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业水平评价实践的三个“关键点”

2020-01-07林祎晞

中国德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关键点道德标准

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的道德评价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强化手段,是促使学生将表面的道德常识内化为实际行动的一种强化手段,更是促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强化手段。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当前各个学科的评价都是以测试为主,以成绩定优良。然而,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道德素质的高低与知识水平没有直接关系,所以要实施学生学业综合评价。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長环境,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深层次的道德认知。

一、结合单元教学目标,确定诊断性评价起点

诊断性评价是最初实施评价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一般在学期开始时进行。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思想品德认识和思想道德行为表现与评价标准的差距,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实施评价提供参照点和客观依据,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奋斗目标及努力方向。诊断性评价的操作程序一般为:

第一步,明确评价标准内涵。

在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之前,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每条评价标准的内涵,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如《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条标准是“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怎样做,或者说做到怎样的程度就算达到这条标准呢?学生不太清楚,老师可将这条标准具体化为:学习积极、主动、自觉,课前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作好预习;课上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做作业前能够做到先复习所讲的内容;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等等。

教师将每一条评价标准的内涵具体化之后,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可将其打印出来,给每个学生发一份。

第二步,自我测评。

学生对评价标准的相关内涵和意义理解之后,就可以按照标准,逐一检查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评定自己达到标准的程度。仍以第一步谈到的第2条标准为例,若都达到了要求便可得“优”,若有其中一方面没做到便应得“良”,若有两方面没做到便应得“及格”,若有三个方面没有做到应得“不及格”。

第三步,班级助评。

学生自我测评完毕后,各小组的组长可按组内编号的顺序(若每组4人,组长可定为1号,其他人为2、3、4号),将每位组员的自我测评结果填在教师事先绘制好的表格内,先用铅笔填写,各组填写完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对自我测评结果有异议的,全班同学再进行评议,充分发挥集体评价特有的导向、促进作用,从而提高每位同学的自评能力。待全班同学评议完毕后,再用不同色彩的笔将表内的成绩描好,最后将表粘贴在教室合适的位置上,随时提醒、督促每一位同学。

第四步,明确目标。

班级助评后,每个学生制定自己本学期的奋斗目标,并将其放入“小主人希望信箱”里,由教师妥善保存,以备学生期末自查之用,目的是鞭策学生不断进步。老师可以此为依据,利用课间、上课时间引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结合单元教学目标,突出形成性评价重点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开放的,也决定了它的评价不是单一的,所以形成性评价在这门课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及其阶段性道德(法律)素养养成的情况,或者哪些地方存在疏漏,更有助于教师得到关键的反馈信息,为下一步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也为教学过程的调整提供前提条件。

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包括经常性的自我评价、定期的形成性评价。经常性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引导学生按照评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他们主动地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判断,然后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可让学生用日记或周记的形式将自己分析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定期抽查,并给予肯定或表扬,使之逐步提高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

定期的形成性评价一般每一个自然单元进行一次(共四个单元16课)。首先由家长对孩子进行评价。教师将评价标准发给学生,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依据评价标准对孩子进行评价。其次上评价课,评价课放在每一单元结束后的第一节课上。

定期的形成性评价一般程序是:

第一步,老师宣布评价主题。

第二步,重温评价标准和重点评价内容。

第三步,班委总结汇报前一阶段全班学生的表现情况,各小组长汇报本组组员近一阶段的表现。

第四步,老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典型评价示范。这样的评价是为了让全班学生明确实施评价的目的和过程,并且可以提醒学生在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可以选择认真、刻苦学习的同学,或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同学的事例。在列举完上述的例子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说,在认真、刻苦学习方面,我们应该以某某同学为榜样;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我们应该以某某同学为榜样。对典型的表现突出的人物进行示范性评价,可以启发、推进其他同学的评价,更关键的是还可以提高评价的质量和效果。

第五步,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自评、助评,填写评价结果。在小组内自评、助评时,组长要留心记录同学的发言,尤其是组内后进生取得进步的情况要详细记录下来。组评结束后,向老师及全班同学进行汇报,让同学们看到他们的进步,激励他们去更好地改正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六步,谈感受,即请那些“首评结果”与“组评结果”不一致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个环节不可忽视,开展评价,不光是为了给学生打分、评优等,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有一位学生,他成绩优秀,而且在德、智、体等方面都有特长,但他给自己的评价是“良”,老师、同学都大惑不解。这时,老师说:“谈谈你的看法。”这位同学说:“我之所以给自己的评价是‘良,不是因为我谦虚,而是我在克服困难方面和其他同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我成绩不错,但在迎难而上等学习态度方面跟其他的特长生相比还有差距,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位同学说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该生的鞭策和鼓励,对其他同学无疑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

第七步,老师总评。表扬、鼓励进步的同学,并提出下个单元达到的目标和评价的重点。

第八步,宣布单元评价结束。

三、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解决总结性评价难点

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结果的评价,通过全面大量地收集信息,经分析处理对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育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教育成果作出鉴定,衡量判定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它和之前的两种评价的操作程序大体相同,只是每一环节的操作方法是不同的。

第一步,自我评价。

在期末的总结性评价课上,学生个人结合本学期每个单元的形成性评价结果,进行自我总结评价。采用的方法是综合等级评定法,即学生综合本人、同学、教师三次评定的等级,采取极端不相容原则(就是有最高等级“优”,就不评最低等级“不及格”)。在此前提下,按照“绝大多数”原则确定等级,即绝大部分同学评为哪个等级,就综合评定为哪个等级。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每个学生每个单元形成的结果是很复杂的,这里不可能把所有情况下的总评结果一一赘述,但为了便于学生自评,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折合的方法。待每個项目出来之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个学期每个单元的总评情况,确定本学期的学业自评总成绩。

第二步,小组评议。

学生在个人自评之后,以协作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互评。首先,组长将自评的结果向组员公布,征求组员意见,尤其是对总评结果的意见。若组员们无异议,则往下进行;若组员们有意见,要陈述理由,若理由充分,小组再重新为其评定等级,其他组员也按照此程序依次进行。在小组评议时,教师,包括任课教师,要参与到备组去,了解、指导各组的评议,产生组评总成绩。

第三步,教师评定。

老师根据自评、组评的评议结果,根据学生一学期的总体表现,用发展的眼光,本着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总评,即本学期的最终学业成绩。此外,老师可以将最终的学业成绩评价绘制成“班级总结性评价结果一览表”与学期初的“诊断性评价结果一览表”进行对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找出自身的不足和与别人的差距。

总之,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的道德评价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强化手段,是促使学生将表面的道德常识内化为实际行动的一种强化手段,更是促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强化手段。

【林祎晞,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平潭中湖小学,中级教师】

责任编辑 孙格格

猜你喜欢

关键点道德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500kV智能化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关键点研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永远幸福
利用定义法破解关键点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党员标准是什么?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