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上的绥芬河

2020-01-07章铁成

党史博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交通站海参崴绥芬河

章铁成

绥芬河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国际通商口岸。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以这条铁路为纽带,绥芬河市曾与海参崴、哈尔滨同步发展。曾有美、英、澳、日、朝、俄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贾云集于此,时称“东方旗镇”“国境商都”。绥芬河市的南、北、西三面与东宁县毗邻,东与俄罗斯远东最发达地区——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达26公里,是连接中、俄、日、韩、朝等陆海通道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最早、存在时间较长、发挥作用较大的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

绥芬河与俄国十月革命

绥芬河因中东铁路而闻名,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绥芬河铁路工人由于地缘、人缘关系,在十月革命数年前就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07年,中东铁路的中俄工人曾一道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使绥芬河铁路工人较早地知道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苏维埃、劳工神圣、阶级等富有革命意义的新名词,绥芬河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方之一。

1917年十月革命的爆发,给绥芬河带来了新的气息。了解到俄国劳苦大众通过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绥芬河人民受到极大鼓舞。他们从十月革命中看到了自己摆脱贫苦命运的希望,增强了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十月革命后,曾有数以万计的华工陆续从苏俄回国,带回许多振奋人心的“工人国”的真实消息,还带回了许多苏俄的报刊和《无产者》《劳工神圣》《华工醒时》等革命小册子,使人们更加向往十月革命,向往“工人国”。

1918年5月、9月和1919年7月,绥芬河鐵路工人连续三次参加了中东铁路全线大罢工,有力地声援了十月革命。列宁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中东铁路的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俄国铁路工人的行动。”

绥芬河国际红色地下交通线的建立

1919年3月,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在莫斯科召开。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宣告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成立。

共产国际成立后,为帮助成立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革命,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在上海、北京、哈尔滨设立了交通联络处,开通了从大连海路通往上海,陆路通往北京的交通线。在中东铁路东线中苏边境的绥芬河,以及中东铁路西线中苏边境的满洲里,开始秘密建立了国际地下交通中转站。当时,仅在中东铁路东线,哈尔滨和绥芬河之间就有四趟客邮、货物列车往来,从而为苏联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下交通工作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其中,绥芬河交通线的作用尤为突出。

1921年,党组织派马骏到东北地区工作。马骏以故乡宁安为基地,活动在哈尔滨、绥芬河、齐齐哈尔、白城子、双城、长春、四平、牡丹江、海参崴等地,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2年2月,在马骏的帮助和指导下,哈尔滨进步青年王精一、袁世安、韩迭声等八人发起成立了哈尔滨救国唤醒团。其宗旨为“唤醒同胞,群策群力”,反对“二十一条”,反对国际共管中东铁路。救国唤醒团很快发展成为哈尔滨各界爱国人士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群众组织。

1921年8月,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成立,李大钊任书记,罗章龙任组织委员。8月11日,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并在北京设立了分部,作为北方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组织,罗章龙任北京分部主任。据《罗章龙回忆录》记载,他先后四次到绥芬河在中东铁路上考察工人运动,指导铁路大罢工活动,并三次在绥芬河铁路大白楼居住。

1921年冬,罗章龙来到南满考察工人运动。1922年初,北上哈尔滨,以哈尔滨工业专科学校为据点,在该校教员、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张昭德等人的协助下,考察了三十六棚、戊通轮船公司的工运状况。为了广泛了解情况,罗章龙还沿着中东铁路进行了考察。“从满洲里到绥芬河我都去过。绥芬河当时叫‘五站。”经过几个月的考察,他写出了题为《关于东北工人状况和在东北建党建工会的具体意见》的报告。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不久,中共在绥芬河等地建立了国际地下交通线,中共中央负责此项工作的是李维汉。从此,绥芬河国际交通站成为中共经“上海—哈尔滨—绥芬河一海参崴—莫斯科”与共产国际联系这一红色地下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

1924年9月至秋冬,“李大钊、罗章龙等人出席共产国际五大后经绥芬河地下交通站迎送回国”。

中共六大与绥芬河秘密交通线

20世纪20年代,大多中共的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出席国际会议以及派往苏联学习、工作的同志是经过绥芬河出入境的。

1927年的八七会议,面对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变化,中央临时政治局提出要在六个月内准备召开六大。中共六大是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召开的,要解决的问题既繁多又重大。在苏联和国民党政府断绝外交关系,中国国内白色恐怖严重,国民党到处捕杀共产党人的情况下,六大代表怎样才能安全地到达莫斯科是一个难题。为保证代表们能够安全抵达,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给予了大力支持。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米特凯维奇参加了中共六大的准备工作。共产国际工作人员洛蜀夫具体负责代表们的旅途安全。他们和中共临时中央密切配合,在哈尔滨、绥芬河、满洲里等地的地下交通站接送代表们过境。

参加大会的代表主要从绥芬河和满洲里出入境。据考证,从绥芬河出境的六大代表有瞿秋白、蔡畅、龚饮冰、李文宜、杨之华、徐特立、何叔衡、方维夏、龚德元等19人;从绥芬河入境的六大代表有周恩来、邓颖超、李立三、蔡畅、邓中夏、杨之华、向忠发、张国焘、龚饮冰、罗章龙、项英、毛简青等51人。

走绥芬河路线的,由哈尔滨乘火车,到达绥芬河后,与一个苏联铁路工人接头,被安排在他家休息吃饭。到了晚上,由这个苏联人带路过境,需要翻山涉水,走很长一段路,第二天早上才能到达苏联境内。然后先乘火车去海参崴,再由海参崴换乘去莫斯科的火车,路上需要走一个多月。哈尔滨接站尽量不安排这条路线,但有时来哈尔滨的代表多时,就得分散行走,曾安排过一两次。据史料记载,第一次安排蔡畅、龚饮冰,第二次安排瞿秋白等四人。

安徽代表龚德元、河南代表李鸣、云南代表王德三和两名广东代表编成一组,组长李鸣。按照上海中央交通处交代的地址,龚德元和李鸣携接头物品——一只火柴盒,盒底有五个小眼,表示五个人,在哈尔滨道里十六道门与共产国际东方交通部交通站接上了关系。此后,代表们的行程由国际交通员具体安排。6月初,代表们在国际交通员带领下,于夜间从绥芬河徒步跨越中苏边境,拂晓时抵达苏联边境城市双城子,然后从海参崴乘火车直抵莫斯科。

中共六大结束后,有一些代表留在苏联学习或工作,多数代表分批分散回国。中央又派龚饮冰等在哈尔滨设立了交通站,负责接待六大代表回国后奔赴各地传播六大精神等相关事宜。代表们的入境地点不同,有从满洲里入境的,有从绥芬河入境的。

代表们回来时,通过绥芬河到哈尔滨后,住在楚图南家的是王德三,住在别的地方的有周恩来、罗章龙等人。他们昼伏夜行,路上又逢大雨,衣服都淋湿了,文件都是捆在裤带里,也都湿了。龚饮冰回忆:“周恩来就是从绥芬河入境的。一同回来的还有罗章龙、王德三同志。他们是通过绥芬河入境的。”

1928年8月,罗章龙与项英等20多人從莫斯科起程回国。两星期后,到达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因铁路被阿穆尔河(即黑龙江)淹没,决定改乘轮船前进。汽轮行一昼夜,再乘火车,及抵海参崴,已是秋末冬初。在海参崴红河子的一个小山庄,停留一星期,等待跨越国境。山庄主人名尼考夫,年四十许。为保密起见,禁止客人外出。某日傍晚,主人宣称今晚起程,带着他们循山边小河畔步行前进,约10公里至山岗,改穿红军制服披外套,乘坐马车,继续乘月色前进。途中丛草没胫,巨蚊叮人极痛,约一小时后下车步行七八里,遥见前面横一小溪,尼考夫嘱咐他们脱去军装,轻装涉水前进。尼考夫头系白巾,所有人望其背影摸索前进。此时众人是穿桦皮凉鞋,手扶短棒,俯首弯腰,越过溪流,后经一村落,到一狭长丘林地带。四顾悄无声响,尼考夫令他们徐行,过一设置障碍物沟渠,遂抵一处。尼考夫表示已到达目的地,并叫他们席地而坐,休息片刻,整理衣服。顷之,黑暗中闪出一青年向导,引他们快速步入绥芬河车站,并交给每人当晚西去卧铺票一张及旅费、途中日用必需品等物。

经海参崴从东北回国的还有山东的六大代表丁君羊(丁基实)和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的爱人于培真(于佩贞)。他们从莫斯科经赤塔到海参崴,然后转向西南到绥芬河跨越国境,乘火车到哈尔滨。顺直代表团的刘慎之也是从海参崴经绥芬河回国的。

从绥芬河秘密出入境的其他人

除中共六大代表外,在此前后,还有不少到莫斯科学习的中国革命者是经海参崴、绥芬河回国的。据现有资料证实,从1921年开始先后有128名党的早期领导人和高级将领从绥芬河秘密出入境。

赵毅敏,原名刘昆,1926年在莫斯科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928年,在东方大学毕业后,国内革命形势发展需要大批人员回去工作。11月,赵毅敏从苏联经绥芬河回国,并按照党组织的要求,留在黑龙江的国际交通站工作。当时有大批莫斯科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学生毕业,正在陆续回国。中共六大也刚刚结束,很多代表也正从苏联陆续返回国内。赵毅敏在哈尔滨工作不久,就被派往绥芬河国际交通站,接替原来在那里工作而受了伤的同志。赵毅敏和妻子凌沙,在那里开了一个名为“双合盛”的杂货铺(后改为估衣店),以此为掩护,接待同志们回国。

左权、刘伯承、刘云、陈启科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后,于1930年经绥芬河回国。刘伯承、邓小平在《纪念我们的战友左权同志》中,回忆刘伯承被日军密探盯梢遇险时写道:曾忆起12年前同在地下工作时,伯承曾被日寇密探盯梢,恐连累他人故不愿与左权同志接头,他乘隙暗示警。其对同志真诚爱护可见一斑。左权女儿左太北讲,以上经历就发生在绥芬河。

1931年元旦刚过,共产国际通知张闻天、杨尚昆立即回国,参加国内斗争。张闻天和杨尚昆乘坐火车从莫斯科出发,在靠近海参崴的双城子下车,又乘一列火车到达绥芬河边界,那里有一个苏联人建的秘密交通站。他们在交通站吃了一顿热腾腾的晚饭,就脱掉大衣,换上皮袍,打扮成商人模样,稍事休息,由一个苏联同志带他们跨越国境。

作为连接亚欧的铁路大动脉和中俄边境的陆路口岸的绥芬河,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领导者与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通道,为马列主义在东方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封面图片: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共和国元帅们在天安门城楼上合影留念。左起:陈毅、贺龙、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徐向前

封底图片:北平解放后,解放军入城部队由三辆装饰一新的卡车开道,这是最前面的先导车

猜你喜欢

交通站海参崴绥芬河
“八仙”过汉,转战龙江
绥芬河
什么是绥芬河
活跃在运河线上的林集交通站
光影视界
黄崎船民交通站红军早期的海上交通线
八路军贵阳交通站
俄争议把海参崴租给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