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书院制下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及实践方式

2020-01-07郭冰洁

科教导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书院弘扬价值观

田 宪 郭冰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126)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现代书院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基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育有德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是书院的重要使命。因此,书院制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从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人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充分运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今无论是在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运用普遍存在不足的问题。

(1)大学生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不佳。目前,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如人意,一部分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平时接触网络小说、动漫、游戏、视频等比较多,而阅读文史哲类书籍、中华传统人文经典比较少,主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更少。同时,随着一些西方文化思潮不断泛滥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相继涌入,部分大学生掌握、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对民族文化的敬畏感和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的危机感。

(2)高校对传统文化资源运用缺乏实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既学到内涵、又可以身体力行,最终达到“知行合一”。当前一些高校在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在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多的“说教”让学生难以忍受,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实践性,学生不能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导致很多大学生“嘴上说文化、行动拒文化”。

2 书院制下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书院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导向,倡导通识教育,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以期培养国家和社会所期望的综合性人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在教育引导和塑造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传统文化作为支撑,传承先人道德规范,使学生养成为善的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对于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价值。

2.1 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复杂多样的问题,多元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冲击影响着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念。面对目前社会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以及存在的一些道德滑坡现象,需要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规范作用和引导功能,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的血脉之中,使学生从热爱家庭、学校到热爱社会、祖国,从关爱家人、朋友到关注民生、热爱人民,从细微之处做起,逐渐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理想。

2.2 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品格,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1)培养学生勤劳节俭的品格。以传统文化中勤俭的思想为行为准则,引导学生认真对待生活,并学会用点滴付出创造自我价值,对促进学生养成勤劳奋进、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品格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学生会懂得尊重同伴、尊重自然,无论是对自然赋予的天然资源或是他人辛勤收获的劳动成果,皆会意识到其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和爱护的情绪,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谦逊沉稳的品格。传统文化要求人们对于他人要持谦恭、礼让的态度,古往今来受人尊敬的名士、大家,待人接物皆彬彬有礼,受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可帮助学生戒骄戒躁,以诚恳、虔敬之心对待他人,善于学习他人长处,及时弥补自身不足,养成处变不惊、沉稳踏实的处事习惯,成为有涵养、有礼貌、受他人尊重的人。

(3)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品格。从儒家“仁者爱人”到墨家“兼相爱”,传统文化一直要求人们常存仁爱包容之心,以宽和温文的态度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对学生而言,以此作为自身行为准则,不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对学生养成宽广胸襟、宽宏气量以及远大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4)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人以追求幸福生活、构建和谐关系、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目标,由此唤起人们好学、求知、善思的精神,从而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创造新价值。

2.3 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

(1)帮助学生建立和睦温馨的家庭关系。传统文化吸收了儒家仁爱的思想,强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谐家庭关系,有助于促进家庭的稳定和睦。教育学生向善行善,帮助学生找准在家庭中的定位并承担起相应义务,理解尊重父母,克制不良情绪,关爱体贴家人,对学生建立起和睦温馨的家庭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

(2)帮助学生建立友爱和谐的社会关系。将传统文化纳入教育之中,要求学生发扬传统美德,以传统友善观念对待他人,以仁爱宽容之心处理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可有效减少学生同他人交往时产生的摩擦,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更容易地融入社会。

3 传统文化融入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将传统文化融入书院教育,就要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要充分发挥书院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美德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投身于弘扬传统文化实践中,成为真正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学生。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

(1)明确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弘扬传统文化意识。将传统文化融入书院的工作之中,明确教育重点,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弘扬传统文化意识意植根于自己的思想意识之中,从而指导学生立行优秀传统文化,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这一方面可以从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关爱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宽容谦让意识三个具体方面着手,使学生向传统文化的方向靠拢。

(2)搭建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弘扬传统文化习惯。将传统文化教育落在实处,除了将弘扬传统文化意识植根于学生的思想中之外,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搭建起实践的平台,让学生主动行动,从力所能及的行为入手,养成弘扬传统文化的习惯,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投身于更多、更广的志愿活动、慈善活动中,真正做到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融入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逐渐养成弘扬传统文化的习惯。

(3)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筑牢传统文化思想根基。将传统文化融入书院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双主体的作用,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对于筑牢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根基、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友善的行为习惯具有促进作用。具体可以通过发挥教师榜样作用,让教师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并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平台,带动学生投入到实践当中,营造积极文化氛围;通过发挥学生互助作用,建立和谐、稳定学生关系,密切学生间的沟通互动,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在关注个人发展的同时,带动身边同学共同发展。

(4)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形成引领传统文化长效机制。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可对学生的思想实践形成激励和约束功能,因此,提供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书院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有助于端正学生思想态度,引导学生养成事事向善的习惯,将传统文化美德完全融入自己的血肉之中,而非流于形式。因此,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一个具有公允客观且需要有长效保障的评价机制和褒奖激励机制,以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作用。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包含了包容、宽和、仁爱、谦逊、明礼、乐助、舍得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理论来源。现代书院继承了古代书院的文化精神,目前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基地,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综合人才,更需要将传统文化引入日常教育之中,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书院弘扬价值观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我的价值观
朵云书院黄岩店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江南书院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