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考试大纲时代”初中地理教学的几个关键点
2020-01-07李闻忠
李闻忠
【摘要】初中地理是以描述地理现象,思考、探究地理本质为主的学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核心目标,学习兴趣是“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核心动力,“做中学”是“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核心方法。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掘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以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力,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后考试大纲时代”;教学策略
2019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这一《意见》给包括地理在内的初中各科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只有准确理解《意见》指向,内化文件精神,才能在教学中正确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取消考试大纲意在破除唯分数论,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的本质。取消考试大纲并不是要取消考试,而是要让考试、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让教育为社会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人才。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在日常的地理教学实践中就要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具体来讲,“后考试大纲时代”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核心素养:“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核心目标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既有定性的地理现象的描述,也有以定量研究为特征的计量地理学等内容。地理学科综合了人文和自然学科的研究特点,具有明显的跨界性,它不仅涉及其他学科内容,而且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应以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力、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这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划分对初中地理同样有着方向指导作用。取消地理考试大纲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应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的核心目标。
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从发展的视角看待地理问题;就是要求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思考地理问题,用实践的方式探究地理问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的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考、探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讨、交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体验。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一方面,一个地区的地理现象总会受到地理时空的影响,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时空不均匀,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联系时空关系来进行具体分析。这样,学生才能解释我国水资源的“南丰北缺”现象,即“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方水资源占了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足20%。”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各个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地区的地理现象、地理特质还受到地理要素的制约。比如,分析一个流域的水文特征,就必须分析这片流域的植被覆盖情况,因为它会影响河流的径流量、含沙量等;同时,径流量、含沙量又会影响这个流域植被的覆盖率等;因而,分析地理现象,不但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地理现象的复杂性,而且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诸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让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综合的眼光来看待地理问题、地理现象。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地理教学的必然走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地理思维、生活常识等结合起来,不仅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能增强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为教学目标,能让学生的地理學习行走在快乐、高效的路途中。
二、学习兴趣:“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核心动力
“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态度的培育。兴趣态度,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兴趣态度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外在的学习素材、学习条件等的兴趣,这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兴趣;其二是对地理学科知识本身的兴趣,这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兴趣,也是一种持久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引导学生产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应以“培育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为手段。
为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思考、探究的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体会到地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初中地理知识距离自身并不遥远,就在自己的身边;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地理知识的广泛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内驱力,也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动力引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能。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等高线、解读等高线,还要让学生感受、体验到等高线的作用。比如,根据地图所示地理位置,可以对地理气候、地理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认定区域特征等。学生只有感受到地理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应用性,才能激发内在学习地理的动机。作为教师,我们应增加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兴趣不但能引发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而且能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潜质。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之中。“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应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肤浅学习为深度学习,变低阶学习为高阶学习,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等,通过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并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进而使其掌握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興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抓住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就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丧失了对地理学习的热忱,那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就等于跌入了深渊。可以这样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地理终身学习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三、做中学:“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核心方法
“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的地理学习,强调学生的地理实践。地理实践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而是一种融合了学生地理感知、地理思维、地理操作等在内的具体认知活动。地理实践也就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先生所提倡的“做中学”。“做中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学习经验。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亲历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获得地理学习的感受、体验、感悟等。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强调“做中学”,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进行主动的观察、提问、猜想、验证、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在研究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猜想,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应用。通过“做中学”,教师能构建灵动、高效的地理课堂。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喜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看客”或者“听众”。而真正有效的学习,应是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要让学生积极动脑、动眼、动耳、动手,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主动地画图、做实验、建模型等。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时,笔者引导学生制作了“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关系”模型,这样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地准备材料,如硬纸皮、铁线、铁针等。学生在观察昼夜分布图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设计,如用铁丝代表太阳光线,用大圆代表地球侧视图,并在半圆上涂上黑色,等等。通过这样的研发、设计,学生认识到了“太阳光线和夜半球的关系”等。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还提升了地理学习能力。
“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的地理学习是一种生活化、实践化的地理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还要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品味地理、反思地理。“后考试大纲时代”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将课程标准作为教学实践依据和评价依据,明确了教学范围,细化了教学行为,能不断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力,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冯国瑞.辩证思维及其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0(05):54.
何美珑.新课程地理课堂[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汤国荣.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 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