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的策略
2020-01-07焦红
焦 红
(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中学 甘肃平凉 744000)
一、培养预习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要将教育的价值取向从让学生“学会”向“会学”转变。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1]。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这样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就发生了变化:教师作为预习的指导者,指导学生的预习方法、提示预习项目、订正或补充预习成效;学生们讨论、报告各自的预习成效,形成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叶圣陶还认为:“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初中英语的学习也可以借鉴叶圣陶先生的这种先进、科学的理论,在英语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活跃在课堂上。这样才能撞击出智慧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课前预习: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英语课前预习方法和内容进行指导,尤其是要采取多样的预习方式让学生从整体和宏观上对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其次,英语预习是对一个新话题或某一单元的新课内容进行一些准备。教师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去预习。传统预习方式仅仅是让学生背背单词、读读课文、做做课前问答等,无法达到新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英语课堂的课前预习形式应该是多样的。
第一,课前对词汇的预习是必要的。词汇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扫除课堂学习的单词和阅读障碍,避免听课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要学会自主查英汉词典,将新词的读音、词性、用法及例句记在词汇本上,基本完成词汇的学习与记忆。
第二,课文预习可以采用大声朗读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新课内容,发现难点、疑点并加以勾画,作为课堂上突破的重点。大声朗读还可以练习学生的语感。
第三,语法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增强听课的针对性。
第四,课堂活动,教师要以任务型、情景型、导学案等方式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展示多方面的智慧。
二、培养初中学生课前预习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的预习过程
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预习,让学生尝到预习的“甜头”。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预习任务,并了解不同预习任务采取不同的预习策略,或者综合运用几种预习策略完成特定的预习任务。比如,对于一篇精读课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课前读读,了解文章大意,还要让学生综合使用“查、划、写、记、练、思”的阅读“六字诀”策略,让学生从传统的“线性”预习转化为“结构性”预习。
(二)指导学生的预习方法
1.词汇、句型和对话的预习
学生想要学好一门语言,最基本的就是要有单词、短语、句型、对话的大量积累。因此,预习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让学生提前积累单词、短语、句型和对话,扫清英语学习的障碍。
2.朗读预习
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课本或跟读课本录音进行预习,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策略。学生可以朗读三遍:第一遍带着问题熟悉整体语境;第二遍模仿跟读,做到熟练、流利;第三遍自己读,加深对对话、文本的理解。学生还可以合上书本听录音跟读,一句一读。这也是英语学习的一个好方法。
3.语法预习
语法的预习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可自己根据例句找规律,从中模仿习得;也可通过熟读语法含义和结构再做大量语法专项练习,从错误走向正确;还可以在学习小组中与同学一起探究,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4.课文预习
第一,在预习课文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多种阅读策略。比如,大声朗读;看题目或图片猜文章主题;快速浏览每段的第一句等。这些策略可以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为深层理解做准备。
第二,学生在泛读课文后,再精读课文,抓住关键点。学生可以对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好标记,留到课堂上解决。
第三,课文后面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速度与准确度。
第四,学生可以每天扩充课外阅读内容,增加词汇量。学生还可以涉猎不同文体,增强阅读兴趣。
除了以上预习方法以外,学生还可以采用笔记的方式,记录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强化预习的检查和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常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帮助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准确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检查:1.学习小组长检查,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2.教师检查。教师可根据预习的内容和要求组织英语竞赛,竞赛的气氛可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在竞赛中也检测了学生的预习效果。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教学活动,如表演、演讲、小组汇报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我展示等环节中展示预习成果,帮助学生语言输出。4.教师可以让学生填写反馈表,通过学生的自评表、小组评价表等,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学习状态,做好预习。
四、教师指导学生预习的“四定”策略
教师在学生的预习中要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教师可以采用“四定”策略:一是定内容。教师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泛泛而看,而要给学生明确预习的范围与内容;二是定标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层次,评估学生的预习效果,从而制定不同的标准;三是定时间。不同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2];四是定目标。教师可以对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目标,让学生通过预习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