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林管理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

2020-01-07马爱宏

花卉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公益林管护

马爱宏

(中阳县林业局 山西吕梁 033400)

0 前言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目前是世界林业发达国家采取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策略,有着一定的公益林管理激励作用,同时也是从根本上来解决公益林管理建设和保护等被动局面的有效措施。在目前的公益林管理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应用上,还有着一些现状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对整个管理和机制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1 公益林管理和生态效益补偿现状

在目前的公益林管理现状上,很多地区都设立了专门的公益林管护站,并且都成立了生态公益林管理小组,对公益林管理有着较为普遍的重视。一般来讲,公益林的资源结构主要包括等级结构、权属结构、地类结构以及区位结构等。其中等级结构包括国家级或者省级公益林,或者是地方级公益林。而权属结构主要包括国有和非国有,至于地类结构,则主要包括疏林地、灌木林地以及有林地等等。而以公益林管理整体状况来看,大部分公益林管理都根据实际的资源结构,来制定和划分出了正确的补偿范围,并且按照一定的标准实现了对补偿对象的科学补偿。

2 公益林管理和生态效益补偿出现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在公益林管理和生态效益补偿的现状问题上,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是一个比较直观的问题[1]。一些公益林的管理结构和管理组织流于形式,在编制形式化的背景下,一些管理经费也得不到有效保证,所以在人力资源上有所欠缺。不仅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同时一些管理部门的人员没有足够的精力展开全面的公益林管理,这些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都非常不利于公益林管理效率的提高。而且在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的发放上,由于分配方式的不同和变更,导致林业部门有着更大的工作量,这些都是明显的管理现状问题。

2.2 补偿机制不完善

除了管理制度不完善上,整个生态效益补偿的流程,也有着运行机制不全面的问题。比如有些地方公益林补偿基金实施意见中的某些规定,在实际补偿操作上都缺乏一种可操作性,尤其是在对公益林的采伐、征用和占用等方面的规定,在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有些公益林管理部门在实际操作中更倾向于采取一些保守措施,避免对公益林的征用和占用,导致补偿机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而且在补偿机制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相关规定没有对公益林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等客观条件差异性进行充分考虑,“一刀切”的补偿机制实行,让补偿机制缺乏应有中的灵活性,也限制了补偿机制在公益林管理中的应用[2]。

2.3 补偿范围小和补偿资金来源单一

另外在某些地区的补偿范围上,制定的补偿范围较小,不能让更多的人集体或者个人受益,就失去了补偿机制激励作用发挥这一根本目的。此外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其受益主体是全社会,而政府作为社会收益的集中和突出代表,有着为生态公益林提供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责任和义务。在实际生态效益补偿上,目前很多公益林都是以政府部门的投入作为唯一的资金来源,没有充分体会社会受益者补偿这一原则,导致补偿资金来源单一,不能对一些集体或个人提供较为全面的经济补偿。

3 公益林管理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强化策略

3.1 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针对公益林管理中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需要通过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出台等措施,对公益林的管理制度不断地进行完善。比如需要对专门的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进行核定,合理安排部门人员和经费资金,将一些管理制度形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且还要加强对现有管理部门人员的业务培训,在提高整体业务水平的同时,可以打造出一个地方性的公益林管理信息平台,尽量实现对公益林的信息化管理[3]。最后管理制度的完善还需要加强对公益林的管护,不仅要提高公益林管护队伍的福利待遇,还要对管护队伍的组成形式进行优化。比如可以通过一种公司化运营的方式,由一些企业负责公益林管理,在公益林的防火、放到和病虫害的防治上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3.2 探索多元化和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其次,为了解决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还要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上充分结合地区特点和市场要求,来探索出一种多元化和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比如一些有着一定旅游资源的公益林,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完善上就可以通过生态旅游景点的设立,按照相关的营业收入来缴纳相应的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为政府部门分担生态效益资金供给的压力,从而有着充足的资金来扩大生态效益补偿范围。除了需要坚持这种市场化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以外,还需要注重多元化的生态效益补偿,坚持一种“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从而积极地探索公益林补偿资金来源的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渠道的同时,有效增加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资金投入[4]。

3.3 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扩大补偿范围

另外为了解决森林生态效益实际补偿中补偿范围较小的问题,需要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政策进行完善,建立起一种市级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并且设定出专门的效益补偿基本。同时对于一些市级公益林的管理标准进行制定和实施,对一些地区内没有被纳入到补偿范围的生态公益林进行重新的划分界定,并且按照新方法和新保准进行科学补偿,确保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全面性。而对于已经纳入到补偿范围内的公益林来说,需要根据公益林所在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和公益林经营成本之间的差别,也制定出相应的公益林管理措施,作为一种辅助管理措施和配套解决方法,也是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不断完善的重要方法。同时在政策机制补偿上,还需要结合公益林森林质量、管护难度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来研究制定出不同的补偿政策和管护方案,在提高公益林林木质量的同时,增加公益林经营者和所有者的收入[5]。

4 结语

总之,公益林不仅具有生态环保效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了促进公益林管理的有效发展,需要对目前森林生态为效益补偿机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通过管理制度和补偿机制的完善,来进行多元化和市场化的生态效益补偿,最后还需要完善一些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尽可能的扩大补偿范围,有利于公益林多项效益的持续供给。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公益林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改善园林土壤质量有效提升园林绿化生态效益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