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社会责任感培养探析

2020-01-07黄海

江西教育C 2020年12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黄海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必要的文学知识,让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技巧,还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中与同学和睦相处,在思想上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在品行上养成优良品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章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方法,为奋斗在高中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社会责任感;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在教学方式和策略上也应与时俱进。学校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学生热爱祖国、乐于奉献的品质,培养学生成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的社会主义新青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和培养学生成为拥有高尚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一、社会责任感的含义与具体表现

(一)社会责任感的含义

社会责任感是指在特定社会群体中,社会内部人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对其他人有伦理关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义务,特定社会群体中有无数个个体组合,但个体与个体之间并非独立存在。不同个体之间有着或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单独的个体如缺少社会群体中其他人员的帮助,则难以独自生活。

(二)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高中生作为社会群体中较为弱势的一部分群体,其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应当是:坚持正确的道德主张,坚持实践正义的原则,甘愿牺牲小我而保全集体的利益,团结各族人民和尊重少数民族同学。

一名优秀的高中生应当做到全面发展,在学习上解决疑惑、不断进步;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和善友爱、合作共赢;在情怀上更要积极向上、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二、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现状

(一)部分高中学校缺乏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部分高中学校为了学生的升学率,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只知让学生掌握解题知识,迎合考试,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培养,缺乏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学生的德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養,并非要求教师拿出单独的上课时间为学生系统地讲解每一步的做法,而是在语文课堂或思想政治课上,向学生渗透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中,学生能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同身受,细腻的文字描述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不失是一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式。

(二)部分高中学校对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过于片面

除上述问题外,还有部分高中学校主要在思想政治课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未全方面地开展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

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并非只有爱国主义精神,还包括更广泛的思想内容和心理活动。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其对家人、教师、同学及与其有所联系的其他社会人员的心理尊重和人文关怀。

三、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一)结合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意志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中包含了古往今来的经典文章,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心思细腻、思维缜密、情感丰富、忧国忧民的特点,先人的意志坚强且有风骨;当代著名作家与当代社会共同进步,社会群体意识强,拥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现代人的意识清晰,懂得与时俱进。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或历久弥新、或与时俱进的社会责任感。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当下发生的时事,学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他人、班集体、学校和社会做出贡献。

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应通过一篇篇经典文章中细腻的文字,逐渐向学生渗透。文字带给读者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是以柔克刚的,并不全是具有强烈冲击性的。高中语文课堂应当为学生营造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树立起社会责任感。例如,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句话沿用至今,教会我们在生活上要有危机意识,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崇尚节俭,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整篇文章表达了魏征的拳拳之心和忠君爱国之情。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字词、语句的解释,向学生讲解唐朝的历史背景、魏征的处事方式和思想感情。魏征规劝唐太宗知人善用,在政治上慎终如始,在生活上崇尚节约。这篇古文中的每一段文字都需要细细琢磨,学生读完之后必定大有裨益。《孔子家语》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让高中生长期处于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课堂氛围中,有助于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关心时事,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动态的好习惯

语文教师要为高中生做出表率,主动关心新闻,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最新动态。在不涉及敏感话题的前提下,从众多新闻中挑选出适合高中生的新闻,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名优秀的高中生不仅要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还要多了解时事,多方涉猎,力争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好青年。在了解新闻和发表个人看法的同时,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了爱国情怀,无形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

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向高中生播放适合其观看、与社会责任感相关的栏目,如《感动中国》。通过观看此类栏目,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到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样默默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的无名群体,他们是高中生学习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触动学生,进而逐步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在《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中,有一位乡村教师,从大学毕业以后就扎根于农村。十七年如一日,教书育人,克服艰苦条件,做“全能教师”。栏目组为其题写的颁奖词是:“风雪担书梦——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学生可以通过向榜样学习,养成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

语文教师在实践这一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要将纪录片的播放方式改为分段播放,不能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还能提高思想觉悟,一举两得。

(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海洋中的摆渡人,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路灯。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所以当教师要品德高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要有属于教师的特殊人格魅力。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大量阅读、见多识广,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积累很多案例和轶事,以事见智,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按照新课改要求,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成了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具有浓厚社会责任感意识的氛围。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表率,逐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谢兰萍.激活资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以《水龙吟》教学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7(4):56-57.

[2]赵苏英.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学周刊,2015(5):70.

[3]王强.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4]韩涛,刘飞.让语文教师成为构筑学生健全人格的先导[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11):127-129.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