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模式下高职护理专业群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20-01-07倪居梁明亮林爱琴
倪居 梁明亮 林爱琴
[摘 要] 探讨大类招生模式下高职护理专业群建设。对大类招生的意义、专业群组建原则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进行阐述,实施系列改革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高职大类招生;护理专业群;专业分流;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030-02
一、高校大类招生的背景和意义
大类招生的全称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等学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经过1~2年(高职1年,本科1.5-2年)的基础培养,再进行专业分流,高校本科大类招生已越来越普遍,高职院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学校日益增多,如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在水利工程、电子信息类等专业实施按“大类专业合并招生、专业分流培养”模式;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则在护理类、康复治疗类专业实施“专业大类招生,分专业(方向)培养”。
在护理类专业中实施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对提升护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1)使生源质量更加平衡,所谓冷门专业的报考率将得到提升,使护理类各个专业生源更加平衡。(2)有利于促进高职护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增强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3)学生可相对自主选择专业,促进护理专业类(专业群)内部专业间的竞争,增强办学活力;四是经过通识教育后,学生的职业规划更加明晰,增强专业选择的针对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群的组建原则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高职院校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进行专业群建设和发展模式。以作者所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群为例,介绍专业群的组建原则。
(一)资源共享原则
护理专业群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教学课程资源、师资团队和实训基地等。以课程资源为例,护理专业群实行“平台+模块”的方式,“平台”课指护理、护理(ICU)、助产专业三个专业共同开设的公共课程、专业群基础课程,体现宽口径、厚基础;“模块”课主要指各专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照“高层互选、中层分立、底层共享”构建课程体系,达到资源共享。
(二)内涵发展原则
护理专业群主要圍绕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课程体系重构、“双师结构”团队的建设、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国际合作交流、专业群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来建设,从而实现护理专业群的要素协同创新和整体内涵发展。
三、大类招生模式下高职护理专业群教育教学改革
以作者所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群(包括护理、护理(ICU)、助产、呼吸治疗技术)为例,探讨大类招生模式下高职护理专业群教育教学改革。
(一)实施专业分流
1.分流工作准备
实施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模式下高职护理专业群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应以学生为本,坚持尊重个性发展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专业分流前,应做好专业介绍、学生座谈会、组织各类参观学习等有关准备工作。
2.分流方案制定
由学校成立护理专业群分流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学生、招生就业等学校职能处室和护理学院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制定大类招生专业的分流原则和实施方案,负责大类招生政策宣传和学生申诉,同时对专业分流进行指导,包括对综合测评、专业录取等进行全程监控。
护理专业群分流方案包括以下内容:专业分流依据确定;组织专业分流考试并进行成绩排名;专业分流结果公布。
3.分流工作实施
(1)准备。组织对大类招生学生进行专业意向摸底调查,结合各专业教学条件和学校专业总体布局规划,确定各专业(方向)招收计划人数。
(2)宣传。包括媒体宣传、会议发动等宣讲形式,进行各专业就业介绍和分流政策解读。
(3)志愿填报。组织学生填报专业分流志愿。
(4)测评。学生入学后第一、二学期所学课程的成绩作为综合测评成绩,采用加权计系数计算,按综合测评成绩进行测评结果排序,并进行公示。
(5)录取。按照分流方案和测评办法进行专业录取,完成专业分流录取工作。当出现申请人数超出专业计划人数时,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6)公布。对专业分流结果公示无异议后,确定分流结果并进行公布。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整合专业群内专业的教学资源,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的有机衔接。(1)对《人体结构与功能》《医学免疫与病原生物》《护理学导论》《病理》等通识教育课程加大改革力度,按护理专业群技术发展因材施教,逐步实现通识教育的专业化。(2)改革专业课程,增加小班教学模式,以理实一体和项目化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突出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和对技术技能的迁移能力。引入加拿大老年护理、国际护理等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实现专业教育的通识化。(3)专业教育实现对通识教育的深化,通识课程成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有效延伸,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大类招生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有专门的创新创业学分和技能竞赛学分,把创新创业课程和技能竞赛训练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中。建设创新创业、专项技能竞赛有关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和微型课程,四类课程依次递进、有机衔接,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和技能竞赛成绩,计入学分。
(三)教学管理改革
1.行动纲领
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作为护理专业群教育教学改革的行动纲领。
2.全面学分制
大类招生的学生,实施全面学分制,根据学生基础、兴趣、能力的不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机会,指导学生自主选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原来培养模式单一、教学计划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实行弹性管理制度,制订学生选课办法,护理专业群学生可以申请更换不满意的课程。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弹性教学管理,促进护理、护理(ICU)、助产、呼吸治疗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3.重视实践和创新
学生参加的护理类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和开展的社会实践(如面向社区和铁路单位开展的义诊服务)等活动,经护理学院审核,学校教务处审定后折算学分,记入个人学分。同时,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制订激励措施,积极组织专业群师资力量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如面向医疗护理机构开放院内实训基地,为河南省医院及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作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红十字救护培训基地,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各集团公司进行站车救护员培训。
(四)学生管理改革
1.优化学生管理制度
专业群学生一年级,由学校选配有丰富学生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同时每班选择1名由高年级学生干部担任助理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专业大类问题的咨询反馈等工作;二、三年级学生,分专业配备专业导师,专业导师一般由专业教师担任,主要职责为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兼职负责学生纪律管理。
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契合“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学生管理工作注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设立社团专项活动经费,选配优秀教师进行社团活动指导,每个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可申请加入1~2个专业类或人文艺术类社团,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融合发展,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3.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充分利用钉钉、QQ、微信等新媒体做好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送和考勤制度,提高学生日常管理效率;通过信息网络及时传达专业群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和管理动态,对“最美护士”等优秀学生案例、“512传光授帽”等大型活动进行大力宣传报导,引导学生树立的正确人生观和崇高的职业精神,让增长知识技能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四、教育教学改革成效
对护理专业群大类招生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前后招生报考数据和人才培养成效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显示,护理(ICU)、助产、呼吸治疗技术专业的报考率由原来实施大类招生前的76%、18%、32%提高到大类招生后的89%,新生报到率分别由原来的86%、72%、76%提高到93%,生源质量趋向平衡,促进了各专业的均衡发展;同时对专业分流后的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也显著增强。
高职护理专业群实施大类招生模式下教育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1月,专业群通识课程医学免疫与病原生物获批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共获批111门);2019年7月,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认定结果,护理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获批国际护理专业国际赛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课程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培训认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以及光华国际护理教育联盟会员单位。近3年,护理专业群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3个,省级奖18个,学生就业率在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高职护理专业群基于“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对培养技术技能型和创新复合型护理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培养成效反馈,持续创新体制机制,及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护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云玉丹.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
[2]颜兵兵,姜永成,殷宝麟.大类招生模式下专业分流方案设计与实例分析[J].高教论坛,2014(9).
[3]王胜利.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高职院校发展理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4).
[4]梁明亮,胡殿宇,苏东民.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9(11).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