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脐疝两种手术效果的对比试验
2020-01-07段佐华曹礼静程依林
段佐华,曹礼静,程依林
(重庆市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荣昌 402460)
养猪业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据报道, 2007年整个猪肉价格上涨了50%,CPI上涨了4.8%。以猪肉价格占CPI权重为3%左右计算,2007年猪价上涨对CPI的贡献率达到1.5%,其他所有商品的贡献不过3.3个百分点。猪脐疝作为猪场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呈现增加趋势。研究表明,目前规模化猪场中猪脐疝发生的比例为1%~5%,发病猪饲料报酬降低,生长发育迟缓,如任其发展,严重时危及生命,将给猪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通过试验探究,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仔猪脐疝的手术方法,制定一套科学的手术评价标准,指导实际生产处理猪脐疝的手术方式,是很有意义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2-3月龄仔猪。
1.2 主要器械及药品 台称、动物手术台、保定绳、动物外科手术包、定时器、一次性注射器、消毒盘、脱脂棉、灭菌纱布、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碘伏、乙醇消毒液。
1.3 主要仪器 兽用水银体温计、离心机、AU640生化仪、XT-2000i五类血球分析仪、EDTA.K2抗凝管。
2 手术方法
2.1 术前检查及准备 判定疝的类型(可复性疝、难复性疝、坏死性疝):通过触诊的方法,在疝外对疝内容物进行诊断,本试验不针对坏死性疝进行对比。称重分组:对试验猪进行空腹称重,以体重差小于2.5 kg的标准进行分组。手术准备:按动物外科手术要求,进行术者、器械用具、术部及麻醉准备。
2.2 开放式猪脐疝修复术 打开手术通路:在疝囊正上方,根据疝囊大小确定切口长度,直线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暴露疝囊,将疝囊壁形成皱襞,剪开疝囊壁,避免伤及疝内容物,最后还纳疝内容物,暴露疝孔。封闭疝孔:在疝孔周缘较厚结缔组织增生环的外围进针,用1号丝线对疝环进行水平纽扣缝合。然后切除多余疝囊,并对疝囊缘进行结节缝合。 创口缝合:按动物腹壁闭合术要求,对试验猪腹壁切口腹直肌、皮下组织及皮肤进行缝合。
2.3 半开放式猪脐疝修复术 打开手术通路:在疝囊一侧,疝囊根部与腹底壁交界处,环形切开皮肤,钝性分享皮肤与疝囊间的结缔组织至疝环处,将疝囊及疝内容物一起还纳入腹。封闭疝环:在内翻疝囊的疝孔周缘,结缔组织增生较厚的疝环外围进针,用双股1号丝线对疝环进行水平纽扣缝合,然后将紧贴的疝环被膜剃除。创口缝合:按动物腹壁闭合术要求,对试验猪腹壁切口腹直肌、皮下组织及皮肤进行缝合。
3 术后观察监测对比
3.1 术后体重监测 对2组试验猪只进行空腹称重,记录术后24、72、120 h的体重。
3.2 术后体温监测 对2组试验猪只进行直肠测温,记录术后24、72、120 h的体温。
3.3 局部炎症反应观察 根据预设局部炎性反应判定标准,对2组试验猪只进行手术局部术后24、72、120 h炎性反应判定。判定标准如表1。
表1 局部炎症判定标准
3.4 嗜中性粒细胞及血浆白蛋白检测 对2组试验猪分别于术后24、72、120 h前腔静脉采血2 mL,通过五类血球分析仪进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浆白蛋白检测。
4 结果
4.1 体重变化 对不同手术方法疝猪术前、术后进行体重测定,在本试验中,2组疝猪在术后体重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半开放式手术方法(以下称试验组)猪只在术后24、72 h体重变化较大,但术后120 h出现体重逐渐增加的情况。而开放式手术法手术方法(以下称对照组)猪只体重在术后出现严重降低的趋势,在术后120 h低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
4.2 体温变化 2组猪只在术后均出现了体温升高。试验组在术前24 h测定猪体温在正常范围之内,只是在术后24 h体温出现轻微的升高情况,达到(39.55±0.77)℃,在术后72 h又逐渐恢复正常。而对照组猪只体温在术后24 h达到(40.44±0.12)℃,与试验组体温(39.55±0.77)℃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猪只在术后72 h体温仍然在(40.06±0.46)℃,试验组在术后72 h体温在(38.82±0.50)℃,差异极显著(P<0.01)。
4.3 局部炎症反应 试验组猪只出现重度炎性反应的有1头,轻度炎性反应的3头,有6头无炎性反应;在对照组猪只中,重度炎性反应达到8头,轻度炎性反应达到2头。
4.4 嗜中性粒细胞检测结果 如表2所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猪只在术后嗜中性粒细胞都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对照组变化很大,术后24 h测定结果为(21.64±0.10)×109/L;术后72 h为(22.42±0.11)×109/L,相比同一时期的试验组,差异显著。2组在术后120 h均恢复到正常范围。
试验组/109·L-1对照组/109·L-1术前24 h4.88±0.095.04±0.12术后24 h16.84±0.3121.64±0.10a术后72 h12.79±0.2322.42±0.11b术后120 h5.33±0.526.35±0.32
a:P<0.05 ; b:P<0.01
4.5 白蛋白监测对比结果 如表3所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猪只从术后24 h到72 h白蛋白呈下降趋势,而在术后120 h开始回升。在对照组中,术后24 h白蛋白含量出现急剧下降(28.51±0.10)g/L;在术后72 h降到(25.80±0.21)g/L。试验组,白蛋白一直在(33.50±0.34)g/L以上。组间比较发现,2组猪只差异显著(P<0.05)。
试验组/g·L-1对照组/g·L-1术前24 h35.67±0.09 33.29±0.15术后24 h34.69±0.23a28.51±0.10术后72 h33.50±0.34a25.80±0.21术后120 h35.84±0.53a29.31±0.33
a:P<0.05
5 讨论
5.1 2种手术方式在体重、体温以及局部炎症的变化情况 在外科手术中,对手术局部的组织结构完整性都会产生破坏,实质就是一种有目的的直接暴力伤,是一种特定类型创伤。手术的时间长短、创面的大小、手术方式以及刺激的多少,直接影响动物机体的机能活动。体重的增减是反应猪恢复状态最直观的标准之一,由于手术造成的创伤都会引起感染性炎性症或非感染性炎症的发生,造成体温升高,动物机体新陈代谢加速,消耗增加。同时,由于手术刺激对猪只其他功能系统的影响,引起猪只食欲下降,造成采食量减少或不食,机体营养补给不足。这种消耗增加,补给减少的状态,直接引起相应动物个体的体重减轻;当机体在术后逐渐恢复的时候,采食量也逐渐恢复,体重也会逐渐恢复生长状态。在本试验中,2组试验猪的体重在术后均有所下降,说明手术对动物机体是一个消耗性的过程。动物机体对损伤的修复过程同时伴随相应的体重变化,修复时间越长,体重下降越多,恢复越慢,相反,修复时间越短,体重下降就越少,恢复也就越快。半开放式手术组的猪只在术后72 h之后体重就开始了恢复,而开放式手术方式处理的猪只在术后120 h后才开始逐渐出现上升趋势。这个结果说明半开放式手术方式对猪只造成的损伤比开放式手术方式小,半开放式手术方式猪只在术后恢复也比开放式手术方式好。
炎症是影响术后修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都会引起动物体的体温升高,新陈代谢加剧或抑制。刘江伟等研究显示,感染程度的高低往往于所致的体温变化密切相关[1]。Rhind等学者的研究资料表明,在高温情况下机体的细胞免疫力出现先升后降,最后导致全面的抑制而且随着高热时间的延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全面受到抑制[2]。说明体温的升高可直接影响动物体的免疫功能,短时间的体温升高可使免疫活性提高,而持续高温则会使机体免疫活性受到抑制。在本试验的对比研究中,开放式手术方式的手术创面大,手术时间较长,直接暴露了疝内容物(腹腔内脏器官),使创伤感染的机会增加,腹腔污染的机会也大大增加,而半开放式手术不切开疝囊,腹腔内容物不暴露,不会造成腹腔内的污染。两组在术后体温都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了体温上升,其中在术后24 h,术后72 h体温出现明显上升,在术后120 h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但开放式手术方法的体温增高幅度明显高于半开放式手术方法。说明开放式手术在术后炎症的全身反应较半开放式手术严重,机体免疫反应也更剧烈。炎症反应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创伤局部修复越差,猪脐疝手术局部修复不好,可直接造成术后复发率增加。在本对比试验中,由于开放式手术创伤面积较大,锐性切割对局部组织结构的破坏也较大,手术时间也较长。引起局部感染外界致炎因子的机会较大。在术后监测结果显示,开放式手术组表现重度炎症,局部红肿,皮肤创口有大量炎性分泌物达到8头,半开放式手术方式组表现重度炎症,局部红肿,皮肤创口有大量炎性分泌物的只有1头。说明开放式手术组炎症局部反应明显高于半开放式手术方式。
5.2 2种手术方法对术后嗜中性粒细胞以及白蛋白的影响 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或者炎症。阎有功[3]等研究显示,在急性炎症,尤其是细菌感染所致急性炎症时,末梢血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同时相关资料表明,在严重感染时,外周血液中常常出现幼稚的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的现象,即临床上所称的“核左移”,反映出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强和感染程度较重[4-5]。在本对比试验中,由于开放式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较长,创伤面积较大,与外界接触的时间、面积都较半开放式手术方式多,所以,引起细菌感染的机会明显大于半开放式手术方式。试验结果监测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嗜中性粒细胞都有出现升高,说明2组在术后都有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而试验组嗜中性粒细胞的增幅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半开放式手术方式的细菌感染低于开放式手术方式,较开放式手术方式更有利于脐疝的修复和康复。
白蛋白增高主要是由于血液浓缩而致使相对性增高,可见于急性脱水或休克、严重烧伤、急性出血[6]。白蛋白下降常见于饥饿和营养不良、慢性胃肠道疾病、持续性发热、创伤或者某些寄生虫感染;对身体有一定的意义,并且白蛋白越低,说明病情越严重[7]。在本对比试验中,开放式手术方式的体温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半开放式,创伤的破坏面积也明示高于半开放式手术方式,体重恢复的时间也易于半开放式手术方式,这样机体的营养消耗,发热的持续,创伤的危害,都大于半开放式手术,所以开放式手术组的白蛋白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半开放式手术组,表明开放式手术组在术后创伤及发热症表现明显高于半开方式手术组,对动物体的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半开放式手术组。半开放式手术方式更有利于猪脐疝的处理,通过两种手术后,对猪只体重、体温、嗜中性粒细胞、白蛋白的动态变化观察得知,两种手术方法呈现差异显著。半开放手术方法较开发式手术方法,对机体的伤害更小,更有利于疝的修复和愈合,减少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