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类院校创建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2020-01-07费茂长张光宇谭忠乐

科学咨询 2020年22期
关键词:保健康复院校

费茂长 张光宇 谭忠乐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万州 404020)

一、历史沿革

1998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依据科学、规范、适用的原则将原专业目录中“体育类”的“体育生物科学专业”和“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整合成“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12月,“体育保健专业”首次出现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专业代码为:660304,并在随后颁布的《本专科专业对应表》中规定该专业接续本科专业为运动人体科学;2015年,教育部重新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隶属于修订后的747个高职(专科)专业目录中“教育与体育大类”下属“体育类”专业,专业代码:670409,该专业系原“体育保健专业”更名而来。

二、现状分析

(一)办学起点较低

当前我国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办学格局呈体育院校(含师范类院校体育学院)为主、职业院校为辅、医学院校个别参与的态势。截至2019年,全国共计22个省市45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从院校布点来看医类院校3所、体育类院校22所(含师范)、其它高职院校20所,占比分别为6.67%、48.89%、和44.44%。

(二)专业办学面临激烈竞争

调查表明: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与运动防护、社会体育、休闲体育、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艺术表演、体育运营与管理、健身指导与管理等8个体育类专业以及医药卫生门类的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等3个专业相近。上述专业在人才定位和输出路径上均呈现不同程度交叉。

(三)专业方向错位、市场认同度不高

当前医类院校在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办学实践中存在学科本位倾向:过分倚重医类学科既有的办学优势,盲目加大医类基础理论课程比重,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体育学科偏废。同时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接行业职业能力的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形成学生学不致用的怪相[1]。

三、对策

(一)重塑培养目标

体育院校沿用至今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背离了当下保健康复市场的实际需要。一方面我们的课程结构无法全面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我们的院校试图将市场领域所有的需求全盘归口在课程中,势必造成学生端的不良消化,因此,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好,没有凸显出专业特色。另一方面,市场对人才存有多元化的需求。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职业素质的专门人才,例如健身行业对应的人才素质可能更侧重于动作的标准化示范;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对应的人才素质可能更侧重于体育对基本健康的干预和刺激;康养机构可能更侧重于干预退变、物理作业以及常规护理等方面的素质。体育专业队则更需要医疗干预和物理介入的综合型人才,为此,重塑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显得至关重要[2]。

(二)构建师资团队

首先,专业带头人牵头引进或在院系中抽离针灸推拿学、中医学、运动人体科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的优秀师资联合组建体育保健教研室。对于引进或培养的紧缺型人才按照全校统一的人才管理政策在科研经费与津贴方面给予重点的扶持;对中青年教师要加大培养力度,强化他们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中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夯实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紧跟专业前沿发展动态。

其次,要明晰责任分工。专业带头人:统筹专业以及专业群建设,落实专业建设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推进课程体系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督促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带领团队进行科研与教学改革;主持落实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继续教育项目等。骨干教师:参与专业与专业群的建设;承担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参与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规划与实施;指导团队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三)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口径

研究表明:医类院校拥有丰富的实训场地和实习基地。实训场地涵盖康复评定、运动治疗、物理因子疗法、作业治疗、针灸、推拿、传统功法、中医外治、解剖、生理、病理、中医药膳、康复等十余个实训室。实习基地全面覆盖医院康复科室、康养企业、体育产业等多个领域。欠缺的是与体育产业类及社区健康服务类企业、机构的实习合作不够深入。

(四)依据职业能力需求构建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对体育保健康与复专业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依据市场对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人才的应用岗位需求,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建议从康复治疗技能、运动保健技能、大众健身指导技能3个培养方向对课程内容予以确定。以“突出中医特色”和“体医结合”为纲,设定专业基础、综合实践、基本素质、职业素质等四大课程模块,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部分。这样的课程体系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确立教学重点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五)搭建专业群、实施归口管理

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常规运作,将相关或相近专业实施归口管理是教学运行成本最低化的普遍做法[3]。建议将医学高职院校中康复保健类专业如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治疗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和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归口在一起成立康复保健学院,下设学院办公室、职能教研室以及实训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保健康复院校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