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公园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搭配的合理应用
2020-01-07李莉君
李莉君
(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广东 东莞 523926)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日益不平衡的发展更加关注,不仅要求有高质量的生活状态,还要求有更加友好舒服自然的环境。然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但是这两个因素在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自然压力。生态园林是根据现代园林科学、环境设计和景观生态学的原则设计和规划的园林。由于不同环境中植物种群和群落的生态效应不同,园林布置得是否合理很大一部分就是取决于植物搭配的合理性。生态园林综合各种效益,目的是创造一个能够体现人民的生活状态,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绿色的场地。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学原则。从景观、岩石、水、植物等方面出发,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只有在将植物的搭配科学,才能将园林的各方面的优势最大化地展现出来,进而达到人融于自然,自然容纳人类的目的。
1 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1.1 地域特色不明显
在城市景观中园林绿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园艺师在城市绿化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成果得到了部分肯定。但是园林绿化仍然面临着布置单一、搭配单调的问题,园林绿化缺乏地域特征,没有特点,表现为“标准”绿化的设计,使人们审美疲劳,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要对绿植种类、设计造型和区域规划联合起来。在此期间要求要根据绿植的种类、特点合理设计造型,让不同种类的绿植根据地域地形进行合理布置,造型设计师要进行合理创新,不能一味采用原来的设计方法来进行绿植的设计,大胆创新,勇于将当地的地域文化风俗民情结合到绿化设计中。
1.2 美学功能发挥不足
在园林绿化设计时,一贯注重其环境改进的功能,并没有兼顾其美化环境的部分,甚至没有进行此方面的考虑,但是,园林绿化设计恰恰是城市景观中重要的元素,所以在注重环境保护的功能同时,也要注意其美化环境的设计。目前,在生态景观设计中,选择生长能力强、速度快、降噪效果好、吸尘功能强的树种是首选,但没有充分考虑所选树种的美观性,也没有充分考虑它们是否相互协调。为了便于保护,大量的植物通常被堆积成区域或坚硬的直线和矩形,高低距离植物元素缺乏灵活的操作,使园林平淡无奇,大大降低园林的审美效果;在色彩匹配中,有必要形成多色过渡,而不是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导致突然的违和感。
1.3 绿化效益与投入不相称
绿化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存在着绿化效益和成本投入不成正比的问题。原因有三点:①在进行绿化设计时,没有对当地的气候、水土质的调查,使得绿植在种植后并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其绿化效能低下;②没有进行绿植栽种的优化设计,使得其排布、密度不合理、不科学,严重影响了绿植的生长,造成了经济浪费,产生了很大损失;③没有合理利用不同植物物种的互补互利功能,造成单一配备,没有很好的发挥绿化效益。
2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搭配的原则
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植物的选择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对于具体的安置,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安置分配原则。总的来说,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多样统一性原则
生态园林的种植设计必须严格遵循植物统一的原则。多样性同一性的原则使树木在形状、颜色、线条、纹理和比例上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在讨论植物的多样性时,是针对区域群落而言的,务必使得格局合理一致,统一性是指绿植的分布同一,在设计时通过两种原理结合就可以达到让人觉得生态园林是“错落有致,神型俱美”的感觉。
2.2 生态性原则
绿化设计生态为本,唯有坚持生态效益才是绿化设计的初衷,这就要求在绿化设计时要对当地的本土条件进行详细调查,选出适宜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绿化培育,这就很好地避开外来物种的侵入造成的生态失衡的危险,并且可以减小外引入的资金消耗,这样就可以使园林生态不仅能展现景观之美,还能使植物健康生长。
2.3 景观性原则
在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为了从多个角度展示园林生态与艺术的和谐,在植物的布置上,应该明确植物在整体设计过程中的目的和用途。深入了解各种植物的观赏特性和生态功能,在公园生态园林中,根据植物的艺术性和植物搭配的科学性,植物展现出一定的美感,同时也保证生态效果。在植物配置设计中,应注意植物颜色、高度和形状的比较。无论是同一种植物还是不同的植物,经不同的组合,长出的景观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正是因为如此在组合种子时要根据各类种子的特点进行栽植,让长出的植物不仅要有自然美,还要有层次感。设计就是要对各类植物种子的特点有清晰的认识,然后根据当下人的美感认识来组织种植生态园林,让园林达到吸引人们观赏,让人们缓冲一天劳累的目的。
2.4 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是当前人们对于精神追求要求不断增加的因素,艺术性原则的设立不仅要求绿化设计发挥生态效应,还要展现艺术魅力,这样可以使得园林生态得到长足发展[1]。加大园林艺术氛围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特色进行设计,例如植物的不同颜色组合产生美丽画面,使得园林更加大方和艺术协调。一般来说,只有当各种植物在配置过程中相互交织协调时,整个园林的艺术价值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
3 对生态园林构建配置方式的探讨
3.1 有花和无花类植物组合搭配
在观赏树木中,有一些色彩鲜艳的植物和不同颜色的植物,如红枫和枫树。这些植物外形美观,与开花植物结合能有效延长观赏期。这些树叶树可以放在更显眼的位置或者作为主要场景。有许多种常青树,包括浅绿色的桐树和浅绿色的柳树。有许多颜色和许多选择。上述常绿树种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应选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一系列的匹配结果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3.2 注意层次分明
分层结构和配色是镶嵌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颜色和不同叶高的植物组合可以进一步揭示景观的层次,进一步丰富景观的色彩,消除单调[2]。例如,1m 高的黄杨木球、3m 高的红叶李、5m 高的柏树和10m 高的枫树巧妙地搭配在一起,从下到上层次分明,景观多样,层次分明,能大大延长观看时间。
3.3 巧妙运用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卉的不足
在插花过程中,木本花卉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此时,草本花卉的优势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美人蕉配绣球花,樱桃配万寿菊和柏树,这种开花和植物颜色的结合可以达到三季开花和常绿的效果[3]。生态园林中植物的配置应考虑植物的颜色、图案、树冠形状和高度,以及不同景观中植物的比例和植物景观与旅游线路的协调。通过控制各种植物的比例并使景观适应周围环境,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3.4 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在园林绿化设计时还要考虑季节的转换给园林景观带来的影响,不仅要在相应的季节突出植物的特征,还要避免由于季节交替出现绿化空白的出现。园林绿化设计要让人们在不同的季节感受不同季节的美,感受到自然美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为人们带来生机。所以说园林绿化的季节性设计可以达到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在树种配置上,常绿树种的比例应控制在1/3~1/4,树种应与乔木和灌木相匹配,可采用多种植物组合配置一些药用植物和果树,达到一定的经济价值。
3.5 植物搭配应突出地方特色,传承文化神韵
在园林的设计时要避免植物种类单一。然而,在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生态园林在组织栽培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还有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文化景观要有符合本地人们特有的文化[4]。例如,中国著名的苏州园林以常绿植物为主,结合本地植物如南天竹、茯苓、松树、竹子、柏树、腊梅等,它们与山、水、亭、台、廊等相结合,逐步创造出苏州古典园林的景观特色和“文人古典园林”的深刻文化意蕴。
4 总结
今天,在社会物质洪流中人们生活慢慢迷失了方向,生态园林不仅在城市中给人们的生活添加色彩,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也让生态环境得到最大化的优化。生态园林的设计就是结合人们的审美以及对环境的考虑进行不同植株之间的组合设计[5],按照植物配置原则和匹配方法,来达到社会、生态、经济的最优发展。要建设有当地特色,符合当地人民的需求的生态公园,合适的植物搭配加上优雅的建筑风格是必不可少的。总之,我们应该不断改革创新生态园林,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本文对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进行研究,希望能对相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