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决胜太平洋

2020-01-07胡宝良

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外军洲际导弹舰船

胡宝良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试射。1980年5月18日,我国首款洲际导弹“东风五号”从酒泉基地升空,进行全程飞行试验。与此同时,一支特混舰队在南太平洋靶区严阵以待,等候打捞数据舱。这个数据舱记录着“东风五号”研制与试射飞行的全部秘密,一旦被外军抢走,后果不堪设想。捞“宝”重担落在了吕蕴兴所在的直升机分队。十年砺剑,成败在此一举!

讲述者:吕蕴兴

我国第一代舰载直升机特级飞行员,“东风五号”数据舱打捞行动亲历者。他翱翔海天33载,驾驶过5种机型,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

试剑太平洋

20世纪70年代,我国第一款洲际导弹“东风五号”横空出世,它可以携带核弹头,攻击远程目标,是名副其实的镇国重器。“东风五号”到底能飞多远,打得准不准?这些还需要通过全程飞行试验来验证。由于试验射程超出了中国国土范围,经过多番测量,钱学森等人将靶场选定在南太平洋公海海面上。

然而,太平洋上不太平。当时,美苏两国在公海争抢对方洲际导弹数据舱的事件时有发生。数据舱相当于飞机的黑匣子,它所记录的数据,对验证导弹性能和后续改进升级至关重要。这样的无价之宝落在公海,极有可能遭到各方势力哄抢,我们必须加倍小心!为了保证靶区安全,及时打捞数据舱,跟踪、测量导弹的飞行轨迹,我国启动“718造舰计划”,专门打造了一支特混舰队。

壮志出航

1980年4月,吕蕴兴跟随特混舰队出征。这支舰队包含051型驱逐舰、测量船、补给舰等18艘大型舰船,以及5000多名海陆空将士和各行各业的科研人员。如此庞大的舰队,刚刚出现在公海,就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外军的侦察机在我编队上空徘徊;各路外军舰船就像甩不掉的影子一样,时而尾随,时而与我舰并列航行。更可恶的是,每当我编队进行补给时,某些外军直升机就突然凑近,敞开舱门大肆拍照。

我们一边与外军周旋,一边适应艰苦的远洋生活,并抓紧时间演练。4架参与打捞行动的“超黄蜂”直升机顶着高温,每天进行20余架次的适应性飞行训练。大伙儿都憋着一股气:捞“宝”行动,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决战前夜

“东风五号”发射的前一天晚上,大洋上突然下起倾盆大雨。特混编队各舰船按照最新指示在靶区各就各位。美国、新西兰、苏联、澳大利亚等国的飞机、舰船纷至沓来,更加密集地对我编队实施跟踪侦察。倘若明日导弹临空,数据舱弹出后,这些不速之客群起哄抢,那该如何是好?据说有一次,苏联发射的导弹数据舱就被美军抢走了。

情急之下,编队总指挥刘道生想出了一条妙计。他下令舰队反航向驶离集结区,果然,外军舰船以为我计划有变,也紧紧尾随。5月18日凌晨,我特混舰队突然转向,一路狂奔,甩掉“尾巴”,高速驶向靶区,并立即围绕靶心布阵。转眼间,打捞船队(包括4架直升机和潜水分队)、测量船队、护航警戒船队(包括6艘驱逐舰、4艘拖轮、2艘补给舰),组成3道铜墙铁壁,将一切干扰阻挡在数据舱溅落点之外。

拍板发射时间

为保证准确记录试验相关数据,导弹发射区和降落区必须都是晴天。然而,直到5月17号晚上,南太平的天气仍未好转。明天是晴是雨?“东风五号”能否发射?8位气象预报员激烈争论,投票结果是4票对4票。气象队长许经林反复确认,天气会在18号放晴,并且只持续一天半的时间,后面接踵而来的还是阴雨天气。最终,许经林拍板:18号可以作为发射日。

万事俱备,只等“东风”

外军舰船仍不死心,直勾勾地盯着我方人员的一举一动,频频试图靠近。

“1小时出动准备!”接到命令,直升机立即出库待命,距离行动开始只剩下一个小时。外军飞行员见状,也急忙把直升机拉出机库,跃跃欲试。

决胜时刻就要到来了,官兵们纷纷登上灼热的甲板,翘首企盼。“0.5小时出动准备!”指挥员一声令下,4架“超黄蜂”直升机载着潜水员升空。北京时间上午10时0分23秒,“东风五号”顺利发射,向预定海域疾飞。此时,南太平洋晴空万里,微风轻拂海面。每个人都屏息静气,瞪大雙眼仰望天空。雷达天线快速旋转搜索,测量船“远望1号”和“远望2号”的观测仪器很快发现了来自祖国的“神箭”!荧光屏上,一条耀眼夺目的白线迅速延展,在祖国大陆与南太平洋之间架起一道万里长虹……

遭遇浓积云

10时30分,弹头如同耀眼的“流星”划破蓝天,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海面。在临近靶心之前,它弹射出腹中的数据舱后,便纵身跃入大洋,激起百米高的冲天水柱,爆发出雷鸣般的怒吼!与此同时,数据舱自动打开背上的降落伞,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徐徐降落海面,释放出的染色剂将海水染成绿茵一片。

我直升机分队、导弹驱逐舰和快艇立即全速前进,两架外军直升机也飞了过来,这一刻,所有人都在与时间赛跑!179号航测直升机在2000米高度抢先发现目标,并及时拍下落点照片,把位置点通报给吕蕴兴所在的172号打捞直升机。吕蕴兴与机长郭文才驾机直奔目标点。突然,在航路正前方出现了一片浓积云!穿云有风险,因为浓积云中暗藏强气流和雷电,稍有不慎就会把直升机撕得粉身碎骨!绕云误时间,因为数据舱上有自爆装置,超过规定时间,将会自爆沉入海底。再加上空中有外军飞机,海面有外军舰船,动作稍有迟缓,数据舱就会落入他人之手!

请你喝啤酒

在“东风五号”发射之际,新西兰的“莫诺韦”号考察船放出一艘小艇,直向靶区扑来。我108号驱逐舰前往拦截,为了不引起冲突,舰长邀请小艇上的士兵上船做客,并请他们喝啤酒,一直到行动结束。

决胜时刻

此时此刻,172号机组人员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一门心思想将数据舱尽快打捞上来。吕蕴兴和郭文才驾驶直升机左绕右转,大胆地从1000米高度下降到500米,在云下冒雨飞行。5分钟后,他们准确飞到数据舱上空30米处悬停,旋翼产生的8级大风顿时掀起碧浪滔天。

直升机的舱门打开了,潜水员刘志友吊着钢索缓缓入水。在滚滚浪花中,携带气囊的数据舱飘忽不定,怎么都抓不住。刘志友急中生智,果断用潜水刀捅破了气囊,一把将其抱住。配合默契的队友立即将他拉回机舱,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仅用了5分20秒。

少顷,172号直升机安全降落在母舰的甲板上。机组人员抬下数据舱,全体参试人员欢呼跳跃,特混编队所有舰船汽笛长鸣,响彻云霄。我们成功了!我们的洲际导弹发射成功了!这射程,跨越南北半球,横穿6大时区,飞完8800千米全程!这精度,落点误差只有250米,相当于在百米之外用手枪击中一只蚊子!此次洲际导弹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的战略核打击力量已经覆盖全球,我们拥有了对抗核威胁的撒手锏,中华民族不会再任人宰割!

猜你喜欢

外军洲际导弹舰船
洲际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难在何处
空前齐射
朝鲜提出洲际导弹标准:射程6400公里
外军档案工作标准研究综述
外军油料供应保障现状分析
国产3000吨级护卫舰正式交付
关于提高军队院校教员任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台日舰船对峙内幕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