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东西协作背景下大理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路径
——以无锡汽车工程高职校为例

2020-01-07严志华崔俊刚

科教导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大理无锡

严志华 崔俊刚

(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无锡 214153)

职业教育在教育扶贫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可以提高西部农村贫困家庭孩子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进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无锡汽车工程高职校”)自2017 年9 月起响应教育部“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认真实施“滇西实施方案”,每年招录云南大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到校接受优质职业教育。本文从养成教育视角探索云南大理学生在校教育管理,帮助其更好适应学习和生活,为职教扶贫摸索有益的方法和途径。

1 养成教育的内涵

1.1 养成教育的历史渊源

“养成”一词古已有之,《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里这样记录道:“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提到人的社会性需要后天努力和培育。[1]《易经》也有“蒙以养正”思想,指出自孩提始就应该对孩童进行品性培育。战国时代孟子对养成也有论述:“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意思是人天生具有仁义礼智等善的本性,扩充心中善端,便能认识人性,按“天命”行事。指出了“养”对于人成才的重要性。

1.2 现代养成教育的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意识形态受到经济发展所引发的社会结构转型的巨大冲击,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开始滋生。市场经济的交易规则使得人生价值失落和道德退化。未成年人因为年龄特点,三观尚处在形成阶段,容易受多元价值观驱动,变动性和可塑性较大,其综合表现为思想观念的混乱与冲突、心理的不平衡与孤独、行为的无序与失控。2004年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对青少年强化养成教育,强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深刻影响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它为青少年养成教育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1.3 养成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1.3.1 目标特征:养习成德

所谓“习”,即习惯,从行为科学角度来看,习惯是定型行为,其实质是建立在人头脑里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它是一种心理需求。习惯比较稳定,具有自动化的功能,不需要别人催促提醒。“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照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与倾向。[2]而道德品质与道德习惯高度统一,养成教育就是从培养受教育者良好道德习惯出发,最终形成受教育者的良好道德品质。

1.3.2 内容特征:知情意行

“知”即认知,也就是认识。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的成功,养成教育的成功开展,必须以学生对养成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的准确认知为前提。

“情”即情绪、情感。养成教育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激发受教育对象积极的学习生活体验,同时力图固化这种积极情绪,并促进其转化为积极行动,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本质力量去追求自身进步,达成人生理想或完成社会使命。

“意”,即意志,它是人特有的精神现象。意志对于人类创造和发明活动意义重大,许多创新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坚定的意志和信念的支持,[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

“行”指的是行为与表现。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国家和社会公认的准则和规范。养成教育要让学生有机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从中获得幸福和成功,但前提是自觉遵守各种制度。

1.3.3 方法特征:尚行习德

养成教育另一特点是注重实践,从行为教育和指导入手,强调动机教育、意志训练和行为实践相结合。它以行为规范教育为起点,从行为养成过程中学习道德,从行为实践体会中积累道德品质。

2 大理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2017 年迄今,无锡汽车工程高职校招录了汽车、建筑、轨道等5 个专业347 名大理学生来校就读,年龄跨度16-25 岁,这些学生大多为云南大理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没有经济能力继续升学的初高中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完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大部分学生辍学时间较长,学习基础比较差,有部分学生不会说普通话。这些学生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主要有白、彝、傈僳、回族等,存在一定民族文化差异。这些学生绝大多数长期生活在最为偏僻的乡村和大山深处,没有城市生活经历和能力。同时更有少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辍学后混迹于社会,法制观念淡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较差。

如何有效开展养成教育,帮助这些学生适应和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道德素养,并通过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事关这些学生成长发展,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关键所在,是事关这些学生家庭乃至乡村脱贫的关键所在,是事关职教东西协作计划成效关键所在,亦为国家扶贫政策成效的重要体现。

3 大理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的主要路径

3.1 加强专业教育与养成教育融合,正面引导浸润养成

大理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关键时期,其成长发展具有较强可塑性。他们既可以在正确思想的教育引导下健康成长,亦能在错误理论和思潮的影响下偏离发展的正确方向。大理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这种发展与不成熟的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人文素质课程是大理生养成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针对大理生身心发展实际,结合无锡汽车工程高职校优质教育资源,在课程设置中开展系列人文素质教育,譬如以爱党爱国,文明礼仪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教育,以知法守法、遵规守矩为核心的法制纪律教育,以自立奉献、敬业爱岗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强能、激力、健心、导行”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真正把养成教育理念浸润到专业教学,探索在课程中渗透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元素,在教学中融合企业管理6s 标准(整理、整顿、清扫、洁净、素养、安全)进行以“文明礼貌、亲情服务、精细管理、自我发展”为核心的日常行为习惯教育。

3.2 遴选德才兼备优秀教师,强化身教示范养成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假如学习者观察到他人的成功或是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更加倾向产生同样行为,强化榜样力量,可以鼓励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抑制其不良行为,促进其道德成长。中国古代教育理论既强调“言教”,也重视“身教”,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往往是学生追随和效仿的对象,因而,学校为每个大理班配备了经验丰富、德才兼备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同时为了精准帮扶大理学生学业,每个班级还配备一名优秀青年教师作为副班主任;宿舍生活区里还配备生活指导老师,加强大理学生在校生活管理。通过全方位教育引导,特别是针对个别学习和生活能力较差的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养成方案,切实帮助大理学生融入学校氛围。

3.3 重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强化实践熏陶养成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lewin)指出“人的心理与行为总是环境的函数”。养成教育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群体以及周边环境的文化特征。因而,学校围绕大理学生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军训和素质拓展活动,组织熟悉无锡乡土历史的参观访学,进行敬业爱岗的宝马企业文化展示等,逐步提高和不断完善大理学生责任意识、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

无锡汽车工程高职校扎实推进家校联系,每年暑期由学校领导带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参与“访家境、知生情、解实困、保学业”为主题的家访。通过暑期集中家访大理学生,真切地掌握学生的成长背景、身心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顺利完成学业。巩固完善与大理学生家校互动交流机制,真正使家庭和社会参与到学生养成教育中来,有效地提高“控辍保学”工作实效。

3.4 严格规章制度管理,强化认知规范养成

规范严谨的规章和制度,是大理生养成教育成效的重要保障,也是养成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无锡汽车工程高职校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特别关注大理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同时积极推行“三全育人”理念,运用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系统,将学生自评与教师评定、自评与小组互评、定性评价和量化测评“三结合”,充分发挥综合素养评价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学习和熟悉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力图规矩在心中,行为有规范,进退有度。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大理无锡
无锡一棉
做梦都要去大理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大理好风吹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