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科院校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01-07田烨
田 烨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重庆 404100)
一、高职商科院校办学定位
目前高等商科教育培养人才主要包括学术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社会经济发展依靠四种人才学术型和实用型人才。其中实用型人才包括技术型人才及技能型人才,而两类人才主要由高职商科高专学校来承担,故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应定位于“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层面,高职高专的办学类型及层次要紧紧抓住“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这几层涵义[1]。
二、现阶段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职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研究发现,现阶段高职商科院校对于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对于人才培养没有准确的定位。高职商科院校没有明确的理解到自身与高等院校的区别,高职商科院校并不是高等院校退而求其次的低水平教育,而是高等教育的另外一种形式。但是不少高职商科院校沿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从职业院校自身特点出发来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忽视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忽视了学生的技能学习,而追求应试教育,使学生没有实用型的技能去适应市场人才的需求。
其二,高职商科院校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从现有的高职商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来看,部分院校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实用型人才能力的需求,高职商科院校没有根据市场的发展而进行及时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缺少实践课程的设置或设置的实践类课程不够完善,没有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从而忽视了高等职业商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的对接。
其三,高职商科院校素质教育不够完善。部分高职商科院校只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职业素养与人文素质的教育,没有给学生创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以实践技能水平来考核学生的能力水平。考核内容过于单一和极端,这种只拥有实践技能的人才不一定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
其四,高职商科院校教师团队技能水平不足。部分高职商科院校教师队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技能水平把握不够清楚,高职商科院校大部分教师来自于高等院校毕业的研究生等,没有相关的企业从业经验,对企业实际的工作技能没有清晰的了解,同时,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因此,在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目标和技能水平的把控上存在较大的问题。
三、高职商科院校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原则
首先在落实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主观性原则,主观性原则来源于人才的内在发展需求,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经历以及基础素养不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身的要求也无法达到教学的相关标准,在培养学生素质以及技能的同时,必须要加强主观思想建设[2]。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自身的价值所在,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提升人才的基础素养,利用德育教育兼并理论知识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相关需求也能够为自身塑造学习目标。
其次,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还需要建立在客观原则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客观原则来源于整体社会对于人才成长的相关需求,以及当前教育领域改革过程中的客观标准,当前注重人才的素质和技能综合培养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首要理念,在提升人才基础素质的同时,也要将技能作为优化人才未来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另外由于当前社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对于人才的综合性需求也逐渐提升,在注重传统技能的同时,也要求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自我管理意识,这些客观需求都是院校在培养学生实际价值时,需要注重的相关要点。
再次,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还要注重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到核心原则,实践是建立在学生理论学习基础上的一种考核和评价方式,结合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发展情况来讲,其学习的专业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因此在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还需要能够结合社会实践和学习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内在技能,这些实践的组织和内容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来制定,使学生在校期间便可以具备岗位认知和工作认识,以便在步入岗位之后,能够快速地适应工作环境,同时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提升人才的竞争实力。
四、高职商科院校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商科院校大多数是地市级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主办的院校,职业院校的设立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或为相关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商科院校在确定其人才培养模式时,应突显教育的区域性、特色性,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科学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积极设置主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类应用型人才。
(一)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不断的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平台,这种方式对于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都可受益。
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平台,可以成立校企联合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小组,融合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在学生的综合实训和最终的教育实习中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指导,徐盛可以到企业中去,企业导师可以到学校中来,在实践和实习中掌握企业的运转过程和操作技能,把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和技术难题可以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从而更好地达到校企合作育人的目的。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创业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重点从基础的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创新思维等几个方出发,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思想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应该进行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开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通识课程的设置,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提高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重,鼓励教师将成熟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1+X”职业技能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旨在鼓励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施“1+X”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1+X”证书制度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高职商科院校人才的培养应该本着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具备专业的从业资格,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对应的相关技能证书,能够快速融入到社会的工作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从业能力。
(四)主客结合培养体系
主客结合的培养体系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化管理模式,院校以及教师在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的过程中,必须要分析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其发展意愿和发展目标,来落实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可以落实分层规划和小团体规划,为持有不同发展意见和发展目标的学生提供成长环境,才能够使其具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意愿的指引下,学生也能够积极配合院方落实技能型培养,从而使自身的发展质量得以提升,并且能够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目标,也可以符合社会的客观发展需求。同时,院校也可以积极地利用当前的互联网信息体系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到当前社会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并且结合客观发展实际来为自身制定主观发展目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奋斗方向,从而可以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3]。
总之,高职商科商科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一定要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满足市场经济人才需求的同时也要展望未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想。人才培养的定位不仅要为满足当前经济发展输送人才,还要站在人才发展的角度,培养创新创业新型实用型人才。在培养途径上可以采取校企结合、创新创业、职业证书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层次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