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视角下数学快乐教学方法探索
2020-01-07苗芬
苗芬
小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快乐教学刚好符合他们的心理与年龄特点;快乐教学还能改变传统传输式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对生本视角下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介绍了可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以期为提高小學数学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一、以学生为主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展开快乐教学
生本视角下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最核心的教学思想,是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只有以学生为主展开的快乐教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则担任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的主观性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发挥,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想要更加好地展开快乐教学,就要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进步。例如:在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计算比赛的趣味性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学生来设计比赛题目的难易程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个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建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真正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并在快乐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快乐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为使快乐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合理,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且相对抽象,将数学知识用更加趣味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达到快乐教学的目标。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课程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将计算公式传达给学生,那么学生的理解仅限于知识的表面层次,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被动。为了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教师可以设计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准备好纸、笔、剪刀、胶水等教学用具,让学生用剪纸粘贴的方式制作出一个长方体,将理论知识的描述转变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乐学的教学效果,并且由于学生参与到了长方体的制作中,会对长方体的组成和表面积的算法产生独特的理解。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转变为具体形象的现实事物,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所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提高教学趣味性
数学教学内容抽象复杂不利于学生理解,但同时,数学教学内容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既加深了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生活技能;并使课堂教学在引发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趣味。例如在进行元、角、分认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实际生活体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准备多种模拟钱币,在课堂中展开实际演练。有的学生扮演售货员,有的学生扮演顾客,利用这些模拟钱币来进行购物的生活情境模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让学生在课堂模拟活动中既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功能,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增强了课堂教学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得到了充分激发。
四、设置趣味性课堂问答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教学中,课堂问答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问答往往较为随意,其主要功能是为了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题目缺乏趣味性与针对性,使得学生的能力无法通过课堂问答获得有效的提升。并且课堂问答题目较为肤浅,只要求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相关概念进行复述,或只是计算一些简单的数学题,这样的问答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挑战性,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一堂优质的数学课,则应当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而构成,学生只有参与到问题的解析中,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比一比1/2和1/3谁大谁小的问题,由于分母上的3比2大,所以一些学生会认为1/3大于1/2,此时,教师可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在教学中展开“切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1/2个饼和1/3个饼谁大谁小,进而引入分数的概念,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具有针对性的趣味课堂问答,在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本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教师将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要落实生本教育理念,要在教学前深度挖掘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要在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使学生喜欢上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