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探讨
——以“扎龙”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为例

2020-01-07陈松林

科学咨询 2020年2期
关键词:扎龙情境探究

李 瑶 陈松林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提出要重视问题式教学[1]。问题式教学是用“问题”将学习内容进行连接与整合的一种教学方式,以问题为纽带,其将“教”与“学”置于生动的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的形式解答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2]。本文通过地理案例的运用,构建“五何策略”问题链,实施问题式教学,学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从而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上,培养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下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通过分析扎龙湿地三阶段的变化,将学生带入探究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情景中,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地理探究的能力。问题式教学强调结构问题化,可分为以下“五何”策略:在何位置、有何特征、是何问题、有何原因、用何措施。

二、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了解我国湿地分布,能够分析湿地区域的自然特征,评价人类活动对湿地产生的影响的得失,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地理实践力:学会根据扎龙湿地开发与保护的条件,对解决区域资源与环境发展问题提出建议。

综合思维:根据材料综合分析湿地价值和扎龙湿地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构建解决措施思维导图,综合人类开发和保护湿地资源的措施。

人地协调观:通过对扎龙湿地问题产生原因及保护措施的探究,能够从人地关系角度,归纳人类活动遵循人地协调的必要性和路径。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

教师导入播放扎龙湿地介绍视频,创设情境,结合教材,引出湿地概念、种类和分布。展示材料,探究扎龙湿地的价值。【在何位置、有何特征】

在此环节中,主要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依托扎龙湿地引导学生认识湿地、了解湿地。培养区域认知素养。

材料一:扎龙湿地位于我国的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扎龙区内湖泊广布,湖水清澈见底、水草茂盛,生态系统良好,这里的鸟类多达上百种,有“湿地天堂”和“鸟类家园”之称,除了鸟类资源十分丰富外,湿地还有兽类20种,水生鱼类40种。区内水面面积达一百多公顷,河道纵横弯曲,有良好的调蓄洪水和调节径流功效。这里山水相接,碧水蓝天,飞鸟栖息,构成了一幅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或湿地研究者慕名前来,一探湿地景观。

提出问题: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回答什么是湿地,并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分析扎龙湿地的价值有哪些?

步骤二:

【承转】总结湿地价值,播放扎龙湿地遭到破坏的相关新闻,给出材料,探究扎龙湿地面临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何问题、有何原因】

在此环节中,教师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主要让学生意识到人地关系矛盾突出,湿地保护刻不容缓。评价分为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探讨。以此,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用综合的思维看待事物。

材料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剧烈增长,土地资源紧张,湿地范围内大量土地被当地人开发。区内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即使长时间暴雨,也难以涵养水源,大量泥沙堆积在湖区和河流中,不断升高的河床加剧了湿地面积萎缩的速度,削弱了湿地的防洪能力,耕地的大量耗水使湿地水资源的储量急剧下降。人地矛盾十分紧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物种不断减少,湿地的功能和效益大幅下降[4]。

提出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扎龙湿地出现了哪些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哪些?2.结合材料,你怎样评价扎龙湿地开发利用的做法?

步骤三:

【承转】通过探究是何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意识到问题带来的危害,增强责任感,指引学生思考该如何解决?【用何措施】

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理解个人在保护资源与环境中应担当的责任,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增强解决地理问题的地理实践能力。

材料三:1979年,黑龙江省成立扎龙自然保护区,恢复湿地原有植被建设,并进行退耕还湖等工作。同时,国家水利部和齐齐哈尔市水务局组成统一管理体,进行扎龙湿地应急调水工程,保住了扎龙130平方公里的湿地,发挥湿地生态景观优势,加大对湿地的生态保护。经过一番努力,扎龙湿地不仅恢复到当初水天一色,鸟鱼游憩的景色。已列入全球濒危种类的野生丹顶鹤增加了300余只,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2005年10月23日,中国评选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扎龙湿地位列其中。

提出问题:经过保护后,如今的扎龙湿地有何变化?假如你是市长,你将如何开发利用扎龙湿地,做到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身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课堂总结:教师此时可以升华情感,并给出当地的湿地情况,让学生课下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方法、思路,探究当地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措施。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五何策略”,构建出扎龙湿地保护与发展问题链,依托情境在地理核心素养四个内涵方面,培养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并采用合作探究法和角色扮演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探究空间,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结构框架,通过扎龙湿地的学习,系统掌握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等知识结构,并具有以此分析不良结构下其他区域湿地开发和保护问题地理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扎龙情境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扎龙湖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带春回扎龙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初秋游扎龙湿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