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素养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1-07陈晓根
陈晓根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科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本文着重于目前化学学科素养培养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对今后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化学;学科素养;培养;对策
一、前言
1.1化学学科素养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门学科特有的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不仅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成分,还是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目前,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特有的功能,是指学生或学者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这些素质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形成的专业思维,而这种思维能促进知识的基础积累、专业技能提升,最终形成学科基本经验,从而达到学科的教育目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含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基本品质、基本态度等这几个层面。而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学科活动则是学科素养形成的渠道。
化学作为最基本的一门科学,化学素养表现为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一旦形成,会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秘与欣喜,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化学知识,并能联系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目前,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在化学知识素养、化学实验素养以及化学思想素养这三个方面加以重视。教师要在教学中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培养;其次,从核心素养层面教授学生学习与思考,多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与严谨的科学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自觉养成化学学科素养思维。
1.2 背景
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科技、信息化的发展,人才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竞争力的关键。究竟要如何培养人才,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点。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指明了新形势下制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的重要性,督促各学校尽快把核心素养贯彻到各学科教学中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现今学科核心素养已贯彻到我国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中。而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从单一的化学教学研究已逐渐转向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这也表明了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已成必然趋势,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更是阐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水平划分,这也是教育的方針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核心素养体系框架的建立。该体系将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国际及我国的实际国情和特有的历史文化,既是传统教育的继承与创新,又符合时代潮流以及个体发展需要。
新课标中,已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到了日常教学教育活动中。因此,“学科核心素养”已是各学科课程设计的灵魂,其代表着学科课程知识的选择、课程内容以及难度的确定、课程的实施和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这也对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1.3意义
学科核心素养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发展服务的;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不断进步。教育的目的则是使人视野开阔、满足人对科学和真理的渴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个人应有的素养,是人全面发展的素养,因此,要培养人才只有紧抓学科核心素养,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作用。
“化学核心素养”与化学知识技能、化学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命题、体系以及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形成整体与部分的化学观念;此外,化学实验设计还能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提出、探究思路和解释验证的能力,用化学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中若增加实验趣味将助力于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提升,进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存在问题
2.1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举足轻重。虽然教育已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中国的教育源远流长,应试教育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这也导致一些老教师还是以教学为主,依旧遵守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其次,由于教学任务重,很多老师不愿花时间接触新事物、新思想。因此,教师自身吸收的课外知识很少,也缺乏动手实验能力、科学创新能力;有的教师甚至对教材把握不够,没有精心备课,对学生的特点、个人素质也了解不深,由于时间原因,课堂上教师只关注课本、传授理论知识,很少能把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扩充和深人挖掘,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此外,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多数教师也是把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标准,缺少学生的人格以及学习态度、实验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关注,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化学实验重视力度不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通过做实验以及观察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的变化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力、想象力。通过实验提供的感性认识来实现认知上的迁移。但目前实验教学的情况是令人担忧。实验前期准备不足;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甚至有的学生胆小;教师对化学实验中的科学素养理解不足,实验中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实验教学涉及方面太多,教师难以掌握学生实验课堂,导致学校基本上不做实验。此外,有的学校实验设施严重不足,没有药品、仪器、甚至实验室,根本无法完成实验,实验教学严重滞后,只能靠教师演示。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化学实验科学探究技能。
2.3化学慨念教学不深入
化学是初三才接触的一门学科,学生刚开始都是抱着一种新颖好奇的心态,接触的知识大多都是基础的、理论的。特别是化学中的概念知识,是入门关键。要想学好化学,概念是必须掌握的,不仅如此,学生如果要想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还必须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处于发展阶段,想象力和分析逻辑思维能力都不成熟,无法形成系统观念。因此,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认知大部分止于背熟,恐怕难以弄清楚其本质。此外,有些教师对概念的讲解也没有引起重视,缺乏有效的讲解方式,课后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巩固。随之而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很模糊,不利于后面知识的学习。
三、解决措施
3.1 加强学习,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素养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制约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可见,学校要加大专业化学教师人才的引进,提高教师待遇、打造名师队伍、增强师资力量。其次,要开展专业的培训,增加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转变观念,跟随时代的潮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特别是对信息技术以及国内外优秀的教育思想加以学习,创设教学情境,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人,要与学生多沟通,想办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自己主动学习新知识。以一种自我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的创新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教学评价方式。多从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来评价学生,摒弃单一的成绩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探究创新的能力培养。因此,优秀教师的能力与素养对提升学生的素质,自觉养成化学学科素养大有帮助。
3.2重视化学实验,提升学生实验技能
化学教学引入实验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实验能把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呈现出来,学生的知识、技能、意志品质等方面都能获得提升,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化学概念、形成归纳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等各项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实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务实、敢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学校需要提供学生实验所需的器材、药品、场地等,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如果只靠教师讲解与示范,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做实验,这样很难让学生对知识记忆深刻,而且学生观察思考、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实验,通过实践自主探索、自我感悟、自我纠错,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让学生在实验中形成较为熟练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学生形成创新探索能力的关键。特别是实验设计能够综合考察学生实验设计的操作性、安全性、规范性等方面的要求,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学生学会O2的实验室制法后,教师可以给出NH3的一些性质和药品,让学生利用已知条件设计一个制取并收集氨气的实验,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无疑也是事半功倍的。此外,还有实验记录与评价反思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自主思考的主要途径。我们要让学生在实验时养成带好实验记录本和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要引导学生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实验总结时遇到不成功的实验,多分析结果以及查找失败原因,必要时再次操作直到形成正确结论。总而言之,将实验融入到教学中,用实验巩固知识,有助于学生素质提高。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创造条件进行实验,把知识用到生活中,做到传统课堂与实验课堂的有机统一,从化学实验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3.3优化概念学习,加深学生理解记忆
化学概念是对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的总结,是学生认知学习的前提,它既有知识结构的内涵又有人们认知加工的外延部分。新课程标准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说明“教学中要重在引导学生体验概念的本质,又要在应用中理解概念”。因此,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关键字词,分层剖析。对于一些含有多个关键词的概念,要按关键词的先后顺序分析,讲解透概念的本质;对于复杂的概念还可以利用图表、视频或实物等工具,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对概念进行加工、整理,形成动态认识;对于一些相近的、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让学生自主分析其区别与联系帮助其深化理解;化学口诀非常实用,能够让概念形象化,学生既可以区分相关概念,又可以巩固记忆;通过构建模型,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思维过度,有助于微观化学教学;教师还可通过设疑、问答等方式创设情境,助力学生深入理解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为起点,多与学生沟通,明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水平,整理易错知识点,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体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概念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结语
总之,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已是学科学习的重要目的。而化学的课堂教学,更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知识素养、认知素养、思想素养,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虹.课程群:落实学科素养的有效支架; 2017年江苏省小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现场观摩研讨会论文集, F, 2018 [C].
[2]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论意义 [J]. 教育研究, 2018, 39-(3): 131-137.
[3]张秀梅.浅谈初中化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學学科素养 [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
[4]朱鹏飞.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J]. 化学教学, 2017(1): 8-15.
[5]“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六大素养树立学生成长“标杆” [J]. 今日教育, 2016.
[6]张娟.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化学史教学研究 [D].江西师范大学, 2018.
[7]潘罗贯.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J]. 都市家教月刊, 2013 (1): 45.
[8]李海霞.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3).
[9]尤亚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8, 482(22): 54.
[10]黄小娟.通过化学实验的科学探究化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 (7X): 1-3.
[11]顾海艳.优化化学概念学习 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J]. 化学教与学, 2017(2): 72-73.
[12]马建龙.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J]. 学周刊, 2017 (29): 90-91.
[13]孟献华.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 [J]. 化学教育, 2004, 25(2): 36-37.
[14]王敏.浅谈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J]. 科教文汇, 2007(18):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