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做中学”教学模式应用思考
2020-01-07黄育红
黄育红
新课程改革要求彻底打破灌输式模式,引入一系列新颖直观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做中学”理念的产生和应用在新课改背景下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成了数学课堂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做中学”教学模式能够让原本丧失数学学习兴趣的学生重拾信心和兴趣,在实践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深刻奥妙,促进数学教育与时俱进。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引入“做中学”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实践,让学生成為学习的主人。
一、应用“做中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思维模式主要是形象思维,但数学学科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知识技巧则偏向于抽象,因此对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显得比较困难。尽管如此,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运用了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完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发现数学的魅力,领略数学学习的乐趣。“做中学”教学模式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机会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虽然要求学生掌握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但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实践方法掌握知识,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可以把学生带入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场景当中,增强学生的接受度和整体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为了增强学生对人民币及其这几个单位间关系的认知,教师就可以引入“做中学”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并且开展买卖活动,在实践操作中掌握这几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学生补充一定的生活常识,促进数学与生活有效关联,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趣味。
二、应用“做中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的目的并非只是掌握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更为关键的是让学生在求知过程当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高质量学习策略的指引之下,顺利完成各项学习活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正是指出了学习方法传授的必要性,而不是要求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做中学”教学模式可以启发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习得知识,把握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在“做中学”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入合作性的学习活动,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不管是哪种伟大成就,往往不是取决于某个人的努力,而是很多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教师可以根据这样的教学要求,把“做中学”模式与小组合作模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中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图形之间存在的转化关系,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平均分组,要求学生先在组内探讨以往所学到的关于长方形与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内容,思考这些图形面积计算和梯形面积计算之间存在的关系,最终学会利用转化思想把已学知识应用到未学知识的解决之中。
三、应用“做中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有着活泼贪玩的天性,满足学生的天性,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是获得高质量教学课堂的关键。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和实践,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游戏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直观的知识,而且学生在参与各个游戏环节的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各自的主体地位,增加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做中学”教学模式和游戏教学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引入游戏化的实践活动,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厌烦心理,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必要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小组竞赛的活动,让每个小组给另外的小组出题并选派出代表完成比赛活动,哪个小组在相同时间之内回答准确的数量最多,就获得了胜利,胜者有奖而败者也有一定的惩罚。这样,学生会在出题和解题中不断转换思维与运用课上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数学的“做中学”教学模式与传统灌输式学习相比,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做中学”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习得知识,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顺利把握数学的规律和本质,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做中学”教学模式的落实,需要在教师精心安排的教学活动中开展,既要有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接受知识,锻炼技能,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