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麝种群资源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分析与保护对策

2020-08-22宛新靖

花卉 2020年16期
关键词:重点保护古井自然保护区

宛新靖

(安徽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徽岳西 246600)

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是麝科麝属动物,多栖息、活动于海拔500~1500m 的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仅分布于安徽、河南、湖北三省相邻的大别山区。1988 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麝类动物为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03 年升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019 年10 月—2020 年5 月,笔者用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安徽麝,获取清晰的影像资料,证实保护区内确有安徽麝分布。至今,共布设29 个相机位点,获得独立有效照片438 张,视频105 段,共记录野生兽类10 种、鸟类9 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 种,即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和金钱豹(Panthera pardu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 种,分别是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豺(Cuonalpinu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雀鹰(Accipiter nisus)。初步查明保护区内珍稀兽类和鸟类资源的分布信息,为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1 自然条件概况

1.1 地理与气候

古井园保护区位于大别山东南部,面积7904.3hm2,是华东地区唯一以保护亚热带兰科植物为主要对象的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东部与舒城万佛山、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相连成一片70 余平方千米的无人区,是野生动物的天然庇护所,是安徽麝和金钱豹等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保护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降水量为1445.82mm。

1.2 植被与动物

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地带,成分复杂,起源古老,是大别山濒危特有植物霍山石斛的原生地之一,森林覆盖率96.29%。保护区内共记录有维管束植物180 科757 属1978 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缕梅、香果树等14 种。动物区系属于东洋界华中区的北部边缘,成分以东洋界为主,与古北界交汇。记录有脊椎动物79 科175 属244 种,属于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安徽麝、金钱豹等21 种。

2 红外相机布设情况

笔者长期在保护区辖区内工作,对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分布信息有所了解,结合寻访群众将相机布设在山脊、兽道、食草、水源地、嬉戏地等动物频繁活动的区域,重点关注安徽麝的活动区域。为了提高拍摄率,减少工作量,每次将六部相机布设在一个活动区域并相隔300m 以上,设置为每次连拍2~3 张,间隔5—10s,拍摄视频30—60s,全天监测,每月一回收。

在近八个月的时间里,共选择九个区域布设位点29 个,有关数据和位置见表1、图1。

图1 古井园保护区红外相机布设位置

3 安徽麝种群现状分析

根据监测影像资料统计分析(表1、表2),位于巍岭乡的GJY001-GJY009 号位点有安徽麝活动影像,其他区域未发现,据此结合GIS 软件分析,安徽麝在古井园保护区的现在活动范围大约在巍岭乡巍岭村鹅凸、阴排、薛河、里湾、阳排、狮形、仙凸以北大小丛毛尖至冷饭店一带,面积约449.7hm2,向东可活动至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从拍摄的影像个体数量和频度分析,保护区内种群数量在20 头以内。较20 世纪50 年代的分布面积4156hm2,范围缩减了90%。

表1 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布设位点信息

表2 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显示动物位点数量统计

由此可见,安徽麝种群资源十分堪忧,造成资源严重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20 世纪的无序狩猎和合法收购,造成安徽麝种群资源毁灭性打击。③20 世纪的栖息地破坏,缺少森林的庇护和食物来源,严重挤压了安徽麝的生存空间。③近期盗猎活动进一步恶化了安徽麝种群繁衍环境,种群数量不足,基因交流困难,种群可能退化。④极端天气自然灾害超越了安徽麝耐受生理极限,阻断了食物来源,导致冻死或饿死,如2008 年冬的冻灾致使安徽麝等野生动物受冻受饿致死。⑤保护管理队伍力量不足,措施滞后,打击处罚不力。

4 保护对策

(1)加强安徽麝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查清种群数量、分布范围和活动规律,针对性地制定保护策略,为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2)加强管护队伍建设,在安徽麝重点分布区域配备护林员,落实管理巡护职责和日常监管,杜绝外来人员进山,防止盗猎行为发生。

(3)加强保护区信息化建设,重点保护区域安装实时监控、无人机巡护,增加巡护频次,阻断违法行为链条。

(4)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群众法律意识,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多措并举,多头防控,避免违法行为发生。

(5)开展安徽麝繁育研究和野化放归工作,加强与周边保护区合作,促进安徽麝不同种群基因交流,避免种群退化。

(6)加强极端灾害天气预防预案和应急处置工作,设置野生动物临时避难所,储备应急食物,及时投喂和救护受难的野生动物。

5 结论

安徽麝种群资源极其濒危,分布范围极度狭窄,保护和恢复安徽麝种群和栖息地迫在眉睫。争取国家增加保护区管理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尽快完善保护设施,配备保护机构和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尽早落实安徽麝拯救保护的各项举措。

猜你喜欢

重点保护古井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
连城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
古井里的青蛙爷爷
重点保护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越王古井今何在?
古井的秘密
苍老的古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