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课程思政”引发的关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几点思考

2020-01-07景元萍张璐丹

科教导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数学家高校教师课程思政

景元萍 张璐丹

(洛阳理工学院数学与物理教学部 河南·洛阳 471000)

0 引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现在很多专业课教师,更关注的是知识传授——“授业、解惑”,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传道”。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1]的指引下,各大高校掀起的“课程思政”建设,是要求高校教师要从源头上重新理解和践行“传道、授业、解惑”这六字箴言。既要精于“授业”和“解惑”,同时要以“传道”为使命担当,不忘肩负的国家责任。但是要真正发挥出专业课程思政这种隐性思政的教育效果,其实是对专业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来更高的要求。笔者将结合高等数学课程针对课程思政,分析并指出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途径。

1 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水平的途径

(1)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些影响,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组织教学的行为过程中,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教师自己的思想水平、人格魅力等,而后者对学生的影响比前者更为深刻。要实施有效教育方法,达到教育目的,我们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良好的德行去影响教育学生。对于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程,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在课堂上,那么教师对待教学和课堂的态度就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比如教师会提前多少分钟到教室进行课前准备?期中期末出考试题,是把以前的题目拿来稍作修改,还是缜密思考,给出一份与历史重合度低的优秀考卷?老师的教案或课件是否书写规范,是否常年不更新?每堂课的备课时间是多少?作业是否认真批改?对于学生在课堂外提出的答疑需求怎样处理?对于一些学生提出的关于其自身发展规划方面的问题,能否认真的给出建议?这些问题都是关于一门课程如何运行的基本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的处理,都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2)多阅读国内外关于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的著作。高校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的培训,但是这些内容的学习却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①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教师担负着教育年轻一代的任务,因此必须要了解青年学生的心理规律,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②教育学是揭示教育一般规律的社会科学。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教学质量影响很大。高校教师要想做好课程思政,就要具备准确把握德育教育时机的能力,在恰当的时候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具体教学环节中,这样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而要想具备这种能力,多阅读教育学书籍,掌握教学规律,是一种高效的途径。③哲学是一个桥梁,将各个学科共通的东西连接起来。将自己教授的专业内容上升到哲学层次,再实现与德育教育的连接,这样的连接是符合逻辑且自然的,能够达到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效果。要想将专业内容上升到哲学层次,除了要对自己的专业教授内容精通,还要了解哲学知识。因此多阅读哲学书籍,也会对我们的德育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

2 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途径

2.1 了解专业课程的发展历史,理清授课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

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说明:(1)了解微积分发展史对授课内容讲解大有益处。一般的数学教科书会先介绍所授课程需要用到的假设,条件,公理等,这是基于数学学科的逻辑严密性所必须的,但是这样做却造成了对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困难。其实数学的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问题驱动的,就是先有一个问题,再讨论对应的解决办法,而早期的想法可能非常的朴素,很直观,但是逻辑可能不是很严密。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就会一步步的完善这个理论的基础,让理论建立在严谨的逻辑之上,然而这时又不便于理解了。所以如果了解微积分的发展史,在讲授概念和定理结论时,适当引入其发展历史的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定理的理解。

(2)了解微积分发展史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大有益处。数学除了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容易被忽视的文化功能。学习数学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养成客观、公正、冷静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我国数学水平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与世界一流水平有差距,而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重视数学的文化功能。所以作为高校教师,要清楚教授课程的发展历史,这样可以利用前人数学思维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他们的数学意识。

(3)了解微积分发展史对课程思政的开展大有益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注意结合数学史的知识,在授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所讲内容的相关历史背景还有相关数学家的生平事迹与他们解决问题时曲折的思维过程,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科学道路并不是平坦的,每向前一步都是科学家们钻研探索,坚持努力的结果,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数学家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而且学到数学家的勇于探索和钻研的科学精神。还有,我们在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时,除了结合课程介绍一些近代数学家,也应在恰当的时候介绍一些当代数学家,如:无心功名潜心研究的俄罗斯数学家佩尔曼,痴迷数学默默无闻半辈子,最终做出重大数学突破的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还有华罗庚,陈省身,丘成桐等华人数学家,学有所成后,回国为祖国培养新一代数学人才的故事。

2.2 注重知识点的提炼和升华,讲出其背后的数学思想

(1)数学思想的提炼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素养的形成。数学教育的过程通常表现为从基本概念和原理开始,逐步展开理论体系,使讨论的内容慢慢接近实际问题。所以,教科书里展现的数学,对大部分学生来讲往往是冷冰冰的。那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数学的这种严谨而晦涩的学术形式转化为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使学生既能有效地思考,又能相对容易的接受隐藏在背后的数学本质。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知识点的提炼和升华,讲出知识点背后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想的提炼有助于课堂思政的开展。数学思想的提炼可以将讲授的内容上升到数学哲学层次,这样更容易实现德育教育的连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塑造价值。下面以杨晶老师在2019 年新时代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上做的报告中案例来说明:案例:判则11(简化版) 原向量组相关那么截短向量组相关;原向量组无关那么加长的向量组无关。

提炼:向量的长度越短(即维数越小),越容易线性相关,也即越容易被其他的向量线性表示。升华:向量尚且如此,我们做人也要做一个高维的人,掌握越多的技能与能力,越不会被轻易取代。

2.3 注重每次课的反思和总结,以及与同行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交流

对于课程思政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每一名教师恐怕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要想在课堂上真正贯彻好这一理念,应该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要想缩短磨合时间,每次课结束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应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反思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写反思日记,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找出存在的实际问题。除了进行个人反思,还可以集体讨论,由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往往会让我们思维有局限性,看不出自身的问题或者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讨论是突破这种局限、打破定势的有效方法,和同事们一起讨论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利用别人看问题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能够对自己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更为广泛途径。另外,由于是融思政入课堂,所以除了要注意与同行教师进行教学交流,还需要在适当时候请思政课教师参与到专业课教师的课程讨论中来,就课程中引入的思政问题做专业上的引领,协同合作,共同育人。

2.4 高校教师要关注前沿动态,注重传统知识点与前沿知识的结合

大学生由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具有对新生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如果教师在平时关注前沿动态,在讲解知识点时,适时的引入前沿知识,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有助于他们对传统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解曲率时,好多老师都会讲到高铁轨道的设计问题,此时我们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准动车组。再比如,在讲解曲面面积计算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同步卫星覆盖地球面积的计算例题,引进对北斗卫星的相关介绍。还有讲解二次曲面中马鞍面时,可以介绍国家体育馆(鸟巢)的顶面(马鞍面的一部分)。把书中的知识和生活实例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知识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达到隐性思政教育的目的。

3 结语

学问高,德育水平有欠缺的教师,就只是一个学科知识的传话筒,并没有真正实现教师的职责,反过来讲,德行高,但是教学水平不够,也是不行的,试想一个讲课不受欢迎的教师,和学生谈思政,那很难让学生心服口服。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同时提高德育和智育水平,才能真正做好课堂思政。

猜你喜欢

数学家高校教师课程思政
“买来的”数学家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爱睡懒觉的数学家
数学家相亲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数学家回答“神”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