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探讨
2020-01-07姚舵
姚 舵
(重庆市武隆中学 重庆武隆 408500)
虽然高中生已经养成了比较完善和活跃的思维,但是高中数学要求学生要掌握更强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更高效地开展数学课堂。并且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效地开展数学教学课堂。
一、创设情境教学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相关概述
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结合本堂课要讲解的知识点创设情境教学,只有依据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能从中学到一些数学概念或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1]。
(二)适度性原则相关概述
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遵循适度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确保符合所有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不要一味地偏向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并且也应该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此外,创设教学情境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思考和讨论所学的知识,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感悟。
(三)启发性原则相关概述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应该依据启发性原则开展教学,逐步指导学生分析和解答难度较大的问题,教会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中准确掌握题干的关键词,教会学生怎样思考才是正确的,传授他们学习数学的技巧[1]。
二、创设情境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
高中生可以在具体情境中深入理解问题,并使用适合的方法解答问题,同时能正确分析情境和抽象知识间的关系,这样教师就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的变式和使用条件,灵活延伸所学知识,教会学生认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有利于学生认识知识的推导
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是直接学习教师讲解的知识,并不知道知识与原理的产生,以及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这并不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抽象知识,也影响了其学科素养的形成。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更快速地学会抽象知识,知道如何使用,这样他们也能更深刻地记住这些知识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数学教学,并没有涉及到创设情境这一教学方法,所以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学习的,所以学生容易对所学知识失去兴趣,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实际情境,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数学问题,学好数学知识[3]。
三、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创新教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创设情境有助于创新教学,更高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比如,学到“集合与函数”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情境发散学习思维,增强其探索欲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开展实践活动,收集大量不同植物的叶子并在下堂课展示,之后教师再提问学生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叶子特征和形状,并依据所学的生物知识观察叶子特征,进而进一步探究包含与被包含的概念,主动探究集合与函数的知识。可见,让学生亲身体会具体情境可以增强其学习主动性,更高效地开展数学教学课堂。
(二)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活跃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知识[4]。比如,学到“频率”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进行教学,启发学生的数学思路,让其自行探索并用自己话描述频率的概念。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还应该适当地指导大多数学生都会犯错的问题以及个别措施,与学生共同总结“频率”的概念知识。创设情境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力指导,学生也能更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为学生创建活跃的学习氛围。
(三)有助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由于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一些学生很容易退缩甚至放弃这门学科,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有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态度等等,进而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比如,教师可以多举一些生活实例辅助教学,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到“等差数列”时,教师可以选出几个身高不一的学生,基于等差数列知识让学生按大小排列,之后算出相邻两个数据的差值。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在此之前,教师应该详细了解所有学生,掌握他们的认知水平,之后针对性地创设情境,使用新型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提升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