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裘吉生的生平事略及其主要学术成就

2020-01-07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医书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裘吉生,名庆元,字吉生(1873—1947),浙江绍兴人。裘氏是近代浙江著名医学教育家和临床学家,为浙派中医的代表医家之一,一生研究中医学术并专注中医药学事业,为中医药学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1 生平事略

1.1 年少多病,自学成医 裘氏年少染上过肺痨病[1]2,太过严重而被认为不可治愈。年轻的裘氏不甘就此病歿,便用仅有积蓄买了《本草纲目》和其他医书,仔细翻阅,对照自身情况,明确药物疗效,自己集成方剂以自疗,药后竟日渐康复。其后,裘氏继续认真学习中医,亲友及乡邻们求其医者多有治愈,故裘氏从此信心倍增,广购医药书籍,立志做一个药到病除的良医[2]。

1.2 参加革命,抱负无门 裘氏青年时代正处清朝末年,时清政府腐败,国势危殆,他与徐锡麟、陶成章、孙德清、王仁义、秋瑾等交往,立誓驱除清室,光复神州,故而参加蔡元培、陶成章组织的光复会,鼓吹革命。陶、徐在绍创办大通学堂,宣传革命,物色志士,裘氏亦参与其事。未几,徐事败被害,秋瑾相继牺牲,清廷搜捕余党,裘氏离绍抵沪,经友人介绍加入同盟会,复受同盟会委任转往满州,托迹奉天,继续革命。

辛亥革命后,裘氏自关内转到北京,时袁世凯窃国,革命事业受挫,他与王金发、谢飞麟、姚勇忱等上书袁世凯,条陈根本大计,对内政、外交、财政、军事等重大问题进行阐述,长达数千言,但未被采纳。此后,有内阁总理熊希龄委其以汉阳新关监督之任,裘氏深感袁世凯政府倒行逆施之危害,并目睹官场腐朽,表示誓不做官,愤归故乡,悬壶自隐。

1.3 行医绍杭,开设医院 裘氏曾谓 “良医等于良相,治国原为治民”,故弃政回乡(绍兴)后,便挂牌行医,为百姓诊治疾病。不久后,裘氏开设“绍兴裘氏医院”。因裘氏学验俱佳,疗效卓著,逐渐声闻遐迩,就诊患者门庭若市,几至舟楫塞港,车马塞途。1916年8月,时逢孙中山先生来绍兴视察革命工作,并祭徐锡麟、陶成章、秋瑾三烈士。见裘氏悬壶招牌,乃差人相邀叙话,并邀其从政,但裘氏坚辞,认为为病患诊病医疗也是革命贡献。适其时随行者大总统秘书长胡汉民先生患痢疾,上吐下泻,一时危急。裘氏急为诊治,一剂而愈。临别,孙中山先生乃书“救民疾苦”四字相赠,一时传为佳话。1923年由绍迁杭,裘氏在杭州创办“三三医院”,成为了近代中国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典型范例[3]4。

1.4 热衷中医,办学办刊 裘氏平时爱读书,也善读书,藏书极多,曾言自己的藏书楼为“读有用书楼”。“人云学无止境,我云医学更无止境”,裘氏自己热衷学习中医,常诊病之余,仍手不释卷。他提倡中医中药需要流通,认为发扬祖国医学一定要整理祖国医籍,去芜存精,汇编丛书,分别类目,公开世守秘方,校勘善本珍本[4],故专注刻书、办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以推广中医学术。裘氏于1906年创办绍兴医药研究社,任副社长;1908年出版《绍兴医药学报》(下文简称《学报》)并任总编辑,《学报》我国最早的中医药杂志之一;1916年组织神州医药会绍兴分会,任副会长,发行《学报》;1923年由绍迁杭,创建杭州“三三医社”,发行《三三医报》,出版《三三医书》。裘氏后又陆续刊印了《三三医书》99种、《读有用书楼医书选刊》33种、《寿世医书》13种等。为进一步传播医书,他将《三三医书》等精选成集并刊印发行,定名为《珍本医书集成》,共收录医书90种,内容分医经、本草、脉学、伤寒、内外妇儿各科等十二类[5]1。

1.5 联络请愿,捍卫中医 民国十八年(1929年),国民党政府通过了 “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规定停办中医学校、禁止中医宣传、禁止中医招收学徒,实际上意欲废除消灭中医。“议案”在报上公布后,一时间中医界大哗,引起恐慌。裘氏闻知后曰:“这种议案居然通过了,中央卫生行政最高机关竟作出这种歧视国医的决定,是可忍,孰不可忍!”并又云:“此乃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不能不争,大家要团结起来,一致反对。”裘氏立即着手联络中医药界同仁共商对策,亲赴上海参加3月17日中医药团体代表大会。裘氏在会上慷慨陈词,声讨“议案”,附和杭州药业职工会代表提议当天为“中医药界大团结纪念日”,后确立为 “国医节”。会议决定派遣代表团赴南京向国民党三中全会和国民政府请愿,裘先生担任执行委员之一,并作为代表团成员向国民党政府提交了请愿书,申述了捍卫中医事业的决心。

2 主要学术成就

2.1 重视医经,学有本源 学习中医必须重视经典,才能学有本源。裘氏在《三三医书》中选辑了《内经素问校义》《医经读》《内经辨言》等书籍,足见其独到的眼光。《内经辨言》提要中云:“盖以考据精详,引证确切。关于《内经》之一字一句,无不探赜索隐,辨讹正误,良足助吾医之研经考古者。”[6]《医经读》提要中称:“本书系就《内经》分平、病、诊、治四集类纂,间附案语,多昔人未发之旨,足以阐明经义。”[7]裘氏认为《内经》分类编辑,始自杨上善、滑寿,继之者有张景岳、薛雪、汪昂诸贤,然皆不如本书之具有科学思想。选辑《内经素问校义》的理由,则认为:“是书以宋本《内经》为主,用元熊氏本、明道藏本,及唐以前载籍勘正之。全元起、王太仆旧注之误,多所摘发。”[5]4可知其重视医经之一端。

在临证上裘氏从实践出发,尤其推崇四大经典及金元四大家、明清江浙温病学家的经验。他常告诫教导门生:“学医者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求诸刘、张、朱、李诸家,复求诸喻、陈、叶、徐诸家。认识各家之所长,再进而读《内》《难》《伤寒》《金匮》,则因委求源,无不豁然贯通。较之先治经书至苦艰深及默守一家言谬持偏见者,不但得门而入,亦不胶柱鼓瑟。”[1]22指出了由浅入深掌握中医的基础路径。

2.2 重视古籍,发扬学术 裘氏在探求医理、施治诊疗的过程中,因医理难明,书籍散失,孤本、秘本难寻之故,常叹中医之荒芜,且有志于医学者,常不能于众多的医籍中“汰其杂,取其精”。裘氏认为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术,必须精研医书,对于医药古籍尤其是孤本、精刻本、精抄本、未刊稿等更应当竭尽全力,务在必得。故裘氏一边着力收集整理编辑医药书刊,以保存中医独有的精华,使中医学术能很好地得到传承;同时,他提倡在整理医著的基础上要以科学原则诠释中医,改进研究中医的方法,如提出文献整理的同时要采取确立病名、划清界说、明晰古今病名治法、分别学理、学术等方法,以促进中医学术研究的改进。

在此思想指导下,裘氏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以“不为谋利专为流通”的出版宗旨[8],花大力气进行古籍的寻访、收藏、编写、刊印等工作。裘氏除了自己积极购藏医药图书,又因其人缘极好,或与人交换,或抄录好友的藏本,又赖绍兴幕宾遍及全国,所托购书甚多,数十年间搜藏孤本、抄本、医稿等计三千余种,约二万册[9],先后完成了《三三医书》《珍本医书集成》《皇汉医学丛书》等大型丛书的编印工作。裘氏的整理出版编辑工作不仅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促进了中医药书籍的流传,为中医药古籍的整理与出版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中医药医籍财富。

2.3 重视医德,订立医规 裘氏曾言:“医师不良,人多夭折。然不良二字,关于学术者半,关于道德者亦半。”[1]209在行医治病方面,裘氏强调首重医德,提倡医生要具有苍生大德,诚实谦虚,仁慈为怀的品格,有云:“医生以道德第一,学其次。盖医为司命,虽学问渊博而诊治草率从事,不啻大盗之不操戈矛,杀人于不知不觉中。”[1]22-23他还曾手订行医“十德”,要求医生必须做到:一、见重症应用重药者,切勿顾忌,所谓救病如救火;二、急诊请诊虽深夜急往;三、凡诊贫病更宜和蔼周到;四、诊妇女病,至深房必须病家有人陪同,为女医者亦然;五、立方须写简明脉案,使病者可知;六、写方字勿过草;七、不可毁谤同道;八、勿自售秘药,如备药店所不卖之要药,方子必须公开;九、病者一到,即宜诊治;十、遇危重患者勿在当面谢绝。此“十德”每一条都具体可行,既规范了医生的言行,端正了风气;也照顾到了患者,方便了诊治,不仅在当时有指导意义,对现今的医疗工作也有借鉴意义,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

裘氏在开办三三医院时,对住院患者往往收费极低,对贫民治疗有时免收诊金及出诊费,如遇赤贫还免收药费等,其高贵的医德令患者交口赞誉。在请愿期间,适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患病,让请愿团为其诊病,请愿团紧急研究,一致推举裘氏出面为其诊治。裘氏至谭处,把脉问诊看舌苔后,处一疏肝和胃方剂,应手立愈。至今,裘氏所创制的疏肝和胃散还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以肝气犯胃为主之胃脘痛[10]。此事迹被陆渊雷先生记录在《珍本医书集成》序中[2],足证了裘氏的大义精神和高超的医术修养。

在抗战流离乡村之际,裘氏也注重发挥自己的医学才能,一有空闲即为百姓问诊治病,同时还发动家人加入治病的行列。由于裘氏医术高超,屡起危症,求诊者接踵而至,常常是“晓以至昏,曾无宁晷”,而其本人却无怨无悔,急病患之所急,把医德放在首位身体力行。其在诊治热病实证方面,常常一经诊治,一剂而愈,病友间相互传颂,人送雅号“裘一帖”。

2.4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裘氏非常赞同“欲救中医先当尊重医德,次当普及教育”这样的口号,他主张普及教育,既要培养中医人才,也要传播中医基础知识[4]。裘氏曾在绍兴水澄巷口创办书坊—“教育馆”,与今日的图书馆无异,可以借书看书,同时借此宣传革命思想。裘氏担任过绍兴医药研究所所长,讲授医学及各种科学知识;创办神州医药会绍兴分会,兼任《学报》总编辑;遵古训“医者须读三世之书,求三年之艾,方能三折其肱[1]14”创建“三三医社”,发行《三三医报》,开设“三三医院”,都是在积极宣传医药知识。民国时期因政府不支持中医教育事业,民间中医教育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等问题,中医界人士对创办中医学校纷纷献计,裘氏则在《三三医报》中刊登了大量为中医教育建言献策的文章[11]22。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关乎中医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教育培养人才,人才让中医学术得以传承,让中医事业得以壮大,让人民得以幸福,让国家得以强盛。在培养中医人才方面,裘氏也不遗余力,倾囊相授,不管是绍兴裘氏医院、三三医院时期,还是晚年颠沛流离时期,裘氏都广收门徒,先后收授的门生有王士元、李雨田、徐鹏、吴诚、郑琴隐、徐志源、李震川、楼道明、蒙铭松、李涤亚、李锦章,吴宝森、甘澍、岑佩芬、蒋士英、洪绍元、陈子顶等,还有当地医生慕名学习者几十名,其中不乏医术高超者。他们都为医学传承作出了一定贡献,如门生蒋士英解放后成为浙江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资深教师,是国内温病学界的知名人士。裘氏还办过函授教育,编写函授教材,先后培训函授者达千余人。

裘氏热心中医教育,广收门徒,培养中医药人才,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给后学之人,告诫学生学习当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勇于质疑,充分展示了裘氏作为一名中医教育家的卓越风范。

2.5 重视汇通,提倡实用 裘氏在《绍兴医药学报大增刊》自序中引用张若霞语:“近来西医流入,别树一帜,遂发现中西医学竞争的世界。然习西医者,必斥中医,习中医者,必斥西医,各是其说,而不溯厥根源,且知一不知二,见狭不见广,学术上固有窒碍,经验上亦鲜效果。”[12]“余希望吾国医家,不分疆域,不限种类,悉心研究,使古今中外学说,融会而贯通之,非特病者幸福可期,而医者治疗方法,不无进步也。”[12]表明自己倾向于中西医融洽,各取所长,提倡中西医学学术文化交流。裘氏认为“中西医学宜冶于一炉”,批驳称西医为“新医”,称中医为“旧医”的错误提法[2]。在出版《学报》时,其编辑宗旨同宣传的主要内容,既是为阐扬中医药理论,交流学术经验,介绍中医的科学性,又是为探讨中西医学的优缺点并做到中西汇通[13];在编辑《三三医报》时,设置的“言论”栏目内容主要涉及中西医学比较、反思和中医改进等[11]57,报刊中则倾向于发表中西医汇通的医家文章,如刊载张锡纯的 “论中医之理多包括西医之理沟通中西原非难事”等文。

民国时期中医院为民办为主,多数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裘氏创办的三三医院中西医相互融洽无间,堪称中西医汇通之医界楷模。三三医院分别聘请中西医师十余人,一道从事临床,相互学习,遇危重病症则共同切磋。患者去三三医院就诊,中西医也可自由选择。裘氏借助西医理论解释传统中医,主张在汇通中西医的基础上,更好地保存国粹,引入新知,衷中参西[3]34。如诊查病因时,可参考西医的细菌学说,较之中医传统的六淫七情致病学说更为形象;疾病诊断可借助西医的检查设备和化学实验;治疗手段上,也可选择注射、输血、输液等方法[3]19。裘氏在教学过程中常告诫门生:“行医以活人为主,病人宜于中者用中法,宜于西者用西法。”[1]15裘氏本人还曾在《学医方针》的讲演中提出了“现代化医学之具体法”,分别从生理卫生、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药物学、治疗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将中西学说融汇贯通的具体方法[1]26。

裘氏选编医学著作时则注重提纲挈领,简洁实用。正如他在《珍本医书集成》中说:“本集选辑,全以切合实用与供参考为主,其不切实用者,即版本名贵,如《玄珠密语》《子午流注经》《绀珠经》《素女经》等,概不选入。”[5]3又在《三三医书》收录的《医学辑要》书后“补白”中称:“中医书难读者,在博大无垠。学者致有望洋生叹之感。本社故多采提要钩元之辑要书籍,俾开学医之门径。”[14]后世医者研究裘氏的文献成就时,也发现裘氏整理编辑的医药书籍保存了不少孤本、珍本和抄本,许多都有医籍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11]42,体现了裘氏重视医学实际应用的思想。

2.6 重视总结,分享经验 裘氏本人行医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编纂了《医话集腋》《古今医学评论》《医药杂著》《医药丛书》《杏林医苑》等中医著作,撰写了《肺病症状及其治疗法》《白喉症状及其治疗法》《痢疾症状及其治疗法》等文章[2],编印了三三医社讲义多种,如《学医方针》《药物学初阶便读》《诊断学》,还有《女科治疗学》《儿科治疗学》等多部书籍。其中,《女科治疗学》分四门四十九种病,《儿科治疗学》分八门五十九种病,每病皆列原因、症状、治法、药方、加减法、临证活法治例、预后、摄养及禁忌等,非常适合临床应用,是较好的临床参考书。

裘氏因肺痨自学成医,对肺痨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治肺病应注重脾胃,不能妄用苦寒药,根本之法为用甘寒滋养,壮水以济火救肺,且禁用苦寒、香燥劫液之品,同时还注重患者的精神状态,并创制了清肺宁嗽法、养阴止血法、育阴潜阳法、清养敛汗法、大剂滋补法的治肺痨五法[15]。在治疗胃病时,裘氏首辨病症燥湿之象以分胃痛和脘痞,胃痛则以气滞为先,注重调理气机,创制了对肝气犯胃之胃脘痛效果显著的疏肝和胃散,之后再以补益脾胃善后,如用怀山药补肺脾气虚,以治食少倦怠;脘痞则分肝阳犯胃、湿热蕴结、胃热熏蒸、命门虚寒等证,需随症施治[10]。裘氏对温病学说也研究甚深,认为“南方无真伤寒,北方无假伤寒”,治感证初起主用辛凉立方,用药轻灵见长,从不重用大剂猛烈之品。邪在表卫偏于寒者,力避桂枝辛温以助邪热;偏于温者亦不全用桑菊银翘以遏湿邪。每在桑、菊、银、翘之中参以羌、豉、荆、防,微汗解表以祛邪[1]39。

裘氏对肺病、脾胃病、温病等的独到经验,对现代临床各病的诊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许多治法治方现仍广泛应用于临床。由此可见,裘氏学识渊博,不拘一派,能集众家之长,而行之有效,实为后学之辈学习的模范。

3 结语

裘氏是近代浙派中医的著名代表医家,值得后人敬仰学习。裘氏一生始终热爱中医事业,关心中医事业的发展,向着保存国粹、振兴中医的目的,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身体力行地做好中医的普及推广和中医教育人才培养等工作。他重视医经古籍又不泥古尚古,而是主张中西汇通,各取所长。他创办医院治病救人,提倡医德为先,讲究务实应用。他品德高尚,医术高超,经验丰富,著作颇丰,其崇高的医德和丰富实用的临证经验让后人受益匪浅。

猜你喜欢

医书
中医名词的小典故(一)
神医的秘方
白蜡树
中华十大名医(下)
外公与中医
马王堆医书46年来研究成果与进一步发掘思路
纪念李时珍诞辰五百周年(新韵)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论简帛医书词汇系统的构成
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