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020-01-07张兴雄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主体参与教学方法改革主动学习

张兴雄

【摘要】数学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代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现代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整体把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瞄准学生的基础条件、学习目的、态度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的迁移、示范、诱导、启发、积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使师生双边活动充分整合,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总结学习方法,让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方法改革;主动学习;主体参与;主动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和开展中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应紧紧围绕新课程理念,将“知识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型”教学,在数学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下的人才需求,最终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并将数学知识科学、合理地应用到社会生活与实践中,为将来数学人才的储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具体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应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唤醒学生内在求知欲望,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深化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最终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这一整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具体来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仅要完成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目标,还要明确数学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其认知规律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活自己的思维,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认识问题、分析和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适当的语言,创设情境,巧妙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为了提升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应以充分、丰富的教学材料进行铺垫,确保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在广度上、深度上有所发展,同时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要对诸多数学教学材料进行精心挑选和筛选,结合教材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应立足于“数学目标”,对材料进行延伸和拓展,进而保障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智力、興趣、性格习惯、发展倾向以及接收能力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潜能.教师应以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同时,教师应根据所教授课程的内容综合运用讲授法、发现法、讨论法和自学辅导法等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公式化、模式化、绝对化的做法是不对的.另外,将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转变为以加强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思想.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师应制订不同层次的目标,并考虑其年龄、心理特点、智力发展情况、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习惯、兴趣爱好和家庭环境等因素,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和发展.

三、要使学生对教学活动有实质性参与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注重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教学.这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内容都是直接给出的.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教师照本宣科地开展教学,忽视推导数学知识的过程,就会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死记硬背、不懂举一反三的现象.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应结合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知识的建构.如此一来,这样不仅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高中数学正多面体的教学中,刚开始学生无法想象正多面体的几何图形.如果教师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制作五种正多面体的模型,再根据模型认识五种正多面体的顶点、面、棱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进而讲解探究性课题欧拉定理等.这种由抽象到具体,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在自我发现中获取知识,让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得出结论后的愉悦.

教师除让学生动手做几何模型,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的函数图像.在这一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下,教师只需要拖动鼠标,便使静止的函数图像变成了动态的图像,使抽象的数学问题与具体的数学图形结合起来,根据图形变化的规律,得出相应的知识结论,体现了数学教学的真实性.例如,学习函数y=Asin(ωx+φ)+B的图像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手动手操作课件,将鼠标拖动到对应的点上,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图像的变化,归纳A、ω、φ、B对图像的影响和变化,并知道它的图像是如何由函数y=sinx的图像变化而来的.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融合,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四、要给学生留下自主选择发展的空间

课堂不仅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师生双方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中,并在学习中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大胆探索,以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近年来,在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中发现,“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已经成为高考的主流方向.面对这一要求,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中,必须要立足于课本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扎实基础知识,以免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另外,虽然历年高考试题紧紧围绕课本知识展开,但并不是课本知识直接再现,而是对其进行了加工和变化,进行了提升.这就给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教学方法改革主动学习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
参与式教学法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