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习是反人性的
2020-01-07Lachel
Lachel
经常有朋友问我:有很多好的学习方法,也一直想要改变自己,但总是没办法坚持下去,怎么办?
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征:钟爱稳定,排斥一切不稳定。可以说,大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试图把需要费脑子、需要主动思考的“不稳定状态”,转变成无须动脑的“稳定状态”。前者就叫作“主动加工”,后者就叫作“自动化加工”。
你吃飯、写字、开车的时候,会需要聚精会神去思考“我该怎么做”吗?不会的。因为这些动作已经储存进了你的程序记忆里面,成为“自动化加工”,变成了你下意识的一部分。
但是,当我们学习到一个新的东西时,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打破这个“自动化加工”,迫使大脑从“稳定状态”,再一次进入“不稳定状态”,从而,我们才能够把学到的东西,安插进这个我们已经熟悉、习惯了的旧模式里面。但这一步是非常艰难的,因为你相当于是在跟大脑的惯性做斗争。
遇到问题→采取旧行动→解决问题→获得强化,这就是一个惯性回路。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旧模式会不断得到强化,从而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本能。它本质上是受大脑的奖赏机制驱动的,也就是多巴胺—奖赏回路。
而当你想打破这个惯性回路时,就意味着,你要克服大脑多巴胺和奖赏机制的阻力,走上一条反馈更少、更加费力、更不为大脑所偏好的路径。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学习是反人性的。
本质就是这一点。不是说学习的过程很痛苦,而是说:人永远都是贪图安逸、趋利避害的,但当你用一个新模式去替代旧模式时,你一定要经历一个不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劝退很多人。
所以, 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这样做才对”“这样做才有用”,但一直停留在“知道,但就是不去做”的层面,就是因为,你很难打破你的惯性回路。
尤其是,当这个惯性回路并没有带给你紧迫的需求,并没有让你觉得“旧的思维模式不妥当”时,就造成了一个什么局面呢?动力非常小,而阻力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说:道理都懂,但总是过不好这一生。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最有效呢?一定是你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有了需求,这个时候再去学习,才会更加有效。
为什么?因为当你面临问题,就意味着原本的“稳定状态”不适用了,大脑本来就进入了“不稳定状态”。这时,它会尽一切努力去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那么,新的路径对大脑来说,反而是一种“重返稳定状态”的机会。
在原本的情况下,你需要打破惯性回路,让大脑经历“稳定—不稳定—新的稳定”的路径。这个第二环会给你造成巨大的阻力。而在有需求的模式下,惯性回路本身已经被打破了,大脑直接跳过了最困难的第一步,来到“不稳定—新的稳定”路径,因而,就会更加事半功倍。
所以,学习效果好的人,通常都是在生活中面临实际问题的人。比如,有一个棘手的方案不知道怎么做、需要写一份重要的报告……诸如此类。
这也启示我们,不要盲目去学习,而是以自己为主:先试着去做一些超出你目前能力范围的事情,探索一些落在你未知边界之外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你遇到什么问题,产生什么需求,再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这样效果一定是最好的。
//摘自L先生说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摄图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