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2020-01-07何建国
何建国?
【摘要】爱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民族,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也是各民族的精神支柱,带领着我国社会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在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学生思想形态形成的重要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运而生。从其名称可以看出,教师要把培育学生道德品质作为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与法治意识。道德是人们生活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法治社会能推进国家的长远发展。不同于小学阶段,初中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也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对于爱国主义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让其成为一句空话,而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程中注重引导,科学、合理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精神,提高其爱国主义意识。
一、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1.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
爱国是指一个人对国家报以热情并持支持态度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包括对祖国的各种成就感到自豪,以及对祖国同胞的认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增强初中生的荣辱观
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荣辱观。这就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在进行道德與法治教学中深入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这个场所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深其对荣辱观的认识。
3.激发初中生的爱国情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与现代化建设实现了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吸收了多国文化,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不少国人踏出国门,进行学术交流,其中一些国人在回国后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更有甚者认为国内的一切事物都比不上国外,这样崇洋媚外的氛围一旦形成,就容易对初中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会让他们产生“外国的月亮更圆”的错觉。
因此,在初中阶段这个学生形成认知的关键期,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给学生讲解我国的发展历程,能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充分了解我国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高度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不足
1.学校对课程不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讲解仅限于考试考查的内容,对内容的把握也仅限于书本,要求学生背诵课本内容,却忽视了其内涵,只注重知识性。此外,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仅限于让学生考高分,这样一来,就无法充分发挥该课程的教育价值。
2.教师在授课时夸大其词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一味夸大其词、讲故事。学生虽然会受到一定的感染,但是灵魂没有得到震撼。这样的教学是空有其表、缺乏灵魂的,会使学生产生认知误区,也与当前的教育形势极为不符。
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
1.深度研读教材
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除了在道德方面有所阐述外,还包括了法治的内容,并且教材中处处体现着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要想更好地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仔细剖析每个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出发点,重视教学的实践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表述情感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正面灌输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将爱国主义融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够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以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解。例如,教师可播放一部爱国电影,让学生在观看后写一篇读后感,从而使其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组织学生合唱爱国主义歌曲,用铿锵有力的歌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其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
2.创设生活情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的内容体现了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道德问题,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机融入其中,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更好地了解自己、家人、社会与国家,深入探讨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自身的公共意识,升华思想。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多注重理论教学,往往对理论知识进行长篇大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困惑,还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创设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情境,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中学生对网络世界充满好奇心,并喜欢探索其中的奥秘,这就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世界,要在网络世界中学会明辨是非,并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网络世界是自由的,但是并不能成为我们发布恶言恶语的场所。我们的社会是法治社会,在网络的世界里,我们也不能违反法律,做出损害他人及国家利益的事情。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还能将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其中,让学生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抓住热会热点事件
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时,要将文中提到的有关我国先人的智慧结晶进行拓展,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先人的智慧,增强其对祖国的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会焦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讲到我国重大成就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及其丰富内涵,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及贡献。又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国产飞机首飞成功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了解我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从而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还可以讲述钱学森先生在美留学却一心想要回国报效祖国,受到万般阻挠却毅然回国的事情,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他的一腔爱国热情。
4.理论结合实际,課内外结合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只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远远不够,还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将学生的满腔爱国热情转化成爱国行动。这种方式既能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又能促使学生树立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移至户外,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博物馆、纪念馆及一些景点进行现场观摩,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祖国的秀丽江山,同时学习革命烈士的爱国精神。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可带领学生亲身参与各项活动,不仅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通过参观各处景点及展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爱国需铭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为祖国感到骄傲与自豪。因此,教师应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中学生能够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爱国意识,增强其爱国情感,为其将来为祖国做出奉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芳芳.初中思想品德课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马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J].文渊(高中版) ,2019(02):92.
王惠.浅谈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数码设计(上),2019(0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