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提升学生计算机素养的研究
2020-01-07朱永斌
朱永斌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素养,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能够学以致用。由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水平不高,整体学习能力较弱,为此必须要积极推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关 键 词]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82-02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坚持的教育方针,职业教育正在蓬勃向上的快速发展。由于中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以技能为本位,以质量为保证,着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所以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技术的实践与应用,但由于当前我国的中职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理念过于传统,知识体系陈旧,使学生学习兴趣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学生计算机专业水平的提升,而且计算机专业设置时间比较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问题,为此有必要积极推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技能和素養。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中职院校在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来说,需要明确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不高
一方面,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面临的依然是应试教育,部分科目的知识“一变等十年”,在课堂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完成教学,传授教材知识,注重的是考试成绩,而对书本以外的内容介绍甚少,漠不关心,这样客观上就规避了与计算机前沿知识的接触机会,限制新鲜血液的输入,缺乏提高自身素质的外部动力,周而复始,知识体系愈发落后,眼界日益狭隘,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极为不利的。
另一方面,很多中职教师自身在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上是欠缺的,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特别是与社会需求结合紧密的软硬件操作技能方面更是捉襟见肘,依靠的仍旧是多年前的理论和经验,不愿主观上认清发展趋势,缺乏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内部动力,IT行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储备严重不足,教导出的学生掌握的多是计算机知识的定义和公式,侧重理论,与现实社会应用到的职业技能严重脱节,且没有一技之长,很难在社会立足。
(二)计算机教材内容滞后,课程设置陈旧
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一般分为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理论部分的专业课程设置一直是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基础VFP6.0、计算机原理三分天下,除计算机基础每隔几年更新部分知识外,其余专业课程一直没有改变。
但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与知识的发展呈现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由于教材编写审核等问题,使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无法跟上计算机产品更新的速度,这样就造成许多计算机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够在教材上体现,学生所学的知识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三)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鱼龙混杂,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广播式教学”模式为主,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讲解,向学生机械地灌输课本知识,讲解的内容过于陈旧,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不高,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却无法熟练运用计算机知识去解决问题。
此外,一些教育方式如快乐教育、感恩教育、各种课改方案等被生搬硬套、强行推广,充斥校园课堂,中职院校也未能幸免。这些被扭曲变质的被误解的教学方式违背了教学活动的初衷,把我们的教学模式朝令夕改,甚至形成了“为了改革而改革”的“花架子”,注定只能昙花一现,可是教师却疲于应付各种教育方法的变更和学校的检查,这种形式上的改革极大地影响了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很难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却没有实际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这种做法有悖于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根本目的。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策略
针对现阶段我国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新时期中职院校以及计算机专业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从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拓展计算机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创设良好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境等角度出发,不断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
(一)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中职院校发展很重要的一环,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计算机专业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的知识、理念和技能,汲取计算机前沿技术,重铸自身知识结构,勇当学科带头人。学校作为教师坚强的后盾和工作的平台,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到高校和企业中进修锻炼,积极参加兄弟院校的专业学术交流,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专业知识的研修和教学基本功的积累,帮助广大教师适应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创新。同时,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开展计算机各项技能大赛,注重培养辅导教师,营造良好的学风。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便捷的岗位学习环境,完善各种激励措施,以教促学、以学辅教,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二)拓展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多元化
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教学内容要不断推陈出新,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融入更多具有拓展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从课外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积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加强对计算机的研究与应用。例如,就业班的学生可以提前对当下主流操作技能型软件的了解,如图片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网站搭建基础知识、数据恢复软硬件的基本操作知识,确保学生走出校门后可以快速适应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三)勇于探索教学模式,以人为本,不忘初衷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夯实基础、塑造健全的人格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教学有法”,明确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与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获得学生学习的动机与目的,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
“教无定法”向我们阐明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所在。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呆板、枯燥的,它旨在通过灵活多变、富有个性的方法使学生获取并内化需要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糅合到生活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晦涩难懂的概念,也可以将重点、难点横向连接至其他学科,用學生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降低知识难度,与学生发生思想上的共鸣。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什么必须遵守的条条框框,只要能达到教的目标和学的目的,可以采用一切合法的、合理的方法。
最后,“贵在得法”说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每个学生的基础、经历、家庭背景、学习能力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注重学习效果和效率的平衡,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所得、有所思,譬如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小组协作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还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欠佳,抵触管教,上学为的就是混个毕业文凭。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降低知识难度,使他们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在每一堂课上听懂一部分知识,掌握一种技能,完成一次实践,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增强他们的自信,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培养专业兴趣。例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一章,小组协作,观赏并模仿制作文字的颜色变化、闪烁移动、大小缩放等案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对不同的教学主体、不同的教学环境,我们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方法,勇于探索,不断研究创新,避免抹杀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要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的能力,正确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专业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方面和计算机软件两部分组成。
在计算机硬件技能方面培养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配置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硬件组装和系统配置的技巧。在学习网络信息配置的过程,加强学生对网络信息配置的了解,努力提高自身的网络维护和调试技能,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常用辅助器材进行深入了解,如计算机连接打印机、扫描仪、显示器等硬件资源的使用及维护方法,确保学生的计算机硬件维护水平全面提高。
在对计算机软件技能培养时,先要打好各项软件理论与技能基础(如办公软件OFFICE、数据库),然后中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渠道,合理安排学生到实力较强的计算机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实习,接触计算机前沿理论和操作技能。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让他们及时了解最新的计算机发展相关知识。
(五)营造良好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通过多媒体能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产生索取知识的欲望,如下图所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只有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将各种资源信息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形成趣味性课堂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升华理论、完善理论,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探索出更加科学、高效且符合社会发展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霞.探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素养[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2):233.
[2]王晓玲.基于网络环境下中职学生计算机素养的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24-125.
[3]陈丽英.分组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运用[J].福建电脑,2019,35(1):177,40.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