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探讨
2020-01-07许美芳
许美芳
摘 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非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涉及电类专业各个领域,各非电类专业对课程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本课程的有效教学存在许多疑虑。本文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对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非电类专业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科技的日益发展,各行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要求专技人员掌握更多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中职学校是培养企业专技人员的摇篮,笔者所在学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两步走完成的。目前,在笔者所在学校本地,电工电子技术涉及的非电类专业主要有数控类、机械类、汽修类、建筑类、船舶类等。在这些非电类专业中,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合并成一门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涉及电工电子类多个专业领域,知识点多、实践性强,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受专业性质限制,各专业为本课程开设的总学时数远没有电类专业的多,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难度很大,进而缺乏学习兴趣。面对学时的不足和内容的日渐增多,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下面笔者从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教学改革
(一)整合课程模块,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取其所需
本课程包含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设计自动化、电工新技术等几大模块。不同模块进行组合,可以组成不同系列的课程,可适用于不同的专业。各专业课程基础部分内容相同,但宽度、深度不同,根据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各专业应坚持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按各自所需选择不同模块,整合成系列教材,进行动态建设。
比如机械类专业,随着机电一体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学生除了要学习本课程,还应学习PLC技术等知识;对于船舶专业,本课程的侧重点除了要掌握焊接技术,更应掌握安全用电知识及三相电使用知识;又如建筑专业,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室内外配电线路的安装、导线的选择及低压电器控制线路等知识上;而汽修专业应更多地注重于直流电路知识、模拟及数字电子技术方、PLC技术方面。当然,对所有专业来说,懂得如何安全用电知识是最重要的。
(二)拥有一本好教材是本课程高效学习的基础
一本好的教材就像迈进新知识殿堂的引路人,给人以指点迷津的作用,是构筑师生教与学良好互动的桥梁。
比如,笔者所在学校机械数控类专业采用的是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电工学》,笔者认为这是一本较理想的适合中职学生的教材,其内容深入浅出、文字简练、图文并茂,理论教学体现了“必需、够用”的原则,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强,既有利于教,又有利于学。
针对中职学校专业多样性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特点,在找不到合适教材的时候,教师针对各自专业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比如笔者为自己学校学生量身定做的校本教材,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自在。
二、实践教学改革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基础课的理论要求,也有专业课的技能要求。中职学生在2~3年内要掌握技能并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技能教学来完成。
(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本课程的特点
在实际的电工工作中,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理论知识,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例如,做室内装修敷设线路时,导线采用什么材料、导线线径粗细的选择、断路器适用何种规格等,都需要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后才能做出正确选择,以符合业主的用电需求。即使是电路短路或过载后更换熔丝这么一项简单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电工理论知识支持,否则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能训练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这样安排的缺点是技能训练和理论脱节,学生难以确切了解所学内容,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如果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讲授二极管时,笔者给学生几个不同类型的二极管和一个万用表,学生理解了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判别极性的知识后,在老师指导下拿起万用表作实际检测,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轻而易举地学会了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又如,在学习完直流电路基础知识后,学生对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及电压关系最多仅停留在会计算的层面,对于如何测量电路的电流量、电压量、电阻值,学生仍然不懂。笔者把课堂搬进实训室,让学生在万能板上制作简单的三个电阻串联及并联电路,用万用表测直流电压、直流电流及电阻值并记录数值,然后用串并联公式去验证。
(三)以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各类比赛提高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
对学生来说,唯有兴趣是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钥匙。中职学校应开展第二课堂,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电子制作竞赛、电气控制线路安装比賽,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
比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年举办的技能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一项是以机电专业学生为核心,同时邀请机械、汽修等相关专业学生参加电子小制作、电气控制线路安装等项目比赛,这种趣味性的小制作竞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采用虚拟仿真软件,提升实验教学手段
本课程在实验教学时,经常要对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等元器件数值进行更改,甚至有些要改变电路布局。如果每次调整都要重新制作电路,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器件损耗也是大问题。将电器仿真技术、EDA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先后开设了Protel软件教学、工控组态仿真教学、Proteus仿真软件教学等课程。利用仿真软件可以使学生在实验时很方便地修改电路参数并及时观测各种输出数据及图像,调试满意后,再在线路板上完成电路的实际连接及组装,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让学生树立了现代电路设计意识。
同时,从教师讲课角度来说,本课程有很多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而且有许多概念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来加以阐述,借助EDA及仿真技术可以方便学生观察,提高授课效率。
三、小结
总之,电类专业课教师如果想有效地开展本课程教学,需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勇于尝试、不断改革、不断总结和积累,集微小的智慧以成大智慧,本课程的有效教学就能迈出一大步。
参考文献:
[1]杨国华.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6).
[2]宋妍.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8).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