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健身软件的使用现状调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

2020-01-07曹莹莹周昕怡

四川体育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师范大学社交问卷

王 超,曹莹莹,周昕怡

大学生对健身软件的使用现状调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

王 超,曹莹莹,周昕怡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710119。

全民健身热潮袭来,移动健身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变得十分受欢迎,探究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现状,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开展健身活动。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对陕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时间、频率、类型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具备健身意识,但是由于主观感受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坚持长期使用健身软件的人不多。

大学生;健身软件;现状;调查

1 问题的提出

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普遍地进入百姓生活,手机应用软件种类日趋多样化。人民网研究院主编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显示,截止2018年12月,我国软件市场上的移动应用达到了449万款,净增42万款;从数量种类上看,除游戏应用外,排名第二的就是生活服务类应用[1]。大学生是熟练掌握运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的活跃群体之一,其喜好和偏向在应用软件市场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近几年,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对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开始过多地追求健康绿色的生活。移动健身软件在学校体育的应用变得十分受欢迎。所谓健身软件是指以手机终端等移动设备为运行和传播载体,通过帮助用户记录运动健身数据、指导健身运动学习和应用、公开分享运动数据、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相约健身好友共同参与健身运动等功能的手机移动客户端或可穿戴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程序[2]。目前,健身软件的经济化、便携化、个性化等特征在大学生群体中深受青睐,间接地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健身软件是体育产业的新兴产物,发展时间较短,仅有少数学者对健身软件在高校大学生应用进行调查,相关性研究较少,实证性研究成果不多。本文将以陕西师范大学作为一个实例,通过大学生参与健身软件的使用时间、类型、动机等的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对于健身软件的态度及偏好,促进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健身运动,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在校大学生健身软件的使用现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能基本代表陕西师范大学不同学院男女使用健身软件的比例。每个学院抽取30名学生,男女比例为1:1,选取总共6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选择该对象主要考虑到:调查对象是为各个学院的普通大学生,其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线查阅中国知网以及手工查阅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内文献资料等方式,搜集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健身及健身软件有关的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研究工具为《健身软件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应用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对象性别、所在学院、年级基本信息和10道题目。该问卷调查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选择和使用,所列举的问题借鉴了前人已验证过的研究成果,并且在正式问卷的形成过程中,本问卷调查研究进行了初步检验,邀请在校大学生、体育学院的研究生及5位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多次调整和修改,这表明了正式问卷的题项在已经界定的范围内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本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本研究问卷重测信度的过程:(1)在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同专业班级对学生发放纸质问卷,调查对象为25人,按学号进行编排;(2)间隔15天后,对同批学生再次测试;(3)把前后两次问卷调查的数据输入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4)计算出R相关系数为0.857,大于0.8.因此该问卷调查信度高。

在全校运动会期间对20个学院(体育学院除外)发放问卷,问卷的发放采用当面发放填写,当场回收的方法。问卷共计发放630份,回收了20个学院的612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剩下有效问卷594分,占发放问卷的97.0%。

2.2.3 访谈法 在问卷发放过程中,笔者对陕西师范大学60名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按照研究目的的制定基本的访谈提纲,并逐一进行访谈,深层地了解到大学生对使用健身软件的感受及建议。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SPSS25.0对收集的数据化进行归纳统计及性别差异与使用健身软件的相关性分析,用于探究健身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是否广泛。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人数

表1 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人数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与国家大力推广全民健身的基础上,健身软件是“互联网+”在的新兴产物,给人们提供了方便。通过表1可知,学生是否使用健身软件还是存在一些不平衡现象。在调查的大学生中,有91.4%的学生使用健身软件,只有8.6%的学生不使用健身软件这说明了健身软件已经在当代的大学生中普遍应用。学生对生活品质更加重视,健身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健身意识呈上升趋势。

3.2 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频率

表2 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频率

使用频率可以反映在一定的时间内事件发生的几率;因此研究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频数,可以反映出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总体情况和现状。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一周的时间内偶尔使用健身软件比例最高,占到了调查对象的61.9%,其次38.1%的人在一周的时间内经常使用健身软件。从使用健身软件的频率来看,将近2/3的人使用频率太低,可能是因为学生应付体育达标考试、对健身软件的兴趣不高等,这些数据可以侧面说明,健身软件在达到学生的需求上,还是出现一定的偏差。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可能是大部分健身软件的功能基本相似,没有特别吸引学生的地方,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

3.3 大学生每次使用健身软件的时长

表3 大学生每次使用健身软件的时长

每次健身的时间安排,可以反映出学生对健身是否具有及积极的态度。如从表3所示,每次使用健身软件在15min以内的占到了32.6%,使用15-30min的学生占51.9%,30-40min的学生占7.2%,40-60min的学生占5.5%,最后60min以上的学生占2.8%。从图中数据中可以客观的反映绝大部分的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都在30min以内,仅有少数的学生在30min(7.2+5.5+2.8%)以上。

3.4 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类型

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我们对目前相对流行的健身软件的信息进行了收集,然后将它们大致分为了五类:数据类、教程类、社交类、公益类、考试类(即步道乐跑)。通过表4,可以直观的反应出除了考试类的步道乐跑以外,其他各个类型健身软件的使用率共计64.8%,可以证明,当代学生的健身意识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使用率最高的是微信运动、QQ运动这一社交为主类,占25.8%,其次是Keep教程为主类占到了20.8%,再其次分别是是支付宝公益为主类12.9%和悦动圈数据为主类5.1%。结果表明,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喜欢带有社交属性的健身软件,然后是课程类、公益类和数据类。

表4 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类型

4 分 析

4.1 使用健身软件的人数分析

图1 使用健身软件的人数分析

由图1可知,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有91.4%的学生使用健身软件,只有8.6%的学生不使用健身软件使用健身软件的人数占总体人数的九成。这说明健身软件作为体育的一种新型传播媒介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受欢迎。根据近几年各大应用软件商店的下载量对比,健身软件出现逐年指数递增趋势。根据1975年美国学者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即认为人是理性的,在做出某一行为前会综合各种信息来考虑自身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也可以称为“态度”。影响用户使用应用软件的因素主要有人的情绪、感知、思维和情绪。感知影响用户选择应用软件的行为意向,感知易用性是指个体认为特定系统的使用省力程度,而感知有用性则是指个体认为一个特定系统使用能够提高工作绩效的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参与意向[3]。根据综上所述理论可知,影响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因素是多元化的,大学生选择健身软件的感知易用性主要指健身软件不受器材场地的限制、便于携带、低成本、科学化的训练内容、个性化的训练方式、手机健身软件界面的简洁性等;感知有用性主要是指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动机、健身软件实时监测并记录运动的线路与距离、提供针对性动作选择需要进行训练的身体部位等,这些都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在不断增强,开始愈来愈重视健身,根据自身生理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移动健身方式,健身软件更能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4.2 使用健身软件的频率分析

图2 使用健身软件的频率分析

大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频率可以说明大学生对健身软件的喜爱程度。通过图2可知,在一周的时间内偶尔使用健身软件比例最高,占到了调查对象的61.9%,其次38.1%的人在一周的时间内经常使用健身软件,大部分学生经常使用健身软件的频率低。根据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健身是改善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但是因其客观因素自身专业知识的难度、课程种类繁杂、时间的不充足、器材场地的限制等或者从主观因素体力不足等原因,都是使学生无法坚持使用健身软件的原因。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健身软件在短期内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健身效果,所以终止参与使用。有一半的同学还是坚持使用健身软件,说明部分学生在休闲时间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高,兴趣高涨,喜欢健身运动。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喜爱健身运动的这部分学生,已经在长期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健身成为自己的一种无意识的选择,将健身视为体育习惯,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获得“感觉好”或“成就感”“胜利感”类似这样的奖赏,促使自己每天想去运动锻炼[4]“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动机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对人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进行了解释,提出了受众接受媒介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5]。从社会传播学的角度上说,移动健身软件是一种在高校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种传播媒介。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来看,大学生选择健身软件是基于自己对于健身的渴望,能够使参与者在交互式学习中感觉到主人翁的地位,极大地推动寻求自我实现的过程。

4.3 使用健身软件的时长分析

结果可见图3,使用运动健身软件的时间大多都在30min以内,仅有少数的学生在30min(7.2+5.5+2.8%)以上。从调查对象中了解到,由于自身的学习强度和场地环境的限制,大学生不能继续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这样会减弱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影响着个体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是内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体育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心理成分之一,是个体内在的“体育行为”[6]。大部分同学还是因为自己主观的内部动因或外部诱因而选择健身软件的,综合这两方面考虑,我们发现从整体上来讲学生的主动性大于被动性,适时的运动时间的健身运动已经在当今大学生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学生会尽量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适当地选择与自己需求相切合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达到提高生活品质、缓解压力的目的。

图3 使用健身软件的时长分析

4.4 使用健身软件类型分析

图4 使用健身软件类型分析

运营商根据用户不同需求开发了各种各样功能的健身软件,我们对学生的兴趣进行信息采集,大体将分为了五类:数据类、教程类、社交类、公益类、考试类(即步道乐跑)。通过图4,可以直观的反应出除了考试类的步道乐跑以外,其他各个类型健身软件的使用率共计64.8%。

根据访谈结果显示,陕西师范校的学生必须使用步道乐跑进行打卡,并且打卡次数会影响到自己的体育成绩,所以学生使用次数占比最高。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喜欢带有社交属性的健身软件,然后是课程类、公益类和数据类。

究其原因可以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研究创立的学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7]。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站在体育角度上讲,生理需求是指可以支持和满足身体的体育运动;安全需求是指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影响;社交需求是指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提升自己的交际地位,树立高大的交际形象等;尊重需求是指,运动参与者可以在体育市场中得到关注与满足;自我实现需求是指,在体育运动能够得到满足,并且感到具有成就感。基于以上理论,社交类健身软件明显是属于社交需要这一层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人们基本不再担心生理需要,也不用过多担心人身安全问题,那么对于社交交往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也能说明社交类健身软件受欢迎的原因。在当今比较流行的社交软件微信与QQ软件功能中,通过在朋友圈记录每日步数,增加了人与人接触与了解的机会,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好友间的共同话题,解决了场地器械限制的问题。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生对社会交往需求和体育兴趣爱好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运动寻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伙伴;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5 结 论

通过对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调查研究,笔者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在不断增强,健身软件这种交互式学习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健身软件解决了部分学生场地、时间限制等问题,从而达到提高生活品质、缓解压力的目的;健身软件促进学生社会交往需求。健身应用软件的运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存在大学生参与健身时间的频率和时间都不是很高;考试成绩的限制使学生使用健身软件的动机不纯等问题。

[1] 宋心蕊,赵光霞.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EB/OL]. http://media.people.com.cn/GB/n1/2019/0624/c120837-31177520.htm.2019-06-24.

[2] 李 朋.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对健身类App的选择研究[D].南昌大学,2018.

[3] ROBERT A.PONGSAJAPAN B A, Liminal Entities: Identity Governance, and Organizations on Twitter[D]. Washingt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2009.

[4] 刘传海,王清梅,钱俊伟.运动类APP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03):109~115.

[5] 曹 钦,原辰辰.“使用与满足”理论文献综述[J].东南传播,2013(12):18~20.

[6] 王喜平. 健身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7.

[7] 陈光玖.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武术价值[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03):77~79.

Survey and Research on the use of Fitness Software by College Students

WANG Chao, CAO Yingying, ZHOU Xiny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China.

With the upsurge of national fitness, mobile fitness software has become very popula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sing fitness software is conducive to bett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itness activ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ime, frequency and types of fitness software used by college students in S university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and literature data. Conclusio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ve fitness awareness, bu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ubjective feelings and objective factors, college students insist on long-term use of fitness software is not many.

College students; Fitness software; Status; Survey

G807.4

A

1007―6891(2019)06―0132―04

10.13932/j.cnki.sctykx.2019.06.32

2019-06-29

2019-07-30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社交问卷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社交距离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问卷网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