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2020-01-07赵玥
赵 玥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平凉 744000)
引 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变革,企业对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类型也更加细化。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很多企业在该专业人才方面存在较大缺口,特别是对于中高级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切。因此,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创新培养出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高职院校现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
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说,现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依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缺乏健全的运行机制以及完善的企业利益保障机制;在政策方面,缺乏相应的企业激励措施,如减免税费、加大补贴力度等,从而难以有效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其次,从学校层面来说,由于缺乏成熟的政策引导,很多高职院校关于校企合作规章制度方面仍有所欠缺,即使部分院校制定了相关政策,也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二)企业参与合作意愿不强
与其他技能型专业相比,行政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导致高职院校在合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校热企冷”的问题。具体原因如下:第一,企业规模较小,为节约行政开支,更加倾向于招聘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才;第二,校企缺乏利益共同点,一旦由于学生工作失误引发企业危机,难以解决;第三,在校学生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工作效率不如人意,甚至会影响企业声誉。
(三)缺乏成熟的合作模式
现阶段,由于企业参与意愿不强等原因,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相对单一,仍以“参观考察”为主,且大多为浅表化的、短期性的合作,学校没有从专业建设、课程规划、教材开发、评价反馈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校企双方缺乏有效沟通、缺乏健全的合作法律体系、企业利益缺乏政策性保障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一)完善校企合作政策法规保障
首先,政府应以立法的形式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对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开展合作中的责任、义务与权利加以确认,为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层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其次,保证政策“落地”,一方面可通过教育宣讲的方式,强化高职院校、相关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对有关政策的深入了解,从而获得合作各方的配合与支持;另一方面,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针对合作受阻原因,继续完善相关政策,保证政策真正“落地”。
(二)开创多元化的合作模式
第一,可通过“产教结合”的方式,这也是当前校企合作的主流模式,主要包括短期性实习、参观考察、职业技能竞赛等形式。第二,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但是该模式在行政管理专业并不十分适用,只能应用于特定合作项目。第三,实行“校企共建”模式,校企双方通过整合资源,在合作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校企双方的良性互动。
(三)丰富校企合作内涵
首先,从高职院校的层面来说,职业素质培养要契合于企业文化。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通用文化素养这一职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在该专业教学体系与考核评价体系中要渗透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实现与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其次,学校实训条件要与企业生产车间对接。学校可邀请企业人才到学校指导实训室建设,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实训环境;与此同时,还可由政府牵头,协调各方组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实训条件与企业生产环境的对接。
(四)打造“双师”高职教师队伍
首先,学校每年要划拨用于“双师”教师培训的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委培、访问等教师培养项目,同时还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在职研修或者深入企业挂职实践,提升高职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其次,学校可以聘请企业高精端专业人才到学校参与实践教学,通过专题讲座、课程建设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还可聘请高级行政管理人才到学校作为专业带头人,发挥专业示范与引领作用,与学校共同研究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2]
三、结束语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项需要协调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力量才能得以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现阶段无论是政策制度保障还是利益分配等方面都难以保证的实情下,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效果仍不太理想。因此,针对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通过完善校企合作政策法规保障、开创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丰富校企合作内涵、打造“双师”高职教师队伍等举措,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