否能在我国其他地区得到同样的实证结果还有待在未来研究中做进一步完善。

[责任编辑 刘爱华]

猜你喜欢

农户
农业产业链组织与规模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
金融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狗、猫和母鸡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公平偏好对“公司+农户”型供应链运作的影响研究
农地承包权退出的影响因素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