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20-01-07王俊红
王俊红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高平中学 甘肃平凉 744306)
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途径。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但是学生的差异也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增大。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引导独立阅读,把握文本内容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带领学生概括文章的内容,揣摩文章的语境,整理文章的结构等。新课改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让学生自己寻找文章中的亮点,并进行分析,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文章中的情感思想。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以《祝福》为例。这是鲁迅的一部小说,描写的主人公是祥林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和讲解自己发现的亮点,并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补充。比如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这篇文章运用的是倒叙的手法,最开始描写的是遇到祥林嫂的情节,之后再引出祥林嫂曾经遭遇的事情,这种描写手法引起了读者的好奇,使读者愿意探究祥林嫂究竟遇到过什么事情;有的学生疑惑“祝福”这个礼节与文章的整体内容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为什么文章的名字叫作祝福?教师在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与问题之后,教师整理学生的想法,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整篇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情感思想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逐渐地掌握如何分析一篇文章,分析文章的落脚点是什么,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注重个性阅读,发展思辨能力
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个性阅读。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辩论会、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就文章中的细节、观点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以《咬文嚼字》为例。这一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阐述了咬文嚼字在三个方面的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进行探讨。比如咬文嚼字是否重要。学生举例现在的微信聊天中,也有一些文字有隐含的意思,像“呵呵”在微信聊天中表示的就是嘲讽的意味,因此在聊天中需要咬文嚼字,否则很容易说错话;还有的学生说和父母一起出门,父母总是说“马上就好”,但是这个“马上”实际上有可能是好长时间,也有可能是立刻,学生认为这个时候也要咬文嚼字,将“马上”精确为多长时间。在学生结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探讨以后,教师可以引入本篇文章,然后就文章中的举例进行探究,看看文章举例中的咬文嚼字是否合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又会通过表演、朗读等方式进行探究,最终明白咬文嚼字的作用。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激发学生联系实际思考文章,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灵活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学生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的重要性、文章内容、文章内涵选择精读、略读、泛读、浏览等。学生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也能够有效地筛选文章,最终促进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
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需要了解马克思的逝世时间、地点、原因,还要了解马克思一生所做的贡献、对死者的哀悼等。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就要详略得当,像在整篇文章的内容上学生就可以略读,概括出马克思的生平事迹以及思想就可以了;但是在文章的语言方面就要精读,像“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句话,学生就需要分析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以及语言逻辑性方面起到的作用。通过详略得当的阅读,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就可以以较高的效率掌握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既能够在阅读的时候获得有效信息,还可以缩短学生的阅读时间,最终促进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1-2]。
总之,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通过阅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思维等。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的、积极地阅读文章,从专业的角度赏析文章,并吸收文章中的优秀品质,最终促进学生综合品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