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中小学生守则》线上微学堂的探索
2020-01-07张卫东
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是二七区“美好教育”的名校。学校秉持“美乐爱”教育理念,努力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受教育者做最好的自己,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在信息化新时代,陇西小学勇于创新、主动探索,将《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以微视频的形式制作成线上微课程,形成线上微学堂,探索出一个以线上微课程为手段、以《守则》为内容的德育工作模式。
一、线上微学堂的研发背景
2015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共9条,282个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与2004年出台的《守则》相比,新版《守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立德树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重大部署落细落小落实,引领和规范学生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要求中小学生“勤劳笃行乐奉献”“明礼守法讲美德”“孝亲尊师善待人”“诚实守信有担当”。在明确要求的同时,《守则》也给出更具操作性的具体行为规范,例如要做到“勤劳笃行乐奉献”,就要“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要做到“诚实守信有担当”,就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守则》从静态的文字到入脑入心并指导行动,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读一读、背一背这些常见的学习方式只能停留在认识阶段,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守则》、用《守则》,将《守则》落到实处,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之一。
在信息化加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已经进入“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产品日益盛行。尽管“微”代表信息量小,但微产品操作方便、易于学习、传播迅速,使得它们流行于当今时代。“微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德育模式的创新,学校要善于利用信息时代的新思想、新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我校联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共同开发了《守则》线上微学堂,分别针对《守则》中的9条内容,制作了38个微视频和21个拓展资源,并设置了学生自主检测练习。线上微学堂同时具备在线交流、学习评测、成果展示等功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之余,通过社区讨论形成学习共同体,发挥互帮、互学、互促的作用。学生还可以通过成果展示栏发布自己践行《守则》的图片、视频,深化学习效果,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守则》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指导作用。
二、线上微学堂的基本板块
《中小学生守则》线上微学堂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具有首创性。从家庭教育角度来看,线上微学堂也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资源,有利于构建家校一体化的德育网络。线上微学堂共分为4个板块:学堂介绍、学习内容、互动探究、成果展示。
第一板块:学堂介绍
学堂介绍呈现了《守则》9条内容的文字版,点击文字内容均可链接到对应的微视频页面,学生可借助文字学习,知晓282个字的守则内容。板块还以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守则》颁布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帮助学生了解守则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学堂介绍呈现了教育部针对《守则》制作的守则之歌,让学生在活泼动感的旋律中学记守则内容。最后,板块右方展示了整个微学堂设计研发的团队人员。
第二板块: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微课学习资源、拓展资源、过关检测。
微课学习资源。针对9条守则内容分别制作了9大学习模块,点击任意一条,即可进入对应模块学习,共为学生提供了38个微视频课程资源,从脚本设计到拍摄制作,均为学校原创,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守则内容进行解读和阐释。视频将动漫、实景拍摄、资料节选等融为一体,时长均在2-8分钟。以《守则》第7个模块为例,第7个模块的主题是“自强自律健身心”,包括1则学习导语、5个微视频、6个拓展资源和1项课后检测题。其中,5个微视频以阶梯形式依次呈现:惊鸿一瞬、生命在于运动、心中有主、不吸烟不喝酒和文明绿色上网。
拓展资源。拓展资源以视频或图文的形式呈现,为学生提供了与每条学习内容相对应的拓展资源,这些资源是整个研发团队从网上精心筛选的,供同学们自由选择学习。以第7条守则学习为例,拓展资源提供了“网上造谣也违法”“网上交友需谨慎”“网上交易防陷阱”“‘黑人电脑是犯罪”“网络游戏勿沉迷”五个以公益广告、资料选编为主的视频资源,和一个“跟着杰伦做眼保健操”的图文资源。
过关检测。过关检测是自主学习守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内化、提升式的检测,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过关检测的题目主要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从备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同时渗透与此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经验。学生提交答案后,系统会自动批改并给出成绩,如果学生对成绩不满意,还可以重新学习。
第三板块:互动探究
此板块为学生提供了在线学习、交流、探讨的空间,学生使用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即可在社区平台进行互动。可以留言写下学习感受,并发表自己的作品,抑或在网上和老师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第四板块:成果展示
学校从学生守则学习过程中以及学生在“互动探究”板块展示的作品中挑选出部分优秀、有代表性的图片在此板块进行集中展示,起到树立榜样,鼓励和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学习、践行《守则》的作用。
三、线上微学堂的评价方式
我校将《守则》分学段逐条细化,在把握教育规律与学生道德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借鉴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守则》进行了深度、细化的解读,从低、中、高三个年龄阶段制定了不同的践行标准。
比如,针对《守则》第1条内容,我们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了低、中、高三个学段的践行标准。低段学生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炎黄子孙的含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全称,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十月一日是国庆节。其次,要尊重国旗、国歌、国徽,认识中国地图,会唱国歌。最后,能自觉参加升旗仪式、升旗时要行队礼。国歌响起,要立正、脱帽,少先队员行队礼,并注视着国旗冉冉升起,直至升旗完毕。中段学生首先要认识党旗、队旗,知道“七一”建党节和“八一”建军节,了解少先队的队史、性质和作用。其次,要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会绘家乡版图。最后,要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美的山川,养成热爱祖国要从爱家乡、爱家庭、爱学校、爱班级等小事做起的习惯。高段学生首先要了解中国近代史,知道近代史中的英雄人物、事迹,了解一些重要党史。其次,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习俗。最后,要知道香港、澳门和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知道“一国两制”政策。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基本国策,了解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基本立场和国际态度。
除此之外,我校根据《守则》内容分别设置了九颗星:“爱国星”“勤学星”“奉献星”“礼仪星”“孝亲星”“诚信星”“健体星”“安全星”“勤俭星”。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表现,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及家长评价,开展评星活动,以评促行,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从而将《守则》的内容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知行合一,使德育精准落地。
线上微学堂自2016年初完成以来,学生以《守则》规范行为的意识逐步增强,学《守则》、用《守则》的热情高涨,行为习惯有了不小的改观和提升。
2016年9月,教育部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实践活动教育部自选政策8团到我校开展“根在基层”党建工作调研,对我校创新《守则》学习方式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2018年,我校作为郑州市小学唯一代表被评为河南省德育先进集体。
今后,学校将继续完善《中小学生守则》线上微学堂,发挥其引领和规范学生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的重要作用。同时,学校还会积极探索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其他路径,将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努力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张卫东,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 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