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互动式教学
2020-01-07马小娟
马小娟
科技发展与网络进步,无不促使教学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小学教学是教育的基础环节,小学教育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在教学环节中建立与学生的互动关系,要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生动的互动式教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力。
一、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开展互动式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引导性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就势必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提前学习课本内容,为后期的课堂互动打下基础。
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文章,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在文章中寻找答案。例如“周总理有哪些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周总理都做过哪些让人值得敬仰的事情?”这些问题具有拓展性,单纯依靠课文是难以回答完成的。此时,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周总理从小生活的环境较为艰苦,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周总理有哪些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值得小学生学习的?作为学生,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学习周总理?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搜集,并对搜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共同讨论,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挑选其中一位学生对每个人的回答做出总结,推举发言人将小组的观点表达出来。学生查询资料的方法不一样,所获得的知识内容也各不相同,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养成学生乐于分享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互联网搜集的资料分享、整合、总结,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二、巧妙利用网络视频,再现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正处于启蒙阶段,抽象思维尚未发育成熟,对课文中抽象的事物是难以快速理解的。若只是一味地依靠课本中的语言文字,学生脑海中难以形成表象,进而难以形成良好的记忆储备,降低了语文学习效果。教师倘若借助网络视频,可以直观地将文字内容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本内容,强化学生记忆。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篇课文,通过简单的四句话将诗人李白与孟浩然两人之间依依不舍的深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尚浅,并且感知生活的能力不高,因此在对诗句进行理解时难以深入其中,更不会有更加具体的认知。倘若教师在授课环节仅仅依靠口头表述,将会导致学习质量下降。此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网络视频,同时配上古乐《送别》,让学生描绘出视频中的画面。教师可以用较少的言语将故事的含义与情感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与感受,体会到李白与孟浩然两人之间的友谊。通过一段简单的网络视频,极大地缩短了学生所处的现实情境与古诗历史环境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诗文内容,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灵活运用动画技术,创建教学情境
网络技术运用恰当,会推动小学语文教学顺利进行。小学生对于动画视频情有独钟,老师不妨利用学生自身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动画视频引入课堂教学,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彩的动画画面与丰富的动画内容,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形象。
例如:在教学《雨点》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内容展示出来,为学生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进行引导:“同学们请看,这是多么平静的小池塘,小雨点睡得多香啊,它正在做一个十分甜美的梦。同学们想象一下,小雨点在睡梦中梦到了什么呀?”教师通过语言与多媒体画面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入了课文中的角色。优美的音乐与精美的动画有机结合,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他们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对小雨点进行模仿,想象自己在池塘中甜甜地睡著,在小溪流里愉快地散步,在江河中快乐地跳跃。
四、鼓励学生角色扮演,加深学习印象
小学生对于任何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并且生性好动,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很高。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之一。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教师利用网络素材为学生播放一段漫画资料,寻找两位学生扮演狐狸和乌鸦。扮演狐狸的学生可以想尽一切办法让扮演乌鸦的同学开口讲话,如果“乌鸦”开口说话,那么“狐狸”便成功了。“狐狸”可以通过讲笑话、做搞笑动作等多种方式引得“乌鸦”开口说话,而“乌鸦”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回复,只要避免开口说话即可。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强化认识课文主题,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教学效果提升。
社会已进入网络化时代,学校教学更应注重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文从四个维度分析了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互动,让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促进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