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翔县千亿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方案探析

2020-01-07麻娟丽翟建平

陕西水利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产能力农田田间

麻娟丽,翟建平

(1.凤翔县水产工作站,陕西 凤翔 721400;2.凤翔县水产工作站,陕西 凤翔 721400)

1 凤翔县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凤翔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海拔595 m~1678 m,年平均气温11.5℃,年平均降雨量601.6 mm,年无霜期207天,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全县耕地面积5.1万hm2,现有农业三大灌区,分别为冯家山水库灌区、横水河灌区、东风水库灌区。其中冯家山水库灌区位于县域南部,县域内设有支渠16条,斗渠166条,农渠1374条,其中土渠172 km,建筑物1781座,主要涉及虢王、彪角、南指挥、陈村、长青等镇,灌溉面积10647 hm2,有效灌溉面积9267 hm2。年供水量5373 hm2,横水河灌区位于县城东北,水源由白获沟水库(中型)、群力水库(小1型)、桃树沟水库(小1型)和姚家沟水库(小1型)四座水库联合供给,灌溉面积6320 hm2,有效灌溉面积5373 hm2。主要涉及糜杆桥、田家庄、横水、姚家沟等镇,灌区共有总干渠1条,干渠4条、支渠1条,农渠753条,其中土渠120 km,建筑物1786座,年平均供水量310万m3。这些工程至投入运行以来,为灌区粮食增产稳产、农民增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农业水利设施存在问题

2.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防灾能力差

凤翔县群力水库、白荻沟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主要由六、七十年代地方政府组织修建的,田间渠道、建筑物按照当时农业生产的需要设计,设计标准低,荷载小,无法满足农村现代化耕作机械通行的需要。近年随着国家对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投资,新修更换了部分农田设施,但目前部分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抗灾防灾能力差,导致部分地区依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2.2 渠道、渠系建筑物损毁严重,渠道行水能力降低

田家庄、姚家沟、彪角等镇渠道由于灌区内工业用地而中断,工程完好率低。柳林镇、彪角镇许多桥梁、倒虹己经垮塌,破损严重成为危桥,即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又影响渠道行水能力。

2.3 渠道衬砌率低,土渠输水量损失大

冯家山、横水河灌区末级渠系工程设计标准普遍偏低,衬砌渠道大多为砼预制块安砌梯形渠道,虢王、南指挥、陈村等部分渠段勾缝脱落,下滑鼓肚,防渗能力下降,加上目前长青、柳林还有部分为土渠输水,渠道输水能力差,水量渗漏损失严重,造成部分灌区面积失灌。

综上所述,由于灌区田间设施老化,末级渠系由于资金不足、管理不到位,使灌溉无法满足目前农业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着灌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急需对灌区处于渠系末级无法灌溉的田块考虑新修机井或修复己有机井,进而保障灌区的粮食生产,增加灌区人民群众的收入。

3 解决方案

凤翔县积极响应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号召,2019年,在柳林镇关村、汉封村、屯头村,横水镇横水村、唐志庄村,虢王镇江湖村、虢王村、九家庄村、三家庄村、西谢村等19个村实施凤翔县2019年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项目,以配套农田水利设施,增加土壤肥力,新增农田灌溉面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3.1 项目内容

新建井房22座,砖混结构;土壤改良1367 hm2;新修田间道路共计28320 m,其中:田间水泥路为7160 m,砂石路为21160 m;新建机井18眼,修复机井7眼,配套50 kV变压器24台,潜水泵23台,低压电缆9200 m,高压线5600 m。

3.2 项目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3921.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3209.52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156.62万元;临时工程64.48万元;其他费用255.63万元;预备费用186.75万元。

3.3 实现目标

通过该项目实施,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约385 hm2,其中:横水镇212 hm2、虢王镇173 hm2,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75%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10%。同时提升土壤肥力、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规范田间道路、促进节水型社会、改善农村环境,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农村干净整洁,农田连片高效”的总体目标。

4 项目可行性

4.1 中央支持,各级重视,农民积极

2019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提出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各级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县农业围绕中央1号文件,坚持“稳定粮油、突出果菜、强抓畜牧、做大劳务”的思路,紧扣“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发展一村一品,做精优势产业,推进结构调整,已基本形成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格局。

4.2 市场需求旺盛,农民积极性高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需求愈来愈多。通过对横水镇、柳林镇实施土壤改良、科技推广,增加当地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以满足农产品市场消费需求,促进农业增收,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农民积极性高涨。

4.3 粮食种植技术基础好,人才充足

全县农业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已逐步形成了以粮食、果菜、畜牧三大产业为主导,促进农业增效的良好格局。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在4.67万hm2以上,粮食连年丰产丰收,为全县农业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县已形成了以王雨佳、曹儒、张林云等职业农民为代表粮食生产、果业种植、畜牧养殖等职业农民技术人员队伍,为全县农业增效和粮食丰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5 项目建设必要性

5.1 相应国家政策,积极发展农业需要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项旨在稳定和提高粮食产能的国家战略。本项目的建设,是保障凤翔县粮食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前提条件。近年,凤翔县县委县政府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争取中央财政资金,足额配套地方资金,提升农田生产条件,为凤翔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2 完善县域农田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

实施凤翔县2019年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以配套农田灌排设施,新建田间道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田块整治,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农田抗灾能力,使粮食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3 发挥县域粮食生产优势,提高种粮效益需要

由于自然因素所限,凤翔县农作物大部分时间生长在干旱缺水的状态下,导致粮食产量偏低。但彪角、横水等镇农田平整,地块方正、耕地连片,粮食生产仍有较大增产潜力。因此,实施以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为重点的2019年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逐步在彪角、横水镇形成一批万亩以上的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粮食生产功能区,带动全县产业发展,是发挥县域粮食生产优势,提高农田粮食生产能力与种粮效益的需要。

6 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小麦单产由350 kg/亩提高到400 kg/亩,年总产优质小麦8251.25 t,增产小麦1076.25 t;玉米单产由500 kg/亩提高到550 kg/亩,年总产玉米11275 t,增产玉米1025 t。粮食总销售收入1056.15万元,其中新增销售收入123.73万元。

6.2 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将建立较完备的田间设施体系,项目区内地表水调控能力达到15%,带动全县实现旱涝保收的高标准粮田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积累种植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促使粮食丰产。

6.3 生态效益

项目以农田田间工程等配套建设为重点,耕作时进行深耕旋耕、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平衡施肥等措施,减少化肥施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通过秸秆还田和深耕旋耕,增强土壤通透性,建立土壤水库,蓄水保墒,改善田间小气候和作物生理状态,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7 结论

本项目实施后,能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土地效益,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使农业农村生产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促进了农村环境整治、水资源合理利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带动了农业农村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生产能力农田田间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田间地头“惠”果农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奶牛粪便肥料化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几点建议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黑板像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