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叫一声“妈”,亲妈和婆婆的三大差别
2020-01-07魏敏博士
魏敏博士
姗姗生产后,妈妈特意过来伺候她坐月子,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可口的饭菜。味道稍微淡一点儿,姗姗就会和妈妈撒娇。
出月子后,姗姗妈回老家,婆婆过来带孩子。婆婆按照自己的经验给她猛补,姗姗吃不下,婆婆很失望,认为她难伺候。一天,姗姗胃口不好想吃咸泡饭,婆婆脱口而出:“咸泡饭有什么营养?你不注意身体,也不能耽误孩子长身体啊!”孩子不到一岁,姗姗就坚决给女儿断奶了,她无法忍受婆婆每天都拿孩子说事。
姗姗劝婆婆不要追着孩子喂饭,婆婆生气地说:“你既不做饭,又不喂孩子,还对我指手画脚!你上班就了不起啊?”一气之下,摔门而去。
都叫一声“妈”,姗姗体会到亲妈和婆婆的天壤之别。
亲妈和婆婆有别的三大因素
一是文化习俗的因素。中国社会自古有“多年媳妇熬成婆”的说法,在老人眼里,儿媳服从婆婆是天经地义,婆婆有威严。姗姗在妈妈面前轻松自在,在婆婆面前紧张压抑,就是婆婆的威严造成的。
二是血缘关系的因素。女儿是妈妈的心头肉,而在婆婆眼里,儿媳终究是外人,一旦有事情发生,首先想到的通常是自己的儿子(甚至孙子孙女)。所以,妈妈会在意女儿的胃口,而在婆婆眼里,姗姗吃什么都和孙女的营养相关,不关心她的口味。
三是原生家庭的因素。饮食习惯的不同,让姗姗难以理解婆婆对吃的重视,更不接受婆婆追着孩子喂饭的做法。
能滋养彼此的婆媳沟通
了解亲妈和婆婆之间的差异后,婆媳之间就可以增进了解,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像对客人一样的尊重和礼貌。滋养彼此的语言包括3种:
1.接纳的语言。时代进步了,婆婆要想顺心顺意,就要放下居高临下、说一不二的习俗,给儿媳表达的空间,接纳儿媳的不同地方。媳妇也要接受婆婆不是亲妈的事实,贴近她的心理。比如,姗姗胃口不好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妈,我知道您在意孩子吃奶的营养,希望我多吃一点儿。”这样,婆婆的回应往往也会更体贴。
2.欣赏的语言。一家人一起过日子,大大小小的家务事很多,婆媳之间可以随时表达对对方的欣赏。眼睛总是盯着那些不满意的细节,就会越看越糟心;眼睛里只装着那些满意的事情,就会心中充满欢喜。试试这样表达:
姗姗:“妈,您忙了一天辛苦了,我来喂孩子吧。”婆婆:“你上一天班也累了,晚上還要给孩子洗澡、讲故事,先让孩子自己玩一会儿。”
3.感谢的语言。每个人都会在感谢中获得价值感,多用感谢的语言,可以迅速增进彼此的情感。比如,姗姗说:“妈,您每天为我们做饭,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让我回家感觉很温暖。谢谢您,这是我给您买的礼物。” 婆婆一般会说:“媳妇,谢谢你的礼物,以后别买东西,你的心意我收到了。”
相信这3种语言,可以滋养婆媳关系。如果你遇到婆媳关系中的难题需要解决,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专栏中,继续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