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社会发展理念: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方向

2020-01-07刘东方

天中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念时代发展

刘东方

新时代社会发展理念: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方向

刘东方

(辽宁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新时代社会发展理念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实现中国梦的首要原则和根本立场。这一社会发展理念就是指,我国在深化改革新形势下,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协调区域发展、绿色生态发展、开放共享发展的路径引领实践和创新,不断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进而为推进新时代社会发展开拓新局面。新时代社会发展理念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逻辑,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社会发展理念;实践路径;自由全面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社会发展理念,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良药,是适应我国当前发展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重大成果。这一发展理念,由创新驱动发展、协调区域发展、绿色生态发展、开放共享发展的实践路径表现出来,它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也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创新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动力

理论创新是每个时代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离不开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思想,倡导坚持创新发展,以不忘初心的精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新思路、新导向,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思想指导。我们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1]82。新时代社会发展理念,是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所提出的创新性思想,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现实指导作用。其中,“创新发展理念”对于建构新型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198在多极化和一体化的国际发展格局下,我们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合作共赢,使自己的本质要求和国际潮流的发展局势相一致,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为了使我国的文明形态发展和自觉意识达到国际水平,我们必须提高生产力水平,勇于创新,从国家发展的不同维度把创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体现出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发展策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发展格局,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创新发展理念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逻辑的创新性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新时代创新发展理念,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难题的理论指导。事实证明,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没有创新,革命就不会取得胜利,更不会有我们今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时代。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坚持创新这一发展强动力,是实现经济平稳有效发展的本质诉求。我们要把握新一轮科技改革与产业升级的新高潮。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新供给以满足人民的新需求。从现在发展形势看,让创新发挥作用,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稳步前进,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发展因素等待我们创新改革。

创新发展不仅仅指物质创新,更重要的是指思想上、理论上的创新。哲学是时代的精神精华。任何时期都离不开思想创新、理论创新。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要在各个方面紧追世界的新变化。当思想滞后于时代、停留在过去,必然阻碍人类进步。此外,创新发展也包含生活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显著改善。因此,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之强烈,不仅在物质层面提出更高要求,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充满希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1]23这个新的发展思想将指导整个社会展现全新的变革,为人民的生活带来方便,也为人民幸福提供现代化新模式。

二、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协调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协调有着重中之重的作用。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提高民生福祉。因此,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多方位考虑人民的利益、安全,解人民之忧,创人民之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到全面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协调一致是使人民走上富裕生活的唯一路径,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基础。

为了防止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首先要协调好各个地区的发展。从目前各个区域发展的形势看,我国依然表现出发展失衡现象,各地区发展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理论统筹规划,把差距缩小,使各个地区发展趋于一致。“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2]198。目前,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地缘因素,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为了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提高各个区域的生产力水平,协调各地区一致发展,目前国家提出新一轮发展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新设立6个自贸区,其目的之一就是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实行区域之间的平等交换,更有效地提高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时,采用对口支援政策,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协调区域发展节奏,稳中求进。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曾用“三老”经济(“老祖宗”经济、“老天爷”经济、“老百姓”经济)做比喻,要求浙江人民立足浙江发展浙江,为解决部分区域发展失衡、不协调问题做出了理论指导。人民有着源源不断的为社会主义发展贡献自己的精神动力,“三老”经济的思维模式本质是要求浙江人民立足浙江并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加强与周边合作,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共同发展理念。这一思维模式,为如何协调发展落后地区经济提供了实践经验,使马克思主义的协调发展理论在当代得到了创新。各地区、各民族在摸索中探索新发展,采用“无中生有”的方式,出去“闯世界”,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新领域、新经济,表现出中国人民富有的探索精神,也发扬了全民努力奋斗的优良传统。“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3]187

三、绿色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1]2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是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生动阐释,揭示了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人们获得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要在维护自然资源基础之上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自然界也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自然界,人类将无法生存,人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当然,没有人类的存在,自然界也将毫无意义。因此,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是人类永续生存的前提。“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3]230生态环境是关乎人类命运的议题,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前提。就现阶段而言,解决生态文明问题,重要的是从思想上进行改变,无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什么状态,都要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确立有效的生态文明保护机制,保持自然优先的发展原则,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四、开放共享是实现中国梦的本质诉求

开放共享是立足于合作共赢这一理念基础之上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合作共赢思想:“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4]273这一理论一经提出,在国际上就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开放共享是促进合作共赢的基本途径,不仅仅在中国自身的发展上有着重要作用,在新型国际关系上也具有世界性、普遍性特征。

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是社会发展理念的目的和归宿,是五大发展理念的落脚点。共享发展就要把群众的利益和为广大群众谋福祉作为主要目标,其本质就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城乡差距,给弱势群体一个公平的利益平台。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困难之一,就是实现全面脱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面对庞大的贫困人口,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解决了贫困地区人民的脱贫问题,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才能加快中国梦的实现。要解决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就要采取非常措施,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贫困人口能够真正地走向脱贫之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4中国梦归根结底就是人民的梦。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人民享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本质要求。

总之,新时代社会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性、实践性。这一社会发展理念的核心就是,我国在深化改革新形势下,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协调区域发展、绿色生态发展、开放共享发展的路径引领实践和创新,不断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进而推进新时代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机制,不仅预示着中国改革之路有着光明的前景,而且必将引领人类文明开辟新的未来。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1]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The Concept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on the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LIU Dongfang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China)

The concept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is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It is the primary principle and fundamental position for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e path of open and shared development leads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continuously injects new vitality in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n advances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o achieve a new situation.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re guided by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concept of social development conforms to Marx's logic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injects new blood into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s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social development concept; practice path;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2019-09-06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ZD088);2017年度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2017LNQN33)

刘东方(1991―),男,山东菏泽人,博士研究生。

D616

A

1006–5261(2020)01–0034–04

〔责任编辑 叶厚隽〕

猜你喜欢

理念时代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