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研究

2020-01-07滔,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湖湘政治传统

余 滔,李 斌

(1.湖南理工学院 信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2.湖南理工学院 南湖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有助于社会稳定的巩固,有助于以家庭为中心的伦理观念的形成,并与有助于培育以德为中心的个体价值取向。高校是培养学生完整人格,修养学生品行的基地,同时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场所。胡锦涛也曾在清华建校100年纪念会上发言说:“高等教育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1]在新的历史阶段,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而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对湖南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高校教育的培养也产生过极大的作用。湖湘文化是前辈先贤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物质精神财富,而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出发来深入挖掘湖湘文化的价值所在,可以更好地继承、创新以及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国内德育教育的整体成效、还完美的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讲话《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将优秀湖湘文化所具备的“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精神发挥到极致,将立德树人的这一根本性的教育任务真正的落到实处。[2]

一、传统湖湘文化的哲学思想与主要精神特质

传统湖湘文化作为一种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湖湘地区传播时与湖湘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风俗所结合而产生的结晶,给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增添了新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成分。传统湖湘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奔涌、汇集,湖湘地区的前辈们投入了无数的精力,为其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形成了自己的深厚内涵和广博体系,而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主要精神特质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一)湖湘文化的哲学思想

湖湘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湖湘人士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形成了自己哲学思想体系,是湖湘思想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对当今湖湘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对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

关于世界本源问题,古往今来,一直都是众多哲学派系需要探讨的问题。“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即“一切存在的即为道”“存在就会有变化为道”“变化就是显示灭亡也为道”,这三者融合贯通,自然永恒。在传统湖湘文化对世界本源的思考中,屈原最先开启对于“道”的探索,在《天问》中,从天地分离、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表达出对于真理的探索精神。从开头“遂古之初,谁言道之?”的发问,到“阴阳三合,何本何化?”的思考,无不充斥着道家色彩。无论是在之后的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源,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与太极的思想、胡宏“天道保合而太极立,氛氲升降而二气分。天成位乎上,地成位乎下,而人生乎其中。”的世界本源思想,再到王夫之跳出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提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的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即认为“气”是世界之本体的哲学思想,都展现了湖湘世界本源的哲学思想。[3]而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继承着前人的思想,将湖湘学术的文化特色一直延续下去。

2.“实事求是”的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将溯源至传统湖湘文化的经世务实思想,主要包含了面向现实,将理论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经世务实精神。“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于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书中称赞河间献王是说到:“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主要是赞扬河间献王在做学问时的求实精神。[4]后来,唐代颜师古在做注释时,将“实事求是”解释为“务得实事,每求真是也”。实事求是即指研究历史文献、文物时的严谨治学、务求真谛的治学方法和治学态度。在明清之后,成为了一种考据之学。战国时期老子曾提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5]即世界万物一切均取自于自然,需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去活动,便也是实事求是思想的一种展现。南宋朱熹重“行”,重实践。他认为“因践履之实,以致讲学之功,使所知益明,则所守日用,与彼区区口耳之间者,固不可同日而语矣”,并提出“即物穷理”的认识论思想。[6]王夫之在认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即物穷理,无立理以限事”“万物皆有固然之用,万物皆有当然之则”“自天而言之,万物之实体而有其理”。[7]后曾国藩将“实事求是”与“即物穷理”这两者结合起来,他认为“夫所谓‘事’者非‘物’乎‘是’者非‘理’乎?”‘实事求是’,非即朱子所称‘即物穷理’者乎?”,也进一步地推动了湖湘文化哲学思想的向前发展。

3.知行统一,重视“力行”的知行观

知行统一向来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中所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知行统一是指劝诫人们在实践中要保持言行一致,在传统湖湘文化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王夫之强调“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观点,[8]要求行先知后,知行并进,反映了古代教育家注意行为实践的思想。提出“知者非真知,力行而知之真”,还提出:“细而后行之,行之为贵,而非但知也”,初步的阐述了“知”和“行”之间的关系,是湖湘文化哲学思想的精神源头。湖湘学派中的胡宏认为人并非生来就具有“知”的能力,而是通过后天不断努力的“行”而得到的,强调必须通过耳目等感觉器官去接触和了解客观存在并去力行它从而达到“格物致知”。正如荀子所说:“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张栻作为湖湘学派的集大成者在继承胡宏知行观的基础上更加进一步地提出:“盖致知以达其行,而行精其知。”主张“知行并发”从而来说明知行是属于同一个认识过程当中,两者不可分开而论,“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表现,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发展。[9]在张栻的知行观的影响下,湖湘弟子把重视“经济之学”作为“践履”的重要标准,并实施教学,从而增添湖湘文化的魅力,扩大湖湘文化的影响力,深入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和湖湘文化哲学的蓬勃发展。

4.关于矛盾和动静的哲学观点

矛盾的辩证统一思想也是传统湖湘文化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宏在《五峰集》中提出:“天地之间,物必有对,感则必应,出则必反,不易之理。”他还指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阴,阴-阳,此太和所以为道也。”[10]这就揭示了一切事物都是由阴和阳两个方面组成的,相互包融而又相生相克,体现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而正是这样相互对立的矛盾造成了世间万物运动的内在动力。王夫之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来论述,他指出:“天居一以统万,圣合万而皆一”“万理统于一理,一理含夫万理”“常一而变万,变万而未改其一也”[11]“一”即是指矛盾的普遍性,“万”即矛盾的特殊性,这就说明了王夫之认为矛盾的普遍性离不开矛盾的特殊性,而矛盾的特殊性又都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对于动静观,王夫之认为“动而成象则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12]动中含静,静中含动,这说明了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静离不开动,动也离不开静,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传统湖湘文化中动静的哲学观,使传统湖湘文化的哲学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特质

湖南地域的人文活动,经外来文化的影响和自我文化的孕育,终至宋代形成了有自己地域特色的湖湘文化。而这一特色文化,是通过其精神特质所表现出来的,或者说这些精神特质,是其文化精髓所在。

1.对于人生价值和信仰的强烈追求

21世纪新纪元,每个独立的个体能否拥有健康完整的人格,不仅关乎其自身的前程与发展,也关乎到全社会的前行步调,民族复兴的使命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湖湘文化以其独有的精神特质影响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选择,通俗的来说人生价值就是根据其自身的价值评价体系进行评估的,是关于自身存在意义的价值评估体系。为了实现或者取得这种人生价值,往往是能够用生命为代价来进行交换。人生价值与文化的精神内核密不可分,当个人文化遭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时,当社会主流文化丧失或者颓靡之时,个人文化便会出现混乱,接踵而至的人生价值定位也会混乱无序。因此借助湖湘文化精神中优质的成分,帮助我们塑造健康人格、定位人生价值、培养高尚精神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强调“经世致用”的学风

在寻求最为合适的人生价值方向时,不可或缺的便是经受湖湘文化的浸染的经世致用意识。经世致用就是密切关注于社会现实,在面对社会矛盾的出现时,用所学之技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以达国治民安的真实效果。在湖湘文化中,很早就能找到经世致用思想。早在战国时期,屈原就关心国家兴亡,“哀民生之多艰”,提出变法改革,开湖湘文化关心政治、关注民生、着眼于社会发展的经世致用、躬行践履思想之风。经世致用虽然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和优良传统,但它在湖湘文化中表现得最为抢眼。湖湘文化是以“湘学”为其核心支撑的区域文化,周敦颐发其端,胡安国父子发扬光大,王夫之时达到鼎盛。“湘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讲求经世致用。

3.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而用之,用以报国,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便在经世致用的衍生进化下发展得更为深刻。最早在湖湘大地奏响爱国主义乐章的是屈原,敏而好学,晓明事理,以己之力,依靠“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清醒意识,为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倡导并推行了一系列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继为贾谊,上《治安疏》批评政治,写《过秦论》分析秦之成败得失,其忧国之心,不在屈原之下。他在长沙写下了汉赋名篇《吊屈原赋》,以屈原的遭遇自比,抒发胸中的愤懑。[13]此二人虽不是湖湘本土人士,但他们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精神品格,却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湖湘人民传承歌颂。这种流淌在湖南人血脉中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泱泱中华精神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一直激励着无数湖湘子弟奋勇前行。

4.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湖湘文化中的创新精神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传统湖湘文化中的楚文化能够吸收中原的礼制文化并加以开拓和创新,做到标新立异,起到为我所用之效,并能够区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在以《诗经》为主的现实主义文风的潮流下,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结合当时社会情况和内心精神世界著作《楚辞》一书,创立了“楚辞”这种以浪漫主义为主的文体,其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现世仍有重要影响。湖湘人物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代表,在中国当时闭关锁国的社会情况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充分体现了传统湖湘文化中敢为天下的创新精神,革命志士杨毓麟在《新湖南》中将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开创精神,[14]称之为湖南人的“独立根性”。

二、传统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价值内蕴

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统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特质是中华精神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让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当中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之一。传统湖湘文化内涵之价值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或民族过去所有的记忆,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然而,在娱乐化、快餐化的当代社会,大学生在投身学业之余,更多的是关注娱乐化的信息,对当红流量明星的了解甚至超越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则少之又少。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人们变得更加重视金钱、地位,从而忽略了对精神世界的改造和创造,未经过苦难经历打磨的当代大学生更容易被物质生活充盈条件所误导,在精神上走向空虚,而部分大学生往往会因为金钱的诱惑而早早的迷失自我,有的更甚出卖自己的人格换取一时的快乐。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力量,长此以往,国家建设恐难以继续下去,在此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德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湘文化作为传统优秀文化之一,它不仅能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信仰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还能使其在各种诱惑面前坚持本心。传统湖湘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励志人物教育素材,如屈原遭放逐仍不懈地求索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问题;周敦颐,胡宏等继承儒学中的“道统”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等励志人物还有很多,如果能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大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励志思想,领悟他们当时的精神特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信仰。

(二)传统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蕴

传统湖湘文化中蕴含着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信仰、经世致用的学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等价值内涵,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高校和其自身都有着重要意义。

1.传统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价值

传统湖湘文化是蕴含中国精神、富含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优质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有个人价值导向功能。这种价值导向首先体现在价值观塑造的倾向上。传统湖湘文化蕴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即通过传统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进行实体表达,让大学生会被其所包含的爱国精神所渲染,燃起大学生心中的爱国精神,在国家现在正面临着外国势力的冲击下,将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深深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励志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传统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的价值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急需加入新鲜血液,学校教育除了某学年开设的一学期思政和马哲课外,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体系,大学生德育教育极度匮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文化缺失显得格外严重,传统湖湘文化中蕴含的哲学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功能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助于创新高校思想教育形式,有助于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传统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自身的价值

传统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优秀文化,饱含着丰富的创新精神、奋斗精神、爱国精神、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发展过程中的优秀品质,本就是中华民族之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理应被后世所传扬。在当今这个文化大杂烩的环境中,湖湘文化的传承却面临着重大难题,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重要文化传播手段能够将传统湖湘文化更加有效的传扬光大,因此通过传统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传统湖湘文化进入大学生的课堂,和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学分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仅有助于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传播正确价值观,使学生在丰富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还有利于传统湖湘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让其被后世永为流传。

三、传统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对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发现,传统湖湘文化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体系、环境、理念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近十年以来,这些问题开始愈加凸显,为更好的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需针对目前国家政策、社会环境来分析相关问题。

(一)高校传统湖湘文化传承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思想教育体系,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湖湘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离不开相关的有效机制,如教育实施机制和反馈机制。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较为单纯,未将传统湖湘文化融入到有效的教育实践中去。主要表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多在课堂上进行,极少的渗透入学生的实践生活中去,依赖于课堂载体形式,对活体载体和网络载体运用不足。这种教育形式也将不利于传统湖湘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了湖湘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而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数量偏少,且多在选修课程中,在课堂中较少引入湖湘文化因素,尚未做到充分开发利用湖湘文化。在相关调查显示中,大部分高校都缺少湖湘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机制,缺少专业的研究团体和量化标准,这也导致了湖湘文化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融入效果甚微等情况。

(二)高校的传统湖湘文化教育环境欠佳

由于优质高等教师资源的缺乏,导致在湘湖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两者未能有效的衔接起来。部分高校在运用湘湖文化时,对其深厚内涵,观念背景存在片面的认识,生搬硬套湖湘文化中某些观点或个别语句,从而导致大学生对湖湘文化也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其次,部分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们更为简单地了解湖湘文化,有时对湖湘文化进行过度的通俗化和娱乐化。为追求教学效果而过度主观化解析湖湘文化,导致了教育的失真,失去了教育的初衷。高校教师在将传统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老师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将影响教育效果。教师任务式地完成教学任务,会导致学生产生厌恶心理,失去对湖湘文化的兴趣。同时,缺少与湖湘文化相结合的校园活动,未将湖湘文化有效地通过校园活动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三)家庭的传统湖湘文化传承理念缺失

在对湖湘文化的传承中,家中长辈做的相对较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岁月的交替,一部分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开始消失匿迹。然而由于年岁已高的长辈有时对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的不加区分,导致出现迷信现象。而年轻一辈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对于全新时代的理解和认知,导致与家庭长辈之间存在较大的隔阂。而长辈们不加区别的封建迷信思想致使年轻一辈进一步失去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甚至会表现出更为厌恶的态度。此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未能做好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如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较少停留在传统湖湘文化之上。而父母一辈与孩子一辈的思想隔阂,也进而导致了传统湖湘文化的家庭教育始终停滞不前,未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对于传统湖湘文化的热爱和兴趣。长辈对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不加区分,家长对孩子传统湖湘文化教育的缺失等,这都将不利于湖湘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四)大学生的传统湖湘文化认知不全面

大学生在学习现代文化的同时,也不能缺少对传统湖湘文化的认识。在对待传统文化时应秉持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思想,这也就要求大学生必须要对传统湖湘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了解。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大学生对湖湘文化的理解仅限于表层,缺乏更为深层的认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多大学生不愿意沉淀下来仔细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妙,较为浮躁的心态是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湖湘文化认识不全的原因之一。而这也与在高校教育中仅将湖湘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典型案例,但未积极推广和宣传其文化精髓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关系,这也就必将导致了大学生不会愿意去系统全面的了解和学习传统湖湘文化,从而对于传统湖湘文化的认知存在了较大缺口。

四、传统湖湘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传统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就目前相关形势,提出以下的应用对策和建议。从应用的方法、环境、载体和机制来进行系统的改进。

(一)加强传统湖湘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方法

在推进湖湘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进程中,需加强湖湘文化的学习宣传教育和实践教育,并合理利用湖湘文化加强典型教育,以达到树立理性融入理念的目的。同时,高校还需积极引导大学生加强对传统湖湘文化的认识,促进传统湖湘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传统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高校的实际教育中,不能以学分和毕业证书作为强制学生接受的手段,而应合理的分析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到漏洞,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高校不仅应引导大学生学习传统湖湘文化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还应让学生学会将传统湖湘文化的精华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实践的活动中。高校作为一个巨大的学习平台也应结合传统湖湘文化开展各类的文化活动,如相关的学术交流研讨会、志愿活动等,立足于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践湖湘文化精神。

(二)优化传统湖湘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环境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传统湖湘文化因素,完善湖湘文化理论环境。高校应将湖湘文化因素充分利用到课堂中去,通过主题会议的形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大力宣传和推行。发挥政府机关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相关政府机关及部门扩大宣传教育和提供政策的支持,为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社会各界包括各类机构、主流媒体在内的需为其提供一定的平台和机会,促进湖湘文化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体现,为湖湘文化的传承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优秀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高校教育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老师在面对大学生个人主观意识强烈时,需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让学生意识到湖湘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需端正教学的态度,同时提高教学技巧。用高尚的人格和素养去引领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先进设备,吸引学生求知欲,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三)拓展传统湖湘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载体

利用湖湘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和人文景观为物质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周敦颐,胡宏,再到王船山的哲学思想。从屈原《离骚》《湘夫人》,到《曾国藩全集》再到毛泽东诗词等作品,都体现着湖湘文化的精髓之传承。而湖南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湖南悠久历史的缩影。高校可利用这些物质载体,并结合现代手段,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影响。运用各类文化活动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湖湘文化的精粹融于各活动内容之中,使大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组织形式应以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采用科技化的网络载体推展思想政治教育。现当代社会,丰富的知识网络、迅捷的传播速度、简单的推广方式,在无形中成为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在开发校园网络的同时需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邀请湖湘文化领域的专家教授进行文化指导,并组织湖湘文化热爱的学生对网站进行维护,创建绿色湖湘文化网络环境。

(四)完善传统湖湘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机制

湖湘文化精华的融入恰当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人文性,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效果展现的同时,也推动了自身的继承发展。因而,需建立和完善高校湖湘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机制。首先明确科学的教育目标,并结合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任务,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以党的路线方针为指导,根据本校的实际状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联系广大学生群体,应作为现阶段的教育目标。明确目标后,要注重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实效性,将教育落于实处。教育的实施应紧紧结合湖湘文化的特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运用相关目标管理的方法去完善教育机制。而反馈机制的建立是完善传统湖湘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机制最后一步,总结前阶段的工作,进而才能更好地为之后的工作作出指导。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处理,制定出量化的标准,为之后湖湘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导,并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五、结语

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经久不衰。它所包含的精神特征和思想内容不仅仅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更是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各种途径将传统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二者结合起来,有利于保住传统湖湘文化的精髓,有助于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对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他们的民族感情,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湖湘政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政治攀附”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略论湖湘诗歌史上的近现代女诗人—— 《湖南女士诗钞》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