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代风景油画语言的独特性
——以桂林山水写生为例
2020-01-07黄继先
黄继先
(湖北科技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风景油画,作为人类追求和探索自然之美的重要手段,艺术家运用油画材料、通过个人独特的艺术理解再现以及表现自然景物,有着较为悠久的传统与历史,是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风景油画在其形式语言的探索上,承载着各个历史时期里较为广义地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探讨,也通过对作为客观载体的自然,在美的形式上发掘新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和创作实践者,研究风景油画语言是一个持续性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以桂林山水写生为例,从实践创作体悟到油画形式语言研究,试图勾画出当代风景油画语言的独特性,并以期从中思考风景油画语言的独特性和价值。
一、风景油画语言
风景油画出现于16世纪的欧洲,随后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绘画类型。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风景油画成为一代又一代画家们关注的焦点,对于形式语言的探索与争辩也从未停止。法国著名艺术家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曾说,谁想献身绘画,谁首先就得通晓语言。想要了解这种独特的语言,可以从一生热爱风景创作的艺术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身上找到线索,他说:“当你画风景时,要先找到形,然后找到色,使色度之间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叫作色彩。这也就是现实。但这一切要服从于你的感情。”柯罗所言恰好流露了风景油画语言的几个重要因素:造型、色彩、空间和笔触,以及艺术创作中内在个人情感所呈现的语言特色。
风景油画语言,通常又会被分为“再现”(representation)和“表现”(expression)这两种艺术形式。从中国民国时期开始,风景油画在国内受到主流文化的关注和重视, 尤其是以再现为目的的传统写实绘画语言。如吴作人40年代去西北和西南实地考察,创作了《祭青海》《碉楼旧居》,还有吕斯百的《庭院》和李瑞年的《沙田新区》等作品,都是那一时期较为典型的风景油画。他们的作品与林风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依然较多地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强调了景物在形体、结构、空间、色彩以及质感方面的真实性,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基于再现的写实风格,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长期占据着主流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写实风格的作品,并不意味着画家直接将自然景物搬到画布上,这也得根据创作需要从自然中提炼并构成画面。然而,表现形式的油画语言则更多倾向于创作者在内心情感方面的表达。同是面对客观景物,表现形式会采用对自然形态的夸张、变形等手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表现性。
纵观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发展,其形式语言逐渐呈现出写实与写意并存的状态。很多画家从中国传统风景绘画中吸取经验,将“工兼写”的绘画技法融入油画语言中,形成了中国当代风景油画极为独特的语言特色。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吴冠中先生,他在造型上的独特布局,以及色彩上的精心处理,还有笔触肌理上的灵活控制,在这种形式语言的早期探索上具有启发性。无论是来自西方的艺术思想,还是中国前人的经验与求索,都为中国当代油画风景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土壤,使得今天的艺术家们可以在形式语言上不断创新,赋予作品以独特的个人思考及情感。可以说,中国当代油画风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路。
二、当代风景油画语言的新视角
近现代文人雅士常在秀美的山川之间用他们的画笔抒发情怀。众所皆知,桂林山水甲天下。近现代,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与白雪石都以漓江为创作题材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如李可染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吴冠中的《桂林》等。桂林这块风水宝地曾带给艺术家诸多灵感。因此,2012年笔者怀着期盼的心情,带着十几个学生来到桂林,从两江四湖到龙脊山梯田,一路创作,流连忘返。笔者多年来在风景油画上有所体会与思考,借由这次写生得到了更深入地探讨,尤其是风景油画创作中的油画语言和当代价值等问题。
风景油画的现场写生能够展现画家在作画时观看景物的方式。这其中既包括:如何将眼中所见的景色转化为画面,如何通过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中国山水,以及如何通过绘画语言突显个人独特思考。这些问题看似基本,但其实放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里,指向的是风景油画的当代性。中国画的观看方式和表现技法无疑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产生了极为突出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新视角体现在——观看方式的改变、返璞归真、油画材质感与中国传统绘画表现方式的融合,这些新的视角并非背离传统,而是在传统理念之上继续延伸和融入民族化,继而才构成了中国当代风景油画语言的独特面貌。
其一,观看方式的改变。先了解一下中、西方在“对景写生”中“景”字的不同称谓和理解,中国传统绘画将其称为“山水”,而西方艺术则称其为“风景”(landscape)。两个词涵盖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认同是不同的,因此对“景”的观看视角与解读也有所差异。西方讲求以科学的方式严谨而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中国的传统美学则追求更加灵性的“天人合一”。从北宋山水画代表画家倪瓒的《六君子图》和客居西班牙的希腊画家埃尔·格列柯(El Greco)著名的《托莱多风景》等作品中可见其差异。中、西方不同的观看方式带来了透视法和散点透视,也造成了不同的绘画语言系统。但中西方之间的差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地域往来的频繁互通与融合,观看方式也在发生着相互借鉴。
笔者在风景油画《桂林龙脊梯田印象》的写生过程中,站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远眺,看不到尽头的层层梯田在晨雾光影中若隐若现、交相辉映、变化万千。在那瞬间,笔者迅速地用画笔想要抓住眼前的印象,捕捉画面的空间层次和气氛的渲染,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中国图式的山水画。观看方式不仅仅存在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基础之上,而且也与创作中的自觉自醒能力相关。以创作者的个体而言,每一个画家终其一生都在从“自然”中找寻“自我”,视觉画面的原则及经验往往也由主观性出发,才能从复杂纷繁的万千自然中不迷失,找到一条更自由的道路。中国当代风景油画首先不局限于单一的西方或中国的传统,在半个多世纪的革新与融合中,逐渐形成了绘画语言的多样性,不断完善与丰富的艺术家个人的表达方式,也极大地推动了当代风景油画的表现空间。
其二,返璞归真,即崇尚自然与真实的美。在绘画创作中,艺术家们最为推崇自然美与真实美,这也是笔者在艺术创作和风景写生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何为自然?这里主要是指艺术家在写生创作过程中能够透过事物现象看到本质,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能像一杯透明的清水一样直接地呈现出作者心灵的感悟,避免以往的经验和成见,做到无为而为之。何又为真实?这里指的是艺术家在艺术追求中不为成规、技巧和名利左右,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真性情,在性情中流露出真情实感。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言的“笔墨当随时代”,是对每一个在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家提出了要求:在当下,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激情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与工业发展带来的城市化与艺术走向郊区的十九世纪的欧洲相似,中国在高速经济的发展之下,带来了商业机遇膨胀与艺术创作繁荣的同时,画家们将他们的视线转向自然风光,热衷于旅行的游客和热衷于风景写生的画家都在引领一种时尚。通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实践,出现了一批在风景油画的探索上独具特色的艺术家,其中南方有代表性的如张冬峰,陈和西等,北方有代表性的如白羽平、赵开坤等。这些风景画家在写生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写生与创作有机结合成为南北方风景画家们的共同特征。
笔者在风景油画写生的路途中摸索并体会到,要重新“返璞归真”,保持自然与真实的表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仅需要艺术家远离功名利禄,能耐得住寂寞和孤独,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创作状态,坚守自己,不跟风与附和艺术潮流。正如唐代画家张璪倡导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诚心向自然与传统文化学习,在实践中建立自己的艺术判断观,并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而今,绘画领域不断增长的经验和不断扩大的视野已成为常态,这也进一步地要求艺术家用中、西方美术史的尺度要求自己,在长期与自然的观照中,回归自然,天人合一。
其三,油画材质感与中国传统绘画表现方式的融合。油画的材质美感,在笔者早些年初习油画时就非常喜欢,这种带有晶莹剔透感觉的质感,也影响着笔者的风景油画写生。线条与飞白,这两种表现方式在中国传统绘画里面处处可见,是中国画重要的造型技法。怎样把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线与飞白在油画写生中结合在一起?怎样去表现?笔者总在思索着这些问题。近几年的风景写生中,在某种创作动机的影响下,风景油画中不知不觉出现了较多中国画的绘画元素,例如在景物造型的边缘中常常用线条去提炼概括形体,使形象生动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在漓江兴坪古镇完成的《 漓江畅游》《漓江晨曦》与《漓江绿洲》等风景油画中,笔者注重西南地域风貌的感受,抓住不同时间的景色变化,表现出漓江山水烟雨朦胧的印象,重点强化了飞白、线条、油画材质和景观物象的结合,使得这些绘画造型要素巧妙地与作者的感受结合在一起,凸显出画面表现的直观现场感,使画面出现天然浑浊的视觉效果。因景生情,从情之中感受到了绘画材料和语言的美。
三、当代风景油画语言的独特性
油画语言在不同时代下的“独特性”反映着当下艺术创作者的艺术观与思考方式,风景油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艺术家通过他们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运用强烈的个性化语言以及符号隐喻,试图诠释新时代的美学价值。创作理念的前瞻性、构图造型方面的随意性、色彩运用的主观性和笔触上的书写性,在笔者看来,是中国当代风景油画语言中的独特呈现,真实地展现了当下高速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诉求与愿望,在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创作理念的前瞻性。当代中国风景油画在汲取了传统的中、西方绘画经验及成果的基础上,呈现出多元化的景象,全球化和本土化成为当代油画的主流趋势。油画创作理念由过去的“照搬西方经验”转变为“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开拓创新”这种开放的理念,既有效地汲取了西方油画风景艺术传统的精华,又充分融合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使中国风景油画创作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持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油画风景面貌。
构图造型方面的随意性。构图造型是绘画的最基本要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特定的规律。在多元艺术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当代中国油画风景家的创作思路开始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多地结合起来。当下的中国艺术家对于油画风景的探索不局限于在理论,而且也从油画形式上大胆尝试,尤其在构图造型方面做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比如,将中国画的构图原则运用到风景油画创作中,使得其造型上,不再遵循把客观准确当作唯一准则,而是开始注重神似的重要性,也使得画面增加了一些随意性。随意性不等同于乱画,而是基于艺术家对画面的有意识控制与长期积累的视觉经验下所进行的主观处理。与此同时,创作方式上也借鉴了中国画在用笔方面的技巧,其形象上更接近抽象风格和写意手法。体现出了对东、西方绘画传统的继承与新表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色彩运用的主观性。色彩运用的主观性,是中国当代油画风景的一大进步和突破。色彩是自然万物赋予给所有人的感官体验,世界上存在的五颜六色都是基于光学原理而形成的。印象派一直很注重强调光和色彩的原理,坚持科学与谨慎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印象派的色彩运用是理性的,是通过反复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经验及理论。他们之后的大多数画家都受到了影响并运用到了自己的绘画过程之中。当代中国油画风景出现的色彩上的主观性,并不是对印象派色彩理论的否定,而是在此历史经验之上的延伸思考。
长期以来,艺术界都十分重视个性化,只有在造型、色彩等方面取得突破才能充分彰显油画风景的个性化。灰色调的普遍运用及与其他色调之间的大胆搭配,使得中国风景油画作品具有很强的色彩异类化,并且引入了很多个人思想情感,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色彩符号。这是中国艺术家在色彩语言上的创新和探索,是对中国油画风景发展的尝试。色彩运用的主观化带来了油画风景语言的创新,丰富了油画风景的形式语言,通过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提高了油画风景的艺术价值。
笔触上的书写性。笔触上的书写化也是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典型特征。中国当代油画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手法,而是把中国书法的书写技巧,巧妙地运用到绘画之中,把绘画变成了“写意”。中国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书写过程中必须保持身心放松的状态,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特别是中国草书,体现出了很强烈的“写”的境界,它不仅注重字的造型和结构,而且充分体现了书写者个人的思想情感。中国书法艺术技巧在油画风景中的运用,在用笔的技法与气息方面能够使创作者充分感受游离与洒脱,留给观众一种气宇轩昂的体验。同时,油画风景创作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也是一种超然的艺术。大自然是包罗万象的,需要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思想情感有所侧重地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当代中国油画风景具有的笔触上的书写化特征,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更是中国艺术家们文化觉醒的体现,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
四、结语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独特性彰显了绘画的个性化表达,是新时代下的艺术创造能力的新探索。绘画语言的丰富与创新,为架上绘画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审美感受。这种形式语言所带来的丰富的可读性,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兴趣,并使更多观者能够充分感受油画风景的独特魅力。对于创作者本身而言,只有通过不断在实践中对油画风景的结构、色彩、笔触和造型等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才可能可获得更多新的感受,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