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角下的新闻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2020-01-07张羽舒

探求 2020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生

□ 张羽舒

在我国新闻教育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和方法,是新时代“育新人”、促进专业人才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以培育人才的高校为例,以有效途径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和方法融入高校新闻教育中,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的。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教育的根本指针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总的来说是对于新闻理论和观点的总结和归纳,也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反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着丰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支撑,是我国新闻教育的根本指针。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高校将为我国新闻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闻人才。

(一)专业人才:培养全面的思维模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我国的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建立起一个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模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联系发展的,在其指导下,新闻专业课教师应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不断丰富教育教学实践。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以及纷繁复杂的媒介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主流媒体的报道理念、方法,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大浪淘沙的精华,在历史车轮的滚动中不断推陈出新,这也意味着我国培养的未来新闻工作者要在学习和专业实践中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全面、辩证的思维模式。

(二)实践取向: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有助于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思辨能力,在发现新闻、报道事实的过程中,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现出要以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在平时的新闻专业实践中,我国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事物的对立面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要以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本,对新闻事件发展的走向作出合理科学的解释和预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是空中楼阁,新闻从业人员要自觉将其落到实处,贯彻到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出版的各个环节,认真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三)事实认知:树立真实性的专业原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促使我国新闻教育能够形成能动地对新闻事实作出认知,不被事物表象的东西牵着鼻子走的专业理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实践和认识的统一,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开展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学生在对新闻事实做出认识与报道的过程中,自觉地在实践中,在群众的生活中汲取养料。一旦脱离实践,离开群众,极易走入唯心主义的泥沼,新闻事实难以得到及时且客观的报道。

总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与时俱进的新闻思想观念体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不同的时代印记与时代内涵。在今天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了新的发展,在中国的大地上衍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用方法,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历史的进程中历久弥新,散发出新的活力。我国新闻专业建设和学科教育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之下,为我国的新闻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二、当前高校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成规模化、碎片化传播,接收信息的方式也愈发便捷,良莠不齐的信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一代。2016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①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①理念,高等教育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育需要在充分了解、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后,结合学校内部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

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人数和课程呈上升趋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存在对学科内容的刻板印象,误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空中楼阁、无用之谈;另一方面则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而无法进入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很难在研究领域上有质的提升。

之所以出现以上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有些学校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存在着课时安排欠妥、任课教师分工不明确的问题;二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部分教师对马克思新闻观缺乏深入的思考,对其内涵挖掘不深,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尚未找到有效方法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生动有趣的课堂表现形式;三是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缺乏兴趣,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相关知识性学习应付了事、产生了消极情绪。根据上述原因,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深入教育中,应从产生原因的不同主体分别入手、多管齐下式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高校校园的土壤里结出丰硕成果。

三、高校新闻教育的发展路径

为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高校教育中更好地传播与落实,笔者建议,主要以高校校园教育为内部基础,以新媒体建设为外部保障,探讨其具体发展途径,内外呼应,共同促进。

(一)以校园教学为核心,夯实高校新闻教育内部基础

1.改进教法,提升效果

高校新闻教育是促使专业人才头脑中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路灯。高校教育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合理规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统筹安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教师人数和课程大纲,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课程能够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校园教育的传教者可以从两方面做出改变,以期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在意识层面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认识,以积极的教学心态钻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深厚内涵,步步跟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新变化,以身作则带动学生们形成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心理认知。另一方面是在教学层面改进传统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理论介绍虽然必不可少,但学生不易理解。在理论中增加新发生的案例以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参与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门课程能产生一定的兴趣,有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课堂效果。

2.主体明确,共同参与

作为高校校园教育的主体——学生来说,首先需要破除之前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与分析;其次,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要使传统的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传递知识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师生知识的沟通互鉴模式;最后,不同学科类型的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将自身的学科知识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融合,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知识扩充自身视野。

3.“走出课堂”,内外呼应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在生活中实践也必不可少。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只注重价值观层面的传授,缺少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现实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脱节情况。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然直接源于实践,那么也就必然能够在实践中检验和推演。高校教育应在教学规划中增设实践课程,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安排课外实践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科特性以及高校教育的特殊性,实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高校主动制定实践课题,由各种学生组织,比如各学院(系)学生会、社团举办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题的活动,活动组织者应思考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知识活学活用,举办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与此同时,学生党员做好带头作用,号召学生参与此类主题活动,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里引发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考,在实践中提高同学们对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积极性。另一种是由高校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通过高校搭线,不同的新闻媒体机构和个人为学生们提供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们打开课外实践的天窗,在社会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灵活运用,也为学生日后的实习与成长打下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借助实践中的新闻工作经验来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在实践中与理论知识互为补充,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现实意义的理解。

(二)以新媒体建设为发力点,筑起高校新闻教育外部保障

新媒体已经成为在方方面面影响年轻一代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现今,各个高校都有其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不仅如此,各个学生组织、社团和个人也选择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发布各类信息。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校内新媒体建设需要提升新媒体的新闻内容质量、实现对新媒体的有效监督,制定其正确运营的有效规范,以期保持新媒体正确的发展势头,传播优质内容,更好地实现信息服务的功能。在校园新媒体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应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不论官方性质的媒体还是个人性质的媒体,都应该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落在实处,在新媒体运行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内涵。

官方媒体是校园文化宣传的主阵地,针对目前西方思想的渗透和不良价值观的影响等情况,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牢牢把握住话语权,为高校学生营造出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自媒体在校园文化的宣传中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针对目前自媒体运营者个人境界不高、对外来信息判断能力不足的现状,要充分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高对新闻信息的鉴别判断能力,与官方媒体相互结合,为同学们传递正能量。高校新媒体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指导理念,在内容宣传、传播形式、人才培养和群众监督上践行其内涵,才能在本质上推动高校新媒体的发展。

1.内容宣传:“跟党走”与“接地气”结合

生产优质的新闻内容是新媒体建设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强心针”。在内容宣传上,高校新媒体要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②为指导理念。一方面,以青年学生和教师为本,多关注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着重反映青年学生的心声,实地调查青年学生的喜好和诉求,在平凡的身边小事中汲取新闻养料,使新闻内容“接地气”,真正做到新媒体新闻的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内容建设应当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突出媒体应遵循的党性原则,在政治立场上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针对现如今一些不良思潮的侵蚀,高校新媒体建设需要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在内容上加强党的思想和国家政策的宣传,了解国家、社会和所在地区的新闻,促进青年学生积极拥护党的领导,为祖国和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也进一步充实新媒体健康的新闻内容,鼓励青年学生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培养青年一代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传播形式:表现多样、熟练运用

灵活使用不同传播形式,是新媒体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有力武器。在传播形式上,要根据新闻内容,灵活加以形式配合。在H5、短视频、音频、游戏这些新媒体表现形式方兴未艾之时,高校的新媒体工作者需要掌握每一门技术的特点,了解新闻内容应如何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效果。高校新媒体工作负责机构可以与社会的新闻机构合作,邀请相关工作人员进校交流经验,提高高校新媒体人员的新媒体操作技能,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一步深入人心、融于实践。

3.人才培养:专业素养和道德准则兼备

培养新媒体人才,是新媒体建设更好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实基础。高校新媒体人才建设在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需要做两手准备,一是培养人才的专业素养,二是规范新媒体从事人员的道德准则。高校目前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由于网络信息的庞杂,很多时候一些媒体会不自觉地传播虚假消息,尤其是自媒体,相关从事人员往往新闻知识欠缺、自身判断力不足,加之尚未专业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布的新闻消息有时失实或故意夸大,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因此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新媒体建设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之下,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同时注重对高校新媒体从事人员网络技术、新媒体运营、法律法规等知识技术的培养。在培养新媒体从事人员技术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对新媒体从事人员进行道德修养方面的提升,使其能够在政治立场不走偏,忠于党和人民。确立新媒体“服务人民”的理想目标,实现高校新媒体传播人才在专业技能和自身道德修养双到位的目标。

4.意见平台:接受监督、积累经验

高校自媒体是为学生服务的,也理应受到学生的监督,建立畅通的意见平台,充分吸取同学们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理顺沟通的渠道,为学生和学校搭建良好的交流桥梁。在全校学生的监督之下,可以激发同学们关注新闻的热情,促进“人人都是主人翁”的意识,以此促进高校新媒体的建设,更好发挥其在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高校新媒体建设除了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培育,还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科学的新媒体运行方式,打造高校自身具有特色的新媒体品牌,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高校新媒体的建设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时代在不停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在时代的发展中散发出新的活力,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阵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其专业教学有深入引导作用,同时对其新媒体建设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对教学进行改革,是建构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部环境的重要手段,而对校园新媒体的建设则有利于优化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外部环境。

[注 释]

① 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2—2.

② 洪向华.贴近实际的理论才有生命力[N].光明日报,2011—8—1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