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策略

2020-01-07张凯

花卉 2020年16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园林绿化绿化

张凯

(泗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济宁 273200)

0 引言

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政府逐渐对城市园林绿化加以重视,在开展园林绿化时,不仅要做到美观,还要注重生态功能,基于此本文针对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问题,提出相关策略。

1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概述

主要指的是根据园林相关布局以及植物生态习性两者之间的需求,对园林中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对其相关功能以及观赏性进行良好的发挥。园林相关植物配置主要涵盖两方面:①不同植物进行的配置,会将平面和立面的构图、植物种类、园林意境等因素考虑其中;②园林植物同诸多因素相关的配置,例如建筑、山石、园林等等。

2 园林植物配置的作用

对于硬质景观建筑而言,园林植物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方式,能够让建筑和自然相互融合,使得建筑物变得具有艺术化,在绿树映衬下的建筑物美轮美奂,具有深远的意境。植物在不同季节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使得建筑物出现四季的更迭,好像拥有了生命。园林植物还能够当作建筑的识别标记,存在着交通导向作用;园林植物还能够对建筑物的空间进行划分,能够增加建筑物之间的联系,植物有很多作用,例如吸收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等,能够调节小气候,降低噪音,净化空气和水体,防风降尘,吸收并且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使得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3 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

3.1 生态学原则

对于造景而言,植物属于关键因素之一,其想要生长就需要相关的生活条件,例如光照、空气、水分等,不然就不能生存[2]。在进行植物配置时,最关键的是确保其存活,这样才可以将功能发挥出来,所以需要按照绿化城市相关特点,并且考虑植物的生态特性,为绿化植物建造出良好的环境,以保证其成活率,还要保证其存在比较好的抵御灾害能力,以利于稳定植物群落。对于一些新出现且未论证过的植物,不可以盲目应用,不然会使景观效应受到不良影响,还可能导致绿化失败。

3.2 艺术性原则

对于艺术性的运用并不是将绿色植物进行简单堆积,需要以审美作为基础,创造最佳的园林景观。在保持美学原则的基础上,应该对不同植物材料相关的观赏特性以及功能加以掌握,并且按照人们的观赏需求实施配置,以形成富有艺术性的城市园林景观。

3.3 功能性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中,功能性原则是其赖以生存以及发展的根本。其主要功能包括两种,一种是生态功能,另一种是社会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先满足生态功能,然后满足社会功能[3]。园林中的生态功能有许多,例如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这些生态功能是极其重要的。园林中的社会功能指的是防灾减灾、美化市容等,在进行绿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不同的要求展开配置,将其功能发挥出来。

3.4 经济性原则

在进行园林建设时要依靠财力进行支撑,否则将难以实行,在建设的过程中尽量选择较小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效果,不可以铺张浪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园林的绿化功能,还要选择兼具性价比较高且景观效果良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在做植物配置预算是,需要想到前期的投入,还需要想到后期的费用,从而让总投入具有经济性。

4 当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生态学指导

对于植物的相关特点以及习性尚未进行深入探究,便盲目选择植物配置方法,在没有生态学指导的情况下,就随便使用绿色植物,导致城市景观受到不良损坏,从而损害到城市形象,从一定角度看还使得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降低。

4.2 文化背景不能融入

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过程中,没有把传统文化、宗教、民俗风情融入其中,不能将城市的文化品味展示出来,无法体现出城市的历史。

4.3 植物配置单调

在选择色彩时颜色比较单一,在层次、形式选择时不够多样化,缺乏整体的艺术性,使得植物配置不够完整。

5 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配置策略

5.1 按照城市绿化环境配置植物

第一步,应该了解绿化城市的气候;第二步,对绿化地域相关立地条件进行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将乡土园林绿化植物作为首选,并且选择合适的观赏类花木,进行多样化配置,这样能够在保持原本存在的植物景观特色基础上,建造成美丽又自然的园林景观。

5.2 突出植物的层次、色相及文化

选择骨杆树种来完成造型,使用花卉、灌木等进行搭配,并且同当地文化相互融合,然后将彩色植物以及开花植物的相关特点相互结合,根据不同种类的花色、多样的彩色植物展开配置,让园林景观可以层次分明、色相鲜明。

5.3 按照绿地功能配置植物

通过绿地的性质,将绿化主次功能进行确认,对绿化服务对象提出的相关要求进行分析,对于一些绿化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例如乔、灌、草等等,并且需要合理地搭配,从而满足不同功能需求,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选择一些不具备绿化功能的植物。

5.4 优先选取易成活、易管护的乡土植物

一般而言,通常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展开植物配置,这些植物的优点在于易成活易栽易管,若是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达到功能标准时,可以选择一些试种成功的植物,排除特殊情况,尽可能不要选择外地植物,尤其是一些成活率比较低、管护成本比较高的植物。

5.5 生态结构的相关设计

在城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规律,尽可能让其展现出自身的生长状态。植物选取能够使用独立方式进行种植的,若是有一些不能够独立存在的植物,需要选择群体种植的方式,以达到种植方式多样化的目的,从而对植物进行更好地配置[4]。与此同时,需要考虑好植物互相的关系,种植多样化的植物以更好地建造园林景观。在保证具有良好的生态稳定性的同时具备物种多样化。在进行种植植物时,有的生长分泌物会使得一些植物在生长方面受到影响,这样的话两种植物是不可以种植在一起的。反而言之,若是某种植物刚好对这些分泌的物质比较需要,那么可以将它们种植在一起。

5.6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需按照设计意图、设计理念做相应的安排

对于公园的规划设计,需要按照其规划的功能分区进行配置,不能一概而论。例如主要入口选择“开门见山”还是“先抑后扬”的设计方式,相关的植物配置就截然不同。公园内的植物配置,需要按照不同的分区选择不一样的植物搭配方式。对于儿童活动区相应的植物配置应该具备色彩绚丽、层次合适等特点,不可以选择过于隐蔽的地方;对于老年活动区,应该配置一些比较茂密的植物,为老年人营造比较宁静的休闲空间;对于文化娱乐区,其周围建筑物比较密集,所以需要选取能够衬托建筑的植物,营造良好的文化以及娱乐氛围;对于体育活动区相应的植物配置应该通透明亮,满足人们体育运动的需求。

5.7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应注意季相变化

植物能够装饰、美化环境,季节的变化会使得观赏效果出现变化[5]。所以,对于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应该考虑到不同植物处于同一季节在颜色形态上存在不同,还应该考虑同一植物伴随季节的改变而发生的变化,例如树叶什么时候变黄,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开始落叶等等。只有对植物季相变化加以掌握,才可以更好地配置植物。对于风景旅游区更需要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可以让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相互不一样的效果。植物配置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风格特色、功能、栽培管理、设计意图、季节变化等等,通过多方面的考虑能够更好地配置园林绿化工程。

5.8 要根据环保的要求进行配置树种

树木的种类有很多,有很多树木不单单存在美化、绿化环境的效果,还具有其他功效,例如杀菌、隔音、阻截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抗污染、防火等改善以及保护环境的效果。所以,城市园林在进行林木配置时,需要按照不同地区相应的环境保护的需要,配置合适的树木。例如,对于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区,尤其是化工区,可以尽可能地栽植可以吸收或者抵抗有害气体能力较强的树木,例如棕榈、广玉兰、构树、海桐等等,对于粉尘较多的工矿附近或者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可以配置青桐、槐树、侧柏、桧柏、悬铃木、龙柏等等能够吸收粉尘的树木。这样能够发挥配置树种的功效,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6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园林植物进行配置时,并不是将绿色植物放在一起进行简单堆积,而是需要遵循四种原则:①生态学原则;②艺术性原则;③功能性原则;④经济性原则。以这四种原则为基础,按照城市的绿化环境,相关绿地功能和目标导向,选择应用既易成活,又易管护的植物,建造出层次分明和景观多样化、季相明显,具备丰富文化特色的园林城市景观。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园林绿化绿化
园林绿化施工优化探讨
朱屺瞻《绿化都市》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园林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
浅析颐和园园林植物景观的变迁与发展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园林绿化施工与管理探讨
浅谈园林植物的作用及规划原则
绿化贪官“吃”工程不嫌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