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护理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2020-03-21张术芳付志周游玲琼任建元
魏 操 董 丽 张术芳 付志周 游玲琼 任建元
(1.重庆市渝东卫生学校 重庆垫江 408300;2.重庆市护士学校 重庆巴南 401320)
中职护理教育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及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护理人才。随着国民素质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全能护理人才的需求已愈来愈高,已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护理发展到了现在全面的综合护理。在新形势下,全国各地区各级医院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逐渐过渡到高学历化、高专科化、高职称化。然而,中职护理生本身具有学历低、理论知识薄弱、护理操作技能欠缺、职业道德素养不高、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等特点。因此,护理行业门槛的进一步提高与中职护理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反差就进一步加大了。这就使中职护理毕业生的就业陷入瓶颈,并使中职护理学校教育发展成为发人深思的难题[1]。近年来,随着留学海归人士的纷至沓来和高校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职护理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就业率的高低也是影响中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2]。因此,改变中职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中职护理的教育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3~2018届护理毕业生共2500人。其中,有效样本数据,即护理毕业生毕业去向,由招生就业科和现场调研统计提供。
图1
(二)研究方法
对有效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采用Excel计算百分比,Graph软件制作柱状图分析。
二、结果
(一)中职护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见图1)
由图1可知,近5年中职护理生就业期望值选择三甲二甲医院的比例已达80%。基层医疗、月子中心和养老机构均占4%。
(二)中职护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升学率(见表1,图2)
由表1,图2可知,近5年中职护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百分比都小于90%,升学率极低,最高百分比约占10%。
(三)中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见表2,图3)
由表2,图3可知,近5年中职护理毕业生基层医疗机构百分比约占60%~80%,呈逐年增加趋势。月子中心和养老机构百分比极低,小于10%,约呈逐年增加趋势。其它约占10%~30%。
三、讨论
(一)中职护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和就业意向太高
中职护理毕业生普遍存在年龄小、素质低、学历层次太低、专业理论知识薄弱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自身的就业期望值。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病人对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下,我国各省市“三甲”“二甲”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经调查发现,很多单位计划招聘中职护理毕业生0人,主要以大专和本科护理生为主。这导致中职护理生毕业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也很难从事护理专业性强的工作。随着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中职护理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以全面的基层医疗为主要方向。这样有利于护理地位的形成和社会地位的提高[3-4]。
表1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与升学率统计
图2
图3
表2 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
(二)二胎政策开放和老龄化扩大就业契机
应对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国家积极推出了二胎政策。二胎政策的开放、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以人为本”思想的影响,使母婴护理服务和老年护理服务急需大量护理专业人才。这为中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可观的前景。
(三)提升办学层次和二次升学率
国家将逐步取消不符合招生资格的卫生中职学校,逐步将卫生学校升格为卫生职业学校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这些学校可通过和医学高校联合办学等途径,提升办学层次,不断培养出高层次的护理人才,提高护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响应习主席“让更多的孩子能获得更多学习机会”的号召,中职护理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可参加对职高考,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取得国家全日制的大专或本科学历。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中职护理毕业生的二次升学率,改善中职护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四、结束语
中职护理学校在招生需求、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应以社会需求为起点,以就业现状为导向,将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护理人才,从而形成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社会四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学校要正确引导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基层医疗机构、月子中心和养老机构为主。我们还要探索多元化的升学渠道,努力提高对口高职高专的升学率,并创造成人高考、网络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寻求中职护理毕业生更宽广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