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大学贫困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索

2020-01-07李凤琴

科教导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贫困生爱国主义大学

李凤琴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开封 675000)

1 大学贫困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体制和高校体制的改革,国家为家庭贫困生提供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会,同时高校的收费制度和收费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大学贫困生在高校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贫困生由于不同的家庭原因,导致他们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很多问题,高校必须面对这些问题,有责任和义务把他们培养成为时代楷模黄文秀式的优秀青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贫困生更容易养成自立自强,努力上进,懂得知恩、感恩和报恩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立足于努力学习文化专业知识,力求在国家的助学政策和学校的精心培育下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接班人。作为学生管理一线的辅导员,必须全面深入地关注关心他们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培养大学贫困生的爱国主义为切入点,探索针对大学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当今社会存在很多风险与矛盾冲突、西方国家从不间断地向我国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企图进一步弱化我国的安全意识,由于贫困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且处在三观没有完全定位的重要阶段,倘若没有爱国主义思想做指导,在行动上很有可能做出一些损害祖国利益的事情来。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思想,大学贫困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有生力量,所以必须加强大学贫困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帮助贫困生更好地肩负历史使命和担当时代责任,成为维护祖国统一、稳定社会的有生力量。

2 整合教育资源

2.1 形成教育合力

对大学贫困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形成全员全过程教育合力,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辅导员和思政课老师的专职,同时也是全体任课教师的光荣使命。任课教师要结合所教内容巧妙地融入爱国主义元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逐步形成了全体教师自觉承担起对贫困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爱国主义信息,为贫困生营造爱国情怀、坚定爱国信念的良好氛围。

2.2 优先占领网络阵地

网络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他们思想和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尤其是贫困生对网络有更强的依赖性。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具有开放、快速和舆论导向等特点,一些怀有特殊用意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发布不实言论,这些学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鉴别力,容易被利用。所以为了培养贫困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必须优先占领网络阵地、坚守舆论战场、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宣传爱国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贫困生在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汲取文化精华、坚定理想信念、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稳定。

3 探索培养大学贫困生的爱国主义路径

3.1 激发贫困生内在需求,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自主意识

培养爱国主义是大学贫困生的基本生存需求。国家和平赋予我们安全感,民族强大赐予我们自豪感,家乡的风土人情带给我们归宿感,这些是贫困生必须正视的心理需要和本能情感,同样这些也是培养贫困生健全心智、塑造完整人格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要爱家,我们更爱国,引导贫困生深刻理解并坦诚面对爱国主义在自身生存中的重要意义。

培养爱国主义是大学贫困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大家知道,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兴旺发达息息相关,动荡不安的国家无法保证个体的各种权益得以实现,强大稳定发展的国家才能为大学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高的发展平台,帮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个人价值。让贫困生认识到只有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华民族梦中,才能从祖国获得支持和发展,在筑梦、追梦、圆梦的道路上自觉践行爱国主义。

3.2 满足贫困生的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将爱国主义精神与多种载体相结合,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力,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内涵,让贫困生在历史的浸润和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具有璀璨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在前进的道路上诞生了同样耀眼的革命文化,奋斗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携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实现了祖国在各个领域的高速发展;祖国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顽强拼搏,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历史;在革命的道路上,我们感受到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了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铁人精神;在抵抗重大风险中,我们感受到疫情中逆流而上,不怕牺牲,团结奋进的抗疫精神;无时无刻,党和国家人民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结合当前我国在各个领域飞速发展甚至引领世界、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实现强国富民之路。通过理论的学习,让爱国主义在贫困生心中牢牢扎根,培养他们的爱国爱党之情、在生活点滴中实践报国之行。

3.3 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社会实践

大学贫困生缺乏社会阅历,处世经验不足,加之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足够引导,容易被表面现象蒙蔽,被负面不良信息蛊惑,往往无法认识到社会现象的本质。因此,为培养贫困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引导过程中,我们要为他们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拓宽贫困生社会实践渠道,在实践中指引贫困生认识到中国发展的显著成就和光明前景,在公益活动中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对国家富强的期待以及对民族复兴的企盼。培养大学贫困生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从日常点滴和身边小事做起,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奉献的志向,在自身成长与祖国发展的过程当中深化爱国情怀。

2020 年在全民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全民都是见证者、参与者。疫情当前,如何化危机为契机,逆境之下,怎样从挫折中收获经验、收获成长,为我们对大学贫困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好的机遇。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将抗击疫情与大学贫困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把疫情中出现的抗疫榜样和模范作为鲜活的教材,通过网络课堂积极传播正能量,高校与社会各界一起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让我们的贫困大学生自觉为社区,为村委分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以感恩国家和社会帮他们顺利实现大学梦,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到抗疫报国的实践中去。通过各种形式开启对大学贫困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家安然无恙地通过网络上课,引导大学贫困生们要学会感恩,不仅要感恩一线医务工作者,还要感恩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是他们用他们的无私奉献铺平了我们的安全之路。引导学生们在灾难中树立家国情怀、在奋斗中磨砺坚韧品格。

3.4 利用榜样的力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1)公众榜样的引领。乐业县百坭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黄文秀,生前是一名大学贫困生,在国家助学政策的帮助下完成了硕士学位,后回到家乡,感恩祖国、反哺人民,带领家乡父老脱贫致富。当地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71%,黄文秀用生命诠释了一名知恩、感恩、报恩的贫困生的光辉形象。在抗疫期间,大家都知道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这些人名,他们不仅有着院士的专业水准,更有着战士的勇敢和国家卫士的担当,在这些榜样力量的感悟下,教会大学贫困生在感悟中思考自己接下来的行动,把对英雄的崇拜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全力储备专业知识,只有自己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能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扛起自己的职责,做一名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身边榜样的影响。从学生中间选一批表现优异、思想高尚、正能量满满的先进贫困生作为典型,让这些优秀贫困生进行个人演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及对未来的规划,以扩大他们的影响面。利用身边的榜样来教育和影响迷茫和后进的贫困生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学生对于人生态度、生活信念的深度思考,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4 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实例

通过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一个贫困生说他的格局变大了,之前他的梦想仅限于摆脱贫困,为自己为家庭能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富足的生活而学习,随着学校针对贫困生的系列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在2020 年疫情期间经历的所见所闻,让他放大了努力目标,拓宽了人生格局,未来要走的路似乎越来越清晰,升华了自己为了中华民族之富裕、强大而读书学习的情感。

5 结语

在贯彻落实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下,高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入点,在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价值实现同国家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让爱国之情成为自身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柱和源源不断的动力之源。

猜你喜欢

贫困生爱国主义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大学求学的遗憾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