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20-01-07赵新伟于红芳
赵新伟,于红芳
(禹州市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许昌 461670)
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转变成为发展主要趋势,我国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国家出台方针表示职业教育要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职业学校应该加大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根据这一目标,对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探索新的技能培训方式,使其更适合现代化发展。
1 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职业教学将主要内容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际操作能力和素质教育方面的教学存在缺失。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必须从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抓起,对职业学校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改革,使其偏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尤其注重“岗位针对性”,对相关职业素质和能力进行培训,内化为实际操作标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操作。当前,课程内容教学所用的教材知识杂,覆盖面广,没有明显的地区针对性,专业知识在教材中重复出现,使得教师更偏向于理论讲解。为此,园林植物养护实践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河南许昌地区实际操作方式,结合现有教学缺点给出建议:①将部分重复出现的纯理论性知识进行删除。例如,树体营养变化和园林树木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等,这些课程在植物与环境等相关课程中已经有详细介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同学进行简单回顾;②以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分析。比如,对近年来河南省鄢陵地区的园林植物主要发展模式进行讲授,发现其主要是针对新、特、优园林植物品种进行探究发展。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所学知识的实际可行性,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打好基础[1]。
2 在实践中强化专业技能培养
2.1 技能培训贯穿始终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是针对基础课程做出的实践操作技能,其很好地总结和融合了各方面的理论知识。首先,对操作技能的培养绝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需要贯穿在每一门专业课的学习中。其次,必须学会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因为园林植物品质之多,要掌握的专业技术也因此而繁杂。此外,教学时间相对较短,所以熟悉每种植物的栽培原理和实际操作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操作贯穿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以实例为依托,大树移植断根缩坨大概需要三年的时间,这个工作必须要分时间、分阶段进行,围绕树干进行间隔挖沟是第一年的任务,还要在切断粗根后,帮助发出新根;第二年再挖另几小段,到第三年才能满足条件,进行移植[2]。
2.2 讲练结合
学生要学会主动动手操作,对所学理论进行自我消化。目前,教学要求在不断提高,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改变传统教学只有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把课堂移到室外,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更加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更能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例如,在学习嫁接方法这一课时,带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通过形象的操作技能,很快领悟嫁接要领。
2.3 强化实习
对课程的实习安排也是教学内容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专业知识是依托在实践操作上的,要非常重视课程实习,对实习前、中、后进行总结指导。教师在实习前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活动,让学生明白实习对进入社会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在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每位同学的实习过程,与工作人员探讨合适的实习操作过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和指导。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要学会主动交流、积极沟通实习中的体会和收获。在实习结束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交流学习活动,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调动思维,主动思考。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及时综合实际操作过程,将实习成果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做好对实习工作的总结,通过对实习过程的详细评估,查缺补漏,评估实习是否完成预期目标[3]。
3 改革实践教学,为培养专业技能和就业服务
改变传统教学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加大实习教学的投入。集中课堂教学有学生基础不同,难以针对性指导的缺点,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因此,新的教学方法需要增加实习时间,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单位,可以去树木园、苗圃、园林工程等单位,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实际演示园林植物养护具体操作,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答疑。这样,学生技能培训有了操作空间,专业性也有了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学习和实习操作要配合进行,要根据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例如,植物品种物候变化差异性,相关栽培管理技术措施等。每一个操作环节,都要紧扣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达到实习培训效果,也为对口单位发现技能型人才,提供就业岗位打下基础。
4 将技能竞赛引入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育一项重要的专业实践活动,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多数职业学校在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教学中,技能竞赛的开展不多,在栽培养护的实践教学中定期开展“花木嫁接”“园林植物修剪”等技能竞赛很有必要,开展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的全员化水平的竞赛更有意义,不仅可以展现和检测专业教学的成果与水平,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当前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在技能竞赛开展方面有很多困难,现状不容乐观。理论教学过多,实训课程偏少;专业教材内容陈旧,学生所学专业技术与当前行业技术脱节;很多专业教师没有企业实践机会和时间,专业培训少,专业技能不足,专业知识老化,更新慢,实践能力不足;有些职业学校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学习。这些困难都需要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步解决,从而提高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教学的实训效果。
日常的实践技能教学学生在心理上比较轻松,会产生懈怠情绪,技能竞赛能够弥补这一不足。技能竞赛会让学生有仪式感、紧张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操作超时、动作不规范等不符合竞赛规则的行为都会受到相应的扣分处罚,让学生引以为戒,同时,专业教师适时地进行教育与引导,促使学生逐渐形成工作中守时守约,遵守行业规则的意识和习惯。在技能课程中融入技能竞赛,能够抓住职教学生表现欲强、渴望得到尊重的特点,无形中激励学生上进,促使每个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技能竞赛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在短暂的课堂上,也将在长期的工作中,对职教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技能竞赛融入技能教学,迫切要求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专业教师要多参加专业培训接触行业前沿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从而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
5 采取不同形式教学方法培养专业技能
5.1 走出去
为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多方面了解园林栽培养护技术,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附近管理较为规范先进的公园、苗圃或者树木园等绿化工程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教师要全程带领,相关单位可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对园林植物种植,植物栽培管理,经济社会效益等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学生可以积极提问,讲出内心的疑惑,专业人员以实际案例为依托,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5.2 引进来
学习可以联系社会资源,聘请园林施工企业、园林科研单位等相关的园林养护专家,定期在学校开展学术报告及相关讲座,更新学生对园林生产最新技术以及养护新方法的了解,更新学生认知,使其更好地指导操作技能培训。
5.3 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强化培养操作
对技能培训监督和鉴定标准,要严格依据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相关工作者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态度进行客观真实。公平公正的评估,使其知识技能和专业素养都能够满足职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授职业准入规则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相关规定,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进一步强化操作技能的专业培训。
5.4 将技能操作列入考核项目中
目前,期末考核主要由理论知识考核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新的考核模式可以适当增加技能操作水平评估,提高学生对实际操作的重视度。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例如,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暗示教学法等,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会主动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力,使操作技能培养达到最好效果。
6 结语
职业学校要加强园林植物养护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要能够适应地方生产方式,朝着地区发展趋势改变,多走出去调研,发现新的实践方式,吸收先进理念,与地域特点融合,使课程内核和技能操作更加专业化。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实习内容要贴合理论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增加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