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2020-01-07李天向

湖北农机化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文山机械化生产

李天向

(云南省文山市薄竹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文山 663003)

0 前言

农业机械化改革为我国农业种植技术创造了一片新天地,将原来的人工种植、人工收割、人工施肥等替换为机械化播种,具有高效、快速、节省人力等优点,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改变了农村种植格局[1]。农业机械化的出现无疑提升了农业种植技术水平,但在实际过程中,受各文化差异、地形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机械化生产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1 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含义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中的人畜力向机械化转移,机械操作取代手工劳动。在近现代,农业机械化逐渐代替传统生产方式,尤其是步入21世纪以来,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农业小规模生产模式转向机械化规模生产,农村农业生产也不仅仅局限于粮食作物,而是将经济作物作为生产核心。

我国土地辽阔,各区域土地情况皆有差别,各地区土地性质、气候、海拔等,对农业种植影响巨大,甚至直接决定了农业种植的方向,若没有相应的种植技术,势必会导致地区种植低效,因此农业种植技术是影响种植效率的关键。在农业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再与农业机械化相结合,可以极大地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目标[2]。

2 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关联性

2.1 以云南文山市薄竹镇为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以农业种植技术为种植基础,考虑地区种植特性,如云南文山市薄竹镇,其镇内国土总面积为263.07km2,辖12个村委会,104个自然村,13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等7个民族。粮食总产量达19458t,耕地0.956万hm2,其地势西高东低,最低海拔1320m,最高海拔薄竹山顶2991.2m,年平均气温14.9℃~17.3℃,因此适宜种植玉米、三七、烤烟、辣椒、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在农业机械化尚未大面积覆盖的时候,该区域大多只能依靠人工种植,且农业种植技术水平同样低下,生产环境差,导致生产量达不到需求。另一种现象是,每至栽种或收获时节,即使每家每户播种或收获量并不大,但还是缺乏劳动力。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如今农村地区普遍接受农业机械化,且受益于国家对道路建设的规划,农村各乡镇间都铺设好了硬化道路,到县铺设柏油路,方便于各种机械化机器的运输,使农业种植简单化、快速化、规模化。近年来,以薄竹镇为例,其农业经济水平保持了持续增长或稳定,降低了薄竹镇农民的人力负担,也提升了人们生活的幸福度。

2.2 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受区域、文化、人口、地貌等影响,无论是农业种植技术的普及还是农业机械化的实行,都将存在不同方面的问题。例如由于气候、温度、湿度等影响,当地所种植的主要产物必有不同,若一味地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必将造成作物损失,土地资源浪费[3]。同时,不同地区地势高低也有所差别,可能导致大型机械化机器无法进行运输,部分技术手段也无法运用,还有种植模式对于种植技术和机械化的影响等。

3 关于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合理建议

3.1 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要因地制宜

需要结合各区域特性,分析区域土地质量,合理运用农业种植技术,最大化降低气候、自然环境等对农业种植的影响,契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各种因素,考虑地区人群的经济水平,稳步提升种植水平[4]。同时根据地貌进行分析,部分地区地势特殊,其高低起伏过大,因此在使用机械设备时,需要慎重考虑,避免重型或大型机械对土地或环境造成破坏。

3.2 加强对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宣传

目前,由于国家的支持和大力推广,各地区农民基本上已经接受了机械化的种植模式观念。在此基础上,当地政府还需要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鼓励支持农户或相关人员购进新设备,不断提升当地农业生产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生产两者相互关联密切,两者间良好的结合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将农业生产模式从传统的人畜力模式转变为现代化机械模式,实现快速、高效、规模的种植模式。秉持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观,促进我国农业大力发展。

猜你喜欢

文山机械化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finement of high energy non-neutral proton beam in a bent magnetic mirror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延庆巨变册页
用旧的生产新的!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文山壮族“六月节”的祭祀功能及文化内涵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