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2020-01-07马丽
马丽
【摘要】针对现代中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的状况,作为承担人文教育重任的语文教学,要利用语文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汲取教材中丰富的精神汁液,浇灌稚嫩单纯甚至残缺的心灵。关于语文课如何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我通过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探寻了一些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性;培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味。注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然而,现代社会中对权利,财富的崇拜,虚拟网络引发的文化碰撞,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快餐”文化,迷恋手机,沉醉手机上的“碎片文化”。无不对当代中学生造成巨大的精神冲击,削弱了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现在的学生又大都是独生子女,缺少抗挫折能力,对很多社会现象感到迷惘,无所适从甚至盲从,从而导致个性,人格发展的迟滞和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语文课在传承人文精神方面原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却也常常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放松了人文精神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上成了应对考试的训练课,脱离了学生感悟的分析课。还有的语文课甚至把有着丰富人文精神的语文课枝解成了字词句的训练课。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教育上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使得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教师课堂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富有活力的生命在规范的教学框架中被压抑,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同时完全忽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健全发展和人文品质的教育。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课本中可以挖掘的人文教育资源非常多,所以教师要有意地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类,而且要从课文的解析当中,从对文本的解读当中,让学生去发现这些人文精神的元素,从而自然的受地教育。
1.发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
作为信息载体的语文课本,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他们或揭示了深刻的哲理,或闪耀着炫目的思想,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温馨的情愫:“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凭栏处”的岳飞,无不使读者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读者深深的忧国愤民之情。安徒生的纯真,鲁迅的冷峻,李白的飘逸,李商隐的含蓄,都会对学生的人格起到重要的影响。一些人物的优秀品质,如廉颇知过改过,坦率真诚,海伦凯勒坚强乐观,积极进取,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情怀,都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这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教师要充分体验和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把自己的情感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带动学生用心去阅读,用心去体味感受,进而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用这份感动来弥补自己人格的缺陷,精神的匮乏。
2.人物性格中辨别人性美
语文课本收录的大多是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那动人的画面、鲜明的感情、精辟的言辞、个性化的人物等,使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深厚的艺术价值。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分析人物性格,体会其内心情感,辨别真正的美。
如《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作为文章事件中的线索人物,他的思想感情变化贯穿全文,从厌学逃学怕老师到爱学爱老师爱法语爱祖国,是一种理性认识的深入,是感情的升华,他是一个不太懂事但心地善良的小学生,因此,他是可爱的。而韩麦尔先生,是文中的主人公,深怀爱国情感却承受着国土沦陷的煎熬。文章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爱国者的形象,这形象是高大的、美好的,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学生在分析人物过程中,很自然感受到爱国的美好情感,从而会自觉地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
杨绛《老王》中的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知恩图报。老王临死时还蹒跚着拖着病重的身躯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而那些香油和鸡蛋是老王省吃俭用省下的,他倾其所有报答作者,情谊太重太重了。就是这颗善心,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读者。作者杨绛也是个善良之人,她不但从生意生活上关照老王,更主要的是,他尊重老王,从不歧视他。作者写道:“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作者的人文情怀,老王的人性美。通过杨绛朴实,精炼的文字传达给了读者。如果老师再加以启发、点撥。学生们一定会得到感染和感动的。学习语文,不仅是学语言,更应该学会如何做人。要让学生在优美的文章中,进行一次次心灵的净化,点亮他们心中那盏“灯”。让他们懂得如何追求人性美,切实完善打造学生的完美人格,让其身上始终洋溢散发着人性美的暗香,并且伴随其一生。
3.寻找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自然美感
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沉浸其中,也总是让人流连忘返,久久回味。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这样的文章,里面充满了自然之美,在品味自然之美中,人们的心灵归于平静,对自然、生物和社会的热爱由此升腾或回归。作者们通过一篇篇文章,描述自己所看到的自然景物,在描述之中,实际上也渗透出自己的主观审美标准。而这些审美标准之中,也能够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挚爱。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表现。如果能够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文章所渗透出来的间接经验的学习,在以后的人生经历中,也是可以促进学生顺利提取这些信息的。
老舍被誉为语言大师,他的名篇《济南的冬天》,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活脱脱地呈现给我们一个温暖、和煦的冬天。他的语言鲜活,切入角度巧妙,读来令人兴味盎然。例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里使用拟人修辞,一幅“小山摇篮图”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作者要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不少优秀的学生正是在这些课文的美育的感召下,灵魂深处有了极大的震撼与触动,促使他们树立了崇高的人生理想,塑造了崇高的人格。
语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将人文教育优势体现出来。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充分认识心灵的美、生活的美和世间所有事物的美。让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能够充分地带有人文的关怀和大爱。
【参考文献】
[1]方山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精神养育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林雅静.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