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是学科还是专业

2020-01-07郭曙光刘文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8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技能型应用型

郭曙光 刘文博

[关    键   词]  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52-02

一、应用型大学的来源

(一)应用型大学在国外的发展

大学在全世界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不断扩展、丰富。发展至今,现代大学已具有四大功能,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大学是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主的。大学为社会培养政治、医学、宗教等方面的人才。之后,随着德国大学和美国赠地学院的发展,大学又相继增加了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进入21世纪,时代又赋予了大学文化传承的功能。大学功能的增加,既是大学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应用型大学作为一种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其最早出现在欧洲。进入20世纪,随着欧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型、工程型人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为了解决人才的需求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等欧洲工业强国开始大力推进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应用型强调高等教育的“应用性”,而非“学术性”,但也不排除“研究性”,注重培养能够服务于社会生产的技术型人才,注重科研成果的转换,为企业生产解决技术问题。

(二)应用型大学在国内的发展

我国的高等教育起源于清末,发展到21世纪,高等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中,除了办学层次较高的“双一流”大学外,我国还具有数量巨大的地方高校。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办学质量偏低,从其发展前景看,很难赶超“双一流大学”,再看其毕业生就业情况,普遍存在就业困难、就业层次低等问题。从企业用人角度看,社会上高层次的技术型、工程型、复合型人才缺口巨大。一方面,毕业生求职难;另一方面,企业招人难。

面对该结构性问题,国务院于2014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5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文件《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该文件中,对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社会生产人才需求的结构化矛盾进行阐述,其提到“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为此,提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大学,强调转型高校要将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自此,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问题和应用型大学的建设问题成了高等教育中的热点问题。

二、学科与专业的范畴

学科、专业是教育领域中非常专业的词汇,两者是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高等院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学科与专业的定义是什么呢?中国教育学会前会长钟秉林教授在其论文《试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中对这两个名词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且给出了现代高等教育领域的解释。对于学科,在结合《辞海》的解释后,结合其高等教育的研究经验,给出的解释是:“学科以知识系统为基础,由知识构成,其基本内涵是一组相同或类似知识的集合体。”对于专业的解释,钟秉林教授引用了国内高等教育学理论家潘懋元先生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学》中的解释,即“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

对于学科和专业的发展目标,钟秉林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学科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发现知识、创新知识和产出成果,学科发展成果是学科发展的一种社会产出形式,包括科研论文、学术著作、技术革新、专利发明、咨政报告以及成果转化等,也包括通过硕士、博士授权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而对于专业的目标,其解释为“主要是依据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进行合格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发展成果则体现为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学科和专业的目标是不同的,两者具有两个层面的目标。

学科和专业的内涵建设也不同。学科建设,其目的在于保存、发现、创新知识和产出成果。其内涵包括科研队伍建设、建设学位点、培养研究型人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研成果转换等。而专业建设,是为培养人才,故在人才培養方案、课程、师资队伍、教材、实验实训室等方面进行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学科和专业的内涵建设方面是具有一定耦合的,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可以为学科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保障,同时,学科中的研究成果、应用研究等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内容,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应用型大学的选择

(一)高等教育的类型

2017年,教育部出台文件《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在这个文件中,将我国的大学进行了分类和定义。对于分类,其提道:“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由此看出,在我国,高等教育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那三种高等教育各自的范畴是什么呢?“研究型高等学校主要以培养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为主,开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学位授予层次覆盖学士、硕士和博士,且研究生培养占较大比重。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职业技能型高等学校主要从事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专科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并积极开展或参与技术服务及技能应用型改革与创新。”这是权威部门对三种高等教育类型的明确定义,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双一流”大学应该属于研究型大学,而高职院校应该属于职业技能型高校。这两者之外的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普通本科发展的目标就是应用型大学。

应用型大学是高等教育中一种独特的形式,也是技能型人才学历提升的重要通道。在我国,评价“双一流”大学的办学质量标准时,学科建设水平是重要的评审指标,而评价高职院校时专业建设水平是重要的评审指标。那么应用型大学是建设专业呢,还是学科,或是两者兼顾?从国家对应用型大学的定位上看,专业和学科都应该建设。专业建设,能够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解决毕业生质量和企业用人需求的结构化矛盾。学科建设,能够进行社会发展、科技应用方面的研究,且主要建设应用学科,以横向项目开发为重点,注重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減少或避免进行学术研究。通过应用学科的建设,丰富应用型大学的教材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社会需求

国家近几年提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为了解决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和社会生产的结构化矛盾,这种矛盾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地方本科高校方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各地方本科院校林立,在其建设过程中,往往向“双一流”大学看齐,但其经费有限、基础薄弱、师资队伍不高、招生层次较低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地方高校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也大多参照“双一流”大学的方式进行,使毕业生的技术能力、工程能力较弱,而理论、学术方面又与一流高校差距很大,故限制了毕业生的就业、升学。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层次低是目前的共性问题。

2.高职院校方面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质量与企业生产的需求相比偏低,不能满足企业对高质量人才的要求。同时,学生对提升学历的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想通过专升本来提高自己的学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生产要求,畅通学历提升通道,满足人民学历提升要求,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3.社会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与深度,是当前面临的问题。这就对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而目前我国的高校虽然每年毕业生数量巨大,但是培养的质量和培养的结果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由此,通过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转型,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来解决人才供给与社会生产的结构化矛盾。改革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式,以社会需求、企业生产标准来进行人才培养,解决毕业生找工作难的问题。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道,为高职学生提升学历,提高专业能力提供通道。同时,企业人才招聘的困难也得以解决。

(三)应用型大学的选择

在《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提道:“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将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这就指明了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对于应用型大学,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即首先要保证专业的建设。再结合教育部对应用型大学的定位,针对应用型大学的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功能,在保证专业建设的前提下,应当开展学科建设。

对于要转型的地方高校,首先要划分层次,按照自身办学实力,划分为高层次地方高校和低层次地方高校。高层次地方高校,具有较好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水平,在其转型中,应当保持、发展这种优势。强化应用学科建设,减少、删减基础学科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换水平,大力开展横向科研项目,解决社会需求,进行技术更新换代。在专业建设方面,转变人才培养方式,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强化实训条件建设。而低层次地方高校,要集中资源办大事,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专业建设中,加强实训条件建设,提高实训内容质量,结合生产案例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切实以社会需要、企业生产需求来培养人才,满足社会对技术型、工程型人才的需要。在满足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再按照自己的优势资源配置和地方需求,来建设应用学科,以提高科技转换的层次。

四、小结

应用型大学的建设道路,或者说地方院校的转型道路,仍旧在探讨和实践中。这是高等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问题,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内涵发展、进行应用型转型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明确学科与专业的内涵,区分好学科与专业的关系,针对院校自身情况,明确定位,指明发展方向,制订科学合理的转型方案,有所建设,有所舍。

参考文献:

[1]王硕旺.应用型大学的缘起、谱系与现实问题[J].重庆高教研究,2016,4(2):22-29.

[2]钟秉林,李志河.试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5(22):21-25.

[3]龙飞.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H)对我国新建本科高校转型的启示[D].重庆:西南大学,2015.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技能型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工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角色定位及其路径
“新建本科高校”
浅谈技能型人才发展状况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