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让孩子与科学牵手
2020-01-07吴丽明
吴丽明
“做中学”是孩子主动参与实践、教师组织引导的科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孩子主动探究,不要过细过全,不要急于给孩子答案,提出的问题要让孩子解决,让孩子自己讨论并自我纠正。教师要有耐心,及时表扬与鼓励,使孩子的探究心理得到有效的支持,使他们大胆尝试与表现,而不要急于求成。
一、操作体验,让孩子领悟科学本质
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准备材料,為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在活动中应明确、简洁、恰当地进行提问,或让孩子就看到的现象自己提问,使孩子有的放矢地活动。只有孩子有了疑问并产生了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索才进入真正的准备阶段。
“做中学”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使他们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会使他们专注做一件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做他们认为开心的事。
例如:在探究“好玩的风车”时,孩子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我对他们的设计思路及实验的可操作性进行引导,让孩子在亲身实验中发现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的用途。小组探究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的热情。当他们获得成功时,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探究性学习是让孩子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果不亲身参与探究,他们就无法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无法知道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一次的尝试来解决问题。参与探究就是让孩子领悟科学的本质。
二、积极鼓励,支持孩子主动探究
积极的行为总是由动力的驱使而产生的。若教师能及时地发现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对他们的活动起到支持作用,孩子就会很有兴趣地探索下去。教师在孩子探索时,要给孩子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孩子在一种宽松、自主、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感到教师是他们最有力的支持者,这样可以促进他们自由地表现其探究欲望和探究行动。
例如:在“旋转的陀螺”活动中,我注重孩子的亲身体验,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形式突出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使其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另外,我还注重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让意犹未尽的孩子可以继续在活动区内进行探索,使教育形式能够多样化,更符合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通过做,孩子内心可以不断地“悟”出来更多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是他们自己“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这正是让孩子学习知识的连接点,也能培养孩子主动探究科学的态度。
三、授人以渔,教会孩子学习方法
“做中学”是培养孩子科学学习的一种能力,是培养孩子良好思维习惯的方法。“做中学”不仅仅是让孩子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小班孩子在制作小水轮时,经过自己的创作,制作出了好几种小水轮,还给小水轮的外表做了一番装饰,十分漂亮。在制作的过程中,好多孩子都能很好地用胡萝卜制作出转动叶片,可有些能力一般的、能力弱的孩子会显得很着急和无助。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和正确引导,让这些孩子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作品,从而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小水轮做成功时,喜悦的心情完全显露在脸上。对于这些遇到困难的孩子,教师应给予更大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知道遇到困难并不可怕,更重要的是,要想办法去战胜困难,这样就会取得成功。
在教学中,要采取“帮助”“引导”“放手”的教学策略。对少数探究能力弱的孩子加以帮助,即把孩子要探究的问题、设计思路、方法步骤等降低难度,以帮助他们完成;对多数孩子,重要的是“引导”,即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实验设计,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对少数孩子要“放手”,提供高或低结构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完成探究的全过程。
四、循循善诱,培养孩子科学态度
科学要尊重事实,要实事求是。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加入科学探索和研究。通过交流讨论,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科学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做人、做事。
在“泥土和沙子谁存的水多”活动中,因为涉及对事物的比较,所以注意了比较的前提是条件相同。例如:同样多的水倒进泥土和沙子里;事先准备的泥土和沙子是等量的;为了便于孩子观察,在所提供的材料中,泥土和沙子都放在量杯上面的纱布上,倒入水以后,杯子里水的多少容易使孩子看到直观的结果。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也注意让孩子通过各种感官去体验泥土和沙子的不同,给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孩子出现的不一致的认识,尤其注意让孩子通过亲自动手去调整其认识。
五、自我评价,促进孩子个性发展
评价是我们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有效性、适宜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孩子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而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问题是否明确、方法步骤是否可行、问题解决得是否有效、活动过程中参与程度如何等。这一过程是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与反思的过程,也给孩子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孩子的个性逐步形成。
“做中学”,体现了教学过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孩子的主动参与、主动实践,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孩子身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孩子主动探究,不要过细过全,不要急于给他们答案,提出的问题要让他们解决,错误的原因要让孩子讨论并自我纠正。教师要有耐心,及时表扬与鼓励,使孩子的探究心理得到有效的支持,使他们大胆尝试与表现,而不要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